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萧墙之祸

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作者:南柯月初

齐国经过齐威王的励精图治,以及两次生死攸关的大战后,在列国间的地位已经超过魏国,成为响当当的超级大国。偏偏这时候,齐国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国家——燕国。

按理说,燕国人少国弱,跻身战国七雄都是勉勉强强,怎么就不能得罪呢?因为燕国人具有两个特质,第一就是能忍。想想看,燕国立国几百年,基本都在挨揍中度过,如果不是特别能忍,早就气死了。第二就是记仇。你可以欺负我,但如果你欺负过头了,我就会新账旧账一起算,还会不择手段、不惜代价,咬你一口,就必须连骨头带肉一起扯下来!总之,燕国的宗旨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还犯我,我还一针;人再犯我,斩草除根!

你可能要问了,报仇也是要成本的,这种弱鸡小国怎么报仇呢?我说过,他们会不择手段。正如史书上所说,“燕赵多义士”。燕国虽然既没有变法强国的能臣,也没有所向披靡的名将,但盛产两种人——刺客和间谍。刺客就不用多介绍了,荆轲就是杰出代表,秦王嬴政都差点被他结果了。至于间谍嘛,那名声就更大了……

权力的游戏

介绍本章主角前,先介绍一下背景。

齐国和燕国的梁子是怎么结下的呢?话说这时燕国的老大是燕王哙(kuài),这哥们儿当国君当了五年,客厅厨房来回转,一件正事都没干。他也很郁闷,本来以为自己是天纵奇才,可以一统四海,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只皮皮虾。为了提高自己的境界,他闭关数月,冥思苦想,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我不适合当国君。不管他修炼的过程有多么扯,但从他后面那些作死的行为来看,他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这个结论又引出一个新问题——我不适合干,那让谁来干?这时候底下人给他出主意:“圣人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择贤禅让。尧把帝位禅让给舜,舜把帝位禅让给禹,禹把帝位禅让给辅其治水的伯益(虽然又被禹的儿子启夺走)。由此可见,要想当圣人,就要将王位禅让给贤人。”

燕王哙一听,大悦,想不到自己距离圣人原来只有一层窗户纸的距离,捅破了就可以肉身成圣、名留青史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那么,问题又来了,禅让给谁呢?

燕王哙又犯愁了。其实他大可不必如此苦恼,因为燕国朝堂上大多还是正常人,一听说董事长不想干了,不用你去招聘,人们挤破头也得往上挤啊!尤其是国相子之,一听说老大要禅让,这可是天上掉驴肉火烧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都说“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况且自己本来就是二把手,只需要一点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让整个燕氏集团易主了。

子之的第一个棋子是本章主角苏秦的弟弟——苏代。要不咋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苏代和他哥哥苏秦一样,都是忽悠大学(校长是鬼谷子)毕业的,都特别能白活。在接到子之拜托他忽悠燕王哙的书信后,他还是迟疑了一下,毕竟忽悠国君成本太高,搞不好会把命搭进去,但一看信中提到的好处费,他便不再迟疑了。

苏代是齐国官员,此次代表齐国出使燕国。齐国是大国,燕王哙自然不敢怠慢,而且他很想了解一下齐国强国的秘籍。

燕王哙问苏代:“齐王如何?”

这句问话有多层含义,表面上是问齐王最近身体如何,但聪明人自然能听出更深层的意思。苏代是聪明人,他笑着回答:“齐王肯定不能称霸。”

燕王哙惊呆了,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外臣居然敢妄议自己的国君;而且,齐国乃大国,有一统六国的实力,但一个小小的大夫居然敢这样说,难道齐国是外强中干?

于是燕王哙迫不及待地问道:“为何啊?”

苏代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唉,因为他不亲近、信任自己的臣子……”

就这一句答话?没错,这一句答话就足够了!苏代想传达的意思,尽在这句话中。

在燕王哙见到苏代之前,就有人建议他禅位给国相子之,他担心子之位高权重、有不轨之心而否决了。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子之败局已定的时候,子之提前安排的后卫苏代临门一脚,扭转了局势。

齐国那么强大,因为齐王不信任大臣而尚不能称霸,燕国国力不及齐国的一半,再不信任臣下,岂不要亡国了?!燕王哙吓得赶紧赋予子之更多的权力,子之逐渐成了燕国的无冕之王。但是,还不够,子之想要的不只是这些!于是他抛出第二枚棋子——绿毛龟。呃……抱歉,是鹿毛寿。这天,大臣鹿毛寿又在有意无意地提起禅让之事。

燕王哙:“你可有人选?”

鹿毛寿:“这还用问吗?国相子之是唯一人选。”

燕王哙:“但我觉得子之的野心不小,如果他真的当了老大,我可能会自身难保。到时候当圣人是不可能了,上西天是肯定的。”

鹿毛寿:“臣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您可以假装把王位禅让给子之,他必然诚惶诚恐、不敢接受。这样就像尧欲禅位于许由,许由拒不接受,以保全自己的清誉一样,国相也一定会固守名节、不接王位。这样,大王您既可以像尧一样成为圣人,又可以保留王位,鱼和熊掌皆可得。”

燕王哙听后一拍桌子,说得好有道理!于是,他发挥了尧的风范,张榜昭告天下,要把王位让给子之。

“子之,我要把燕国交给你!无论她将来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安享太平还是饱尝战乱,你是否愿意和她永远在一起?”

“Yes, I do!”

“你说啥?”

“我说Yes,I do!”

燕王懵了:“导演,台词不对啊,拿错剧本了吧?子之不是应该严词拒绝吗?怎么欣然接受了?这不是坑爹吗?!”

然而,已经没有人再回答他的问题了,因为草随风倒,他已不再是王。

这时候有人来安慰燕王哙:“夏禹禅位给伯益,但仍以自己儿子启的人做重要官吏。不久,夏启与其同党攻打伯益,夺回天下。现在大王虽将国家托付给子之,只要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这就是名义上将国家交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平当权。”

燕王哙一听有道理,就安心地再次闭关。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大乱。能不乱吗?!这么扯的事发生后居然还能维持三年,已经是奇迹了!

不用猜,第一个站出来搅浑水的,一定是太子平。这三年里,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他实在想不通,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未来董事长的职位,老爹居然给了外人,难道自己和隔壁王叔叔有什么不可描述的关系吗?

思考了三年,太子平终于想通了——一切都因为老爹脑子有病!终于得出合理解释了,沉默了三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太子平带着自己的班底出发了。公元前314年,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被子之击败,将军市被叛变,反戈一击,又回来打太子平。太子平杀死将军市被后,将其陈尸示众。就这样你打我、我打你,血腥与恐怖持续了数月,因内乱而死者达数万人。人人恐惧,百姓离心,燕国乱成了燕窝粥。

燕国乱了,最高兴的是齐国,它想收拾燕国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就连亚圣孟子也建议齐宣王道:“现在攻打燕国,是文王、武王伐纣的时机,不可失去。”

齐宣王命令名将匡章率领五都之兵,加上北方守军,攻打燕国。燕国士兵不仅不应战,连城门居然都不关。燕王哙最后做了齐军的刀下鬼。子之逃亡,被齐人抓住后砍成了肉酱。

子之之乱虽然平息了,但齐军并没有离开的打算,他们觉得自己不远千里来支援,又解了燕国内乱之危,如果不得到点儿什么,实在对不住自己。于是齐军纵兵三日,在燕国打砸抢烧、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对燕国百姓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无法窥见历史真貌的我们可以用几个不痛不痒的成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但对于真正经历过这场大劫难的人来说,只能用“地狱”两个字来形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燕国对齐国恨到骨髓里了。

齐军的残暴激起了燕国百姓的反抗,齐军最后不得不撤回齐国。燕王哙被杀两年后,燕昭王即位。关于燕昭王是谁,不同史书有不同记载。《资治通鉴》称其是太子平;而《史记》则说是赵武灵王派乐毅护送在韩国为人质的公子职入燕,登基为王。对于这种历史学家才去费心思研究的问题,我这个讲故事的人就不去细究了。

燕昭王望着眼前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一口血吐到了城墙上。杀父之仇、亡国之恨,此仇不报,誓不为人!于是,又一出《大王复仇记》上演了。

燕昭王发布求贤令,铸造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励精图治。燕国百废待兴,燕昭王期待着一个商鞅一般的人物,引领燕国迈向从未有过的辉煌。在那个时代,人才是比大熊猫还稀罕的宝贝,“得一人而兴邦,失一人而亡国”之事不胜枚举,所以各国都在拼命吸纳人才。但是燕国邦小国穷,给不了太大的封地和太多的钱财,在人才争夺中,实在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作为一条生活在大鱼嘴边的小鱼,燕国还要时刻警惕,别被强齐给吞了,日子真的不好过。

燕昭王在仇恨和隐忍中度过了十年光阴。公元前301年,曾出兵侵略燕国的齐宣王去世了。仇人先自己离世算不算某种意义上的报仇雪恨呢?对燕昭王来说,当然不算,他要整个齐国十倍、百倍地偿还曾对燕国犯下的罪过!但这过去的十年,并没有让燕国从小鱼变为大鱼,它还是那个弱小的燕国;而齐国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变化,只能说变得更强大了。燕昭王还需要继续等待,等待那两个人的到来。

相信未来

第一个人——苏秦。大家可能多多少少听过他的故事,比如“悬梁刺股”“身配六国相印”“智激张仪”啥的。《史记》和《战国策》记载,苏秦和张仪是同门师兄弟,他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鬼谷子啊!放到现在,说出去就跟说你是北大法学院校长的关门弟子差不多,瞬间身价倍增!而且《史记》还说苏秦和张仪,一个主张合纵,一个主张连横,两个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把八荒搅弄得天翻地覆,把诸侯玩弄于股掌之间。

在1976年以前,这些故事作为正史,一直被广为传颂。但1976年以后,马王堆汉墓文物的出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出土的典籍中记载,张仪侍秦是在公元前328年左右,即秦惠文王时期;而苏秦侍燕、合纵抗秦时,是在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在位时期。也就是说,张仪是比苏秦大了一个时代的人,苏秦智激张仪是不可能的,二人之间的纵横博弈更是无稽之谈。一直跟张仪死斗的其实是纵横家公孙衍,《孟子》中景春曾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更加佐证了这个观点。

传奇故事没有了,我们只能尽力探寻真实的历史。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早年从师于鬼谷子。按理说有享誉列国的名师,又有孙膑、庞涓这样的学长铺路在前,苏秦应该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但很遗憾,苏秦选错专业了,他选了纵横学院。选了就选了吧,偏偏该专业有一个特别出名的前辈——张仪(他的故事以后会聊,现在是苏秦的主场)。这个人在相秦的时候,在列国间的声誉可是不怎么好,破了合纵,坑了楚国,临终时还把魏国和齐国给耍了。这样一个坑蒙拐骗十几年的人,诸侯几乎都吃过他的亏,以至于得出一个共识——纵横家都是骗子。

有这样一个学长挖坟,苏秦算是没活路了。他和众多学子一样,刚毕业时心气高,都想一步登天,所以他的首选肯定不是燕国,而是跻身大国榜前三名的楚国。楚国可是被张仪骗得最惨的一国,楚国为此痛失了八万将士以及汉中五百里土地。所以,当楚怀王听到“鬼谷子大学”“纵横家”这样的字眼时,生吃苏秦的心都有了!

但人家毕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人才,要是硬生生地赶走,怕伤了其他人才的心。于是,楚怀王就拖着不见苏秦。苏秦在楚国等了三天还见不到楚王,就明白楚王是连试用期都不打算给他。但他并不打算走,就那么耗着,意思很明确:见不到楚王,老子就吊死在你家门口!

楚怀王一看,完了,这丫生气了,当年张仪被打了一顿赶出楚国后,没几年就狠狠报复了楚国。纵横家都爱记仇,万一真得罪了苏秦,搞不好又出一个张仪,那楚国有多少家底儿也不够赔呀!于是,楚怀王极不情愿地接见了苏秦。本打算随便给他一个弼马温之类的官职,把他打发了,没想到刚一见面,苏秦就拱手作揖,和楚怀王道别。

楚怀王:“合着先生等了几天不走,就为了当面说拜拜?”

苏秦:“楚国不是人能待的,我当然得走了。”

楚怀王:“此话从何说起呀?”

苏秦:“楚国的粮食比宝玉贵,木材比桂树贵,负责通报的官吏比小鬼更难缠,大王您比天帝还难拜见到。如今我吃着宝玉,烧着桂树,通过小鬼见到天帝,这样的日子是人过的吗?”

楚怀王十分羞愧,于是挽留了苏秦。虽然之后又有过几次精彩的交谈,但苏秦最终还是选择离开楚国。不知是因为他觉得楚怀王不是明主,还是因为楚怀王并不打算真心用他,总之,结果是一样的,苏秦又成了一个在路上的人。

苏秦又去了齐国和赵国,最后到了秦国。据《战国策》记载,苏秦希望拜见的是秦惠文王,并且十次上书,称自己有奇谋妙计,可以让秦国一统天下,秦王却一直拒绝,给的回复是:秦国羽翼未丰,一统天下还不是时候。

虽然这段记录的真实性有待考证(苏秦生活的时代,秦国国君应该是秦昭襄王),但不管不同史书有着何种不同的记载,至少结果是一样的——苏秦没被任何一国录用。出门时穿的黑貂皮也都破成了非主流,家里卖房子给他留学、闯荡用的钱也都花光了,史书描述他此时的情况时用了八个字——形容枯槁,面目黧黑。可见境况有多么凄凉!

虽然外面的世界太残酷,但至少还有家,家还是温暖的港湾。可是,苏秦的家除外。他衣衫褴褛地回到家,家人一看,这留学生咋混成这样了?一看就是没找到工作。于是,所有人都不愿理他。苏秦饿得要死,想让嫂子给做顿好的,嫂子居然头也不回地说:“做饭不得烧柴火啊?柴火不得要钱啊?你说说你,给家里添过一根柴火吗?!”苏秦哑然,他知道,嫂子说的是对的,他根本没脸去反驳,只得自己去山里找些野果子充饥。

夜里,他辗转难眠,不由叹息道:“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说罢,苦笑了几声。“我一直都想与众不同、出人头地。现在看来,大多数人选择的平凡才是最安稳的。平凡地活着,虽然不会饿死,但我就这样碌碌无为地等死吗?不!绝不!如果选择平凡,苏秦就不能称为苏秦!”

说罢,他起身开始翻箱倒柜,找到一本名为《太阴符》的书。这本书的来历无人知晓,或许是鬼谷子给他的特殊教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秦废寝忘食地苦读此书,困了就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继续学习。没想到,不慎扎到了动脉血管,失血过多身亡,全剧终……嘿嘿,开个玩笑。闭关一年后,苏秦终于完成了这段特殊的进修。《太阴符》已融会贯通,他踌躇满志地说:“可以去游说各国了!”

临走前的一晚,苏秦又是夜不能寐。望着家徒四壁的房子,他明白,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这次之后,家里再也支付不起他出门闯荡的费用了,成败在此一举!一般的语言实在无法形容他此时的心情,想来想去,我觉得食指(本名郭路生)的诗《相信未来》用在这里,特别恰当。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灶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第五章 第七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