第七章 落日余晖

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作者:南柯月初

故事讲到这里,我累了,晋国累了,楚国也累了,百年争霸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至于什么是霸主,简单地说——就是面子!它是一个可以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多话语权的机会,一个一呼百应的国际地位,一个用百万尸骨累积起来的荣誉高台。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因为几乎所有战争都是统治者以百姓的生命为代价去换取一个虚名。

丧钟为谁而鸣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病重,在颁布了遗命、交代完后事之后,与世长辞。楚庄王前期韬光养晦、潜龙在渊,后期一鸣惊人、腾必九天。平叛乱,修内政,灭庸、伐郑、讨宋、攻陈,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国,稳固了其霸主地位。除了他的文治武功,我更喜欢他的仁德之心,恢复陈国、义释解扬、宽宥郑公、拒建京观、绝缨恕臣。说了这么多,该给他一个什么评价呢?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君主。仁义不是放下屠刀,而是有刀而不妄杀、强势而不欺凌、受怨而能宽宥,凭此三点,楚庄王当得起“仁义霸主”的称号。

楚庄王走了,楚共王即位。受父辈问鼎中原的光辉事迹的激励,踌躇满志的他准备继续北进,但内忧外患已经由不得他折腾。首先是国内,庄王死后,共王年纪尚小,楚国庙堂的政治平衡就被打破了,权力中心内部矛盾激化,以令尹子重为首的王族与申公巫臣为首的屈氏卿族之间的明争暗斗尤为激烈。申公巫臣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带着那个“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夏姬私奔了。原本准备去齐国,但子重做事太绝,屠了巫臣全族,分了他的财产。巫臣一怒之下投靠了楚国的宿敌晋国。接下来就是外患,巫臣向晋国建议,培育楚国的邻居吴国作为晋国的小弟,专干一些捅刀子的事。楚国后防不稳,自然没有精力北进争霸了。

晋国任命巫臣作为特派顾问前往吴国。当时吴国还很落后,巫臣帮助吴国改革军政、训练军队、移风易俗,使得吴国迅速强大起来,为以后吴国攻陷楚都打下了基础。

楚国是无心再争霸了,其实晋国也好不到哪儿去,状况跟楚国差不多。首先也是国内异性大夫争权夺利,赵氏刚因为“庄姬之乱”被灭门,其他几个氏族又折腾起来,反正权力的蛋糕就这么大,自然是分的人越少越好。内部矛盾还没解决,国际上又问题重重:秦国因为令狐之战被赵盾摆了一道,所以勾搭上了楚国;齐国本来准备跟晋国结盟,就因为会盟时齐老大的母亲看到晋国的全权大使是个瘸子,笑了几声,这个大使就怒了,自作主张地放弃了结盟,还要派兵打齐国。这样一来,晋国把国际上排得上号的大国都给得罪了。

内忧外患下,晋楚两国都累了。周边的小国,尤其是晋楚边境的郑、陈、宋等国,都想安生几天,于是积极促成晋楚结盟,原宋国大夫华元在晋楚之间斡旋多年,终于有了结果。公元前579年,两国在宋国的西门外签订“弭兵之盟”,盟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弭兵”即平息战争,这让我想到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两国也曾签订过类似的条约,但最后的结果也很类似——利益不一致,盟约就是厕纸。

弭兵之盟约定晋楚平分霸权,但实际上附庸国还是倾向于晋,这就是中国人的圈子思维,楚国从一开始就被打上“南蛮”的标签,中原诸侯骨子里是瞧不起楚国的,所以大家又重新聚集到晋国的麾下。

楚国觉得自己被耍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几代人争霸,一纸盟约下来,小弟们又跟着晋国混了!

楚国的执政子反提议攻打郑国和卫国,子囊说:“刚结盟就违背盟约,是不是不厚道?”

子反说:“只要有利可图,谁还在乎盟约!”

申叔时听后叹息道:“子反这是作死呢。信用用来维护礼仪,礼仪用来维护生存。他抛弃了信用和礼仪,祸患必紧随而至了。”

子反哪里肯听。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于是,楚国入侵郑国,到达暴隧,又攻打卫国,到达首止。郑国怒了,刚弭兵你就打我,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当老子是黑白电视啊!

于是,郑国子罕讨伐楚国,攻占了新石,这让楚国大为意外,一向羸弱的郑国居然还有这样硬气的时候,楚国这次基本上没占到便宜,但楚共王也看出郑国并非实力派,而是投机者。所谓投机就是无所谓信义,在夹缝中左右逢源,寻找利益的最大化,翻译成人话就是——有奶便是娘。楚共王便派公子成用汝阴之地的肥沃田产向郑国求和。郑国本就没打算跟楚国硬干,之所以伐楚,只是在表明一种态度,我们国虽小,但也是有脾气的,这也是为了在以后和谈中争取更多的筹码。所以,楚国稍微一服软,郑国立马就倒戈了,从晋国的盾变成了楚国的矛。

郑国墙头草的做法,虽然没什么节操,但也是无奈之举。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小国生存的一种智慧。但当事国晋国不会这么想,背叛就是背叛,你还有理了!

公元前575年,郑国在楚国的授意下攻打宋国。本来宋国还占了一点儿便宜,但是由于主将不加防备,被郑国杀了个回马枪。郑国在汋陵伏击了宋国,还俘虏了宋将。晋国知道后自然气不打一处来,几乎全票通过讨伐郑国的议案,唯独范文子(士会的儿子,又名士燮)反对,而且反对的理由让人难以理解:“如果诸侯都反叛晋国,晋国反倒无碍;如果郑国反叛,我们又把他收拾了,诸侯都不敢反叛了,那晋国的灾难才真要降临了。为什么非要作死呢?春天里那个百花鲜,拉弦的没事去荡秋千,秋千就荡到了高压线啊,从此就离开了人世间。”

执政栾书觉得这理由荒谬至极:“前面几代人铺路,不能到了咱们这一代把霸权给丢了啊,得打!”其他将领也一致同意,范文子很无奈。

另一边,楚国听说晋国要攻打郑国,派兵前来援救。和晋国情况类似,有人支持战争,有人反对战争。司马子反肯定是支持战争的。之前他攻打郑国时,申叔时不幸言中结果,所以这次他路过申地,想让申叔时给预测一下:“老哥,你觉得这次能打胜吗?”

申叔时呵呵一笑:“战争胜利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是德、刑、祥、义、礼、信,德行施恩惠,刑罚纠正邪恶,和顺供奉神灵,道义建立利益,礼法顺应时宜,信用守护事物。现在,楚国内部舍弃百姓,外部以伐代交,得罪友邻,亵渎盟约,不讲信用,违背农时挑起战争。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顾百姓死活,这样的仗能胜得了吗!你还是好自为之吧,为什么非要作死呢?”

子反和楚军自然是不听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嘛。楚国的申叔时和晋国的范文子应该算得上是先知之类的人,他们能看到国家内部的矛盾和症结,但先知往往不为凡人所理解,凡人只看到眼前的利与弊,却看不到未来的得与失。所以先知蔑视凡人但也渡化凡人,凡人畏惧先知但也仇视先知,这就是为何耶稣会被钉在十字架上、苏格拉底会被判处死刑、孔子周游列国而不得志的原因。

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大战在即。范文子进行了第二次劝告:“我伪逃楚,可以纾忧。”意思是,趁楚国没来,我们假装逃跑吧,这样才能免除晋国的忧患。栾书更不理解了,仗还没打就要临阵脱逃,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于是直接拒绝了。

又过了一个月,晋楚相遇在鄢陵(今河南鄢陵),战争一触即发。范文子依然消极怠工不想作战,郤至很生气地对他说:“你怎么到现在还执迷不悟!韩之战,惠公大败而归;箕之战,先轸战死沙场;邲之战,荀林父又折戟沉沙。这些都是晋国的耻辱!先君在时,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还没怕过谁,如今你却让我们躲避楚军,这难道不是增加耻辱吗!”

范文子抓住最后一次机会,进行了第三次劝告:“执迷不悟的是你呀!先君征讨四方是因为秦、狄、齐、楚都是强国,你不尽力削弱他们,他们就会收拾你。但现在秦、狄、齐都已经不足为虑,为何不保留楚国这个敌人呢?如果外部安定了,没了共同的敌人,内部的各种势力一定会作乱的!”范文子的意思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外患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外部安定了,内部势力缺少一致的战线,就会继续划圈子。中国人的“圈子”思维,既是团结的黏合剂,也是矛盾的催化剂。在国家这个大圈子里,依据任何一个理由划分无数小圈子,小圈子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圈子之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矛盾激化了,圈子与圈子之间的争斗开始了,内乱就爆发了。所以外部战争的胜利不一定都是好事,正如老子所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韩乔生VS曼施坦因

苦口婆心地说了那么多,战争还是爆发了,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鄢陵之战。范文子不禁叹息:第一笔就起错了的画,只好一路潦草下去吧。《左传》对此次战争的描写很巧妙,不直接介绍战场的情况,而是通过几个人的对话来侧面描述作战双方。楚国的大军阵列整齐,气势逼人,晋军将官们都心生胆怯:“妈妈咪呀,我要回家!”

栾书赶紧说:“不用怕,楚军轻佻,我们严谨。加固堡垒,严阵以待!”

晋国将官依旧胆怯:“万水千山总是情,放我回家行不行!”

军心不稳,关键时候还得学问人出手,指导员郤至发话了:“别担心,乐观点!圣人曰,爱笑的男孩运气不会差。楚军有六个死穴:卿士不和,甲兵老旧,盟军阵列不整,蛮人无组织无纪律,士兵在阵中依然喧闹,无斗志无战心。此战我军必胜!”

晋军这才稳住军心,开始列阵迎敌。谁承想,楚国这边有晋国的叛臣,晋国的各种阵法安排他都了如指掌。这个人叫伯州犁,他的父亲叫伯宗,是晋景公时的贤臣。当初楚国围困宋国,伯宗提出不可援救,创造了“鞭长莫及”这个成语。《烈女传·晋伯宗妻》中还记载他好直言劝谏,他的妻子劝他不要做出头鸟,他不听,妻子就苦口婆心地说:“盗憎主人,民爱其上。有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夫子好直言,枉者恶之,祸必及身矣。”意思是:盗贼憎恶家里的主人,老百姓爱戴明君,有喜欢贤人的,就有厌恶嫉妒贤人的,有多少人爱你,就有多少人恨你,你再这样莽撞直言,早晚得被削。伯宗还是不听。

有一天下朝,伯宗很高兴地对妻子说:“今天你老公出大风头了,一番精彩的言论辩驳得群臣哑口无言,他们都不如我,大家都说我有杨朱之才。”

妻子听后反倒很忧虑:“饱满的谷子并不华丽,真正有见解的话语无须修饰。杨朱华而不实,徒有其表而无谋略,这才给自己招来祸患。你嘚瑟个啥!”

“我说的是真的,他们都不如我!”

为了向老婆证明自己,伯宗把大臣们都请到家里来做客,从家长里短到经济危机,从婆媳关系到全球化趋势,每一个话题,伯宗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等客人走后,他得意地问:“怎么样?还是你老公厉害吧!”

妻子点点头:“嗯,他们都不如你。但现在国家动乱,贤能的人才最短命。听我的,把咱儿子送出去,以免绝了香火。”伯宗这次听了妻子的话,派人把儿子伯州犁保护起来。

后来果然不出他妻子所料,伯宗因为直言,被“三郤”(晋国的一个权臣集团,主要由郤锜、郤犨、郤至三人构建)陷害,最后咬舌撞墙而死。幸亏伯州犁被提前送走,才幸免于难。有时候男人再贤能也比不了女人的智慧,因为她们心思更细腻、洞察力更强。男人一般只顾放眼天下、仰望星空,却恰恰忘记了“灯下最黑”的道理。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也难怪伯州犁会出卖晋国。开战前,楚共王登上战车,拿着八倍镜眺望晋军阵营,问伯州犁:“晋国战车左右驰骋,几个意思?”

“那是在召集将官。”

过了一会儿,楚共王又说:“他们聚集到中军了……”

“那是在合谋,商议对策。”

“瞧瞧,为啥又把幕布张起来了?”

“那是在向先君占卜。”

“将帅登车了!”

“那是在发号施令。”

“他们为啥又下车了?”

“那是他们的战前祈祷。”

楚国那边有晋国的叛臣伯州犁,晋国这边有楚国的降将苗贲皇(斗越椒之子)。晋厉公看到楚军声势浩大,又听说有外挂伯州犁指导,心里发怵起来。苗贲皇可不打算放过这个报仇雪恨的机会,赶紧给晋厉公打气:“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

这句话顶得上伯州犁的十句话!伯州犁顶多算是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讲解一下情况,对战局没有太大帮助,但苗贲皇的这句话可不简单,意思是楚国最精锐的部队在其中军王族,上下两军实力略次,我们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左右两军,消灭他的有生力量,然后再三军合力攻击中军,楚军必定大败。

韩乔生和曼施坦因比战略,那能是一个级别的吗!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建议,做了严密的部署,战争正式开始了。

苏醒了!猎杀时刻!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两个王牌先去叫板,俩人阵前搏杀,你仨尖儿带个钩儿我仨二带个六,两军的输赢似乎全在这俩人的输赢,战争轻易就结束了;又或是哪个军师精通奇门遁甲,召唤东南西北中,直接和了。实际情况残酷得多,一般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唯一能高效杀敌又能保全自己的,就属弓箭作战了。

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神箭手养由基,还记得吗?就是一箭射死楚国叛臣斗越椒的那位。楚国的另一个神箭手潘党不服气,居然在开战前提出比箭。比试时,潘党对准百米以外的靶子,连发三箭,正中靶心。养由基毫不在意,他让人在百步以外的柳叶上做好标记。当时风力不小,柳叶随风摆动,射中的难度相当大,但是养由基这春秋第一射手的称号可不是盖的,连发三箭,分别射中了三片柳叶。士兵们见状一片欢呼。潘党不服气:“精准只是技巧,战场上敌人都穿着铠甲,射出的箭没力气跟牙签似的,有个鸡毛用!”

于是潘党让人设置七层铠甲,一箭射穿,正得意着呢,没想到养由基已经瞄准了潘党的箭:“苏醒吧!猎杀时刻!”一箭射出,生生把潘党的箭从七层铠甲中顶了出去。潘党下巴都惊掉了,不得不甘拜下风。

手下人都去跟楚王汇报,楚王听说后并没有为两个神射手感到高兴,而是十分愤怒地训斥养由基:“你就浪吧!人总是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栽跟头,早晚你得死在箭上!”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吴楚之战中,养由基因大意被吴军包围,万箭穿心而死。

当然,神箭手不止楚国有,晋国也有。还记得魏锜吗?就是射中麋鹿送给潘党才得以逃命的那个,他就是晋国的神箭手。这哥们上战场前一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射中了月亮,随后又掉进了泥泽里。他赶紧到天桥底下找巩半仙占卜,巩半仙掐指一算,掐了半个时辰,魏锜忍不住了:“大仙,还没好吗?”

“着什么急啊!我这不是正掐指算呢吗!”

“掐指可以,但您能不能掐您自己的?!我的都被你掐红了!”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说咋算不出来呢。哎呀,算出来了!太阳代表姬姓,就是周天子亲封的诸侯,而月亮代表异姓,就是楚王。你射中月亮表示你明天会射中楚王,掉入泥泽表示你会战死沙场。”

魏锜心中忧虑,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战场。不知是巧合还是心理作用,魏锜在战场上专门寻找楚王,还真叫他找到了,一支暗箭飞过去,射瞎了楚共王的一只眼睛。楚共王大怒,赐养由基两支箭,命他射杀魏锜。

养由基屏住呼吸,搭弓瞄准:“发现目标,11点钟方向,距离500米,移动速度0.5米每秒。风向东南,2米每秒……”养由基闭上眼睛,调整着呼吸,虽然喊杀声震天,但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忽然,他睁开了眼睛:“苏醒吧!猎杀时刻!”箭从楚军阵营嗖地飞出,直接贯穿了百步外晋军狙击手魏锜的脖子。养由基拿着剩下的一支箭向楚共王复命,从此名震诸国。

落日余晖

见识了血腥残酷的场面,咱再来说点温馨的。楚共王虽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但这点小伤并不能阻止他继续指挥战斗。晋国将领郤至三次经过楚共王的车驾前,都从战车上下来,脱下头盔表示尊重,随后快步离开。战场上本是你死我活的,这种时候还能讲究君臣之礼,令楚共王十分感动,感叹这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派工尹襄带了一把上好的弓箭去慰问:“方才战事激烈之时,我王看到一位身着浅红色军服的将领彬彬有礼,应该就是您吧。刚才您见到我王,疾步快走,多次踉跄,莫不是受伤了?”

郤至一看是楚王亲派的使者,赶紧脱下头盔行礼:“外臣郤至(春秋时期,臣子对本国国君称内臣,对他国国君称外臣)随同君主作战,蒙君上厚爱,托贵国君主洪福,才在军中混个一官半职。拜谢楚君慰问,外臣没有受伤。感谢楚君馈赠宝弓,战事紧张,恕外臣不能亲自去拜谢楚君了。”于是,郤至向使者肃拜三次后才退下。

此类温馨场景还不止这一处。晋国的韩厥在鞌之战中曾俘虏过齐国国君齐顷公,此次鄢陵之战,他又遇到了郑国国君郑成公。于是,郑成公在前面跑,韩厥在后面追。韩厥的司机说:“他们的司机频频回头,注意力不在车马上,咱们踩油门追上去吧?”韩厥思考了一会儿说:“算了吧,我已经羞辱过一位国君,不能再做这种以下犯上的事了。”于是下令掉转车头离开了。

郑成公以为没事了,谁承想郤至又接力追了上来。郤至的司机给他出主意:“咱们派小车从小道迂回过去,两面包抄郑公如何?”郤至摇了摇头:“伤国君有刑!”意思是伤害国君是有罪的,于是就撤回了。

我们很难理解春秋时期的人:有时不顾伦理德行奸淫至亲,有时又能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恪守本分;既有魏锜那样射瞎国君眼睛的,又有郤至这样“伤国君有刑”的。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复杂的时代,更是一个越读越难懂的时代。

战争从早晨打到黄昏,双方都死伤过半,鸣金收兵,约定明日再战。此战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输赢,再打下去结果还真说不准。晋国此时是不想再打了,士兵们都疲惫不堪、思乡心切、军心不稳。而楚国的子反是个好战派,他已经开始“察夷伤,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为明天的战争做准备了。晋军听说后更加慌乱了。此时,楚国的叛臣苗贲皇又要发挥重要作用了,他下令“捜乘补卒,秣马厉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也做了再战的十足准备。手下人问他:“大家都不想打了,将军还下令做这些准备,难道明天还要开战?”苗贲皇没有回答,只微微一笑:“把那些楚国的俘虏都放回去。”

楚国的俘虏回到楚营,把见到的晋国的装备、士气以及死战的决心都一一讲给楚共王听。楚共王心里也打鼓了,晋国准备得那么充足,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想召见子反商议如何抉择,谁知子反喝得酩酊大醉,早就不省人事了。楚共王叹息:“天意啊!这是天意要让楚国失败啊!”于是下令连夜撤军。晋军在苗贲皇的谋划下,不战而屈人之兵。晋军攻入楚国的营地,吃货本性又暴露了,吃了三天楚国的粮食后才撤走。

鄢陵之战以晋国的胜利宣告结束,这是晋楚争霸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这次战争后,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衰败。诚如范文子所预见的那样,即使是胜利,也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晋楚争霸百年,风云际会最终却是大雨倾盆,两国都为他人作了嫁衣,鄢陵之战也成为两国在春秋舞台上的落日余晖……

第六章 第八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