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念成魔

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作者:南柯月初

关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尽管当时赵国等国做了详细的记载,但六国很多史籍毁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连《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战也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历朝历代均对长平之战遗址有所考证,但皆无具体成果,更未发现一处成规模的尸骨坑,“长平坑降”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传说。直到1995年5月12日下午,家住山西省高平市永录乡的村民在平整田地时,意外地开启了那段被尘封的历史……

毁就毁在外行领导内行

公元前262年,秦国在“远交近攻”的大政方针指导下,攻占了韩国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把上党郡从韩国完全分离出来。

韩桓惠王态度很强硬,拍案道:“秦国欺人太甚!它不是想要上党吗?来呀!马上派人割地求和,把上党打包快递给秦老大!记得用顺丰,赶紧的!”

上党郡守冯亭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他建议道:“大王,与其割肉把狼的胃口养大,还不如把肉喂狗,让狗来帮我们驱狼。反正上党是保不住了,不如献给秦的死敌赵国,能让两个强国两败俱伤,这地也不算白割。”

韩桓惠王于是派冯亭出使赵国。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赵惠文王之子赵孝成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赵国朝堂也分成了两派。平阳君赵豹反对接收上党郡,他认为冯亭是想嫁祸给赵国;而平原君赵胜则赞成接收上党郡,赵国身为三晋中的大哥,现在小弟用十七座城池来求保护,如果不敢收这保护费,以后还怎么混?!

赵孝成王垂涎土地,但又忌惮白起这个“别人家的将领”。平原君分析道:“秦国有‘战神’白起,我赵国还有‘门神’廉颇呢!列国皆知,白起擅攻,廉颇擅守。廉颇不仅勇猛善战,而且爱惜将士,士兵们都愿追随卖命,加之我们主场作战,扛住白起绰绰有余。”

平原君虽然封号是“平原”,但智商绝对是“高原”。他的方针是可行的,如果真能坚持下去,赵国或许有一丝胜算。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平原君这一把,间接地将赵国推入了火坑。

赵孝成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即将迎来血雨腥风……

赵国接收上党,秦昭襄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命左庶长王龁(hé)率兵攻占了上党。上党百姓逃到赵国,赵军在长平接应百姓、拦截秦军。同年农历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军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赵军虽击退了秦军的先头部队,但裨将(副将)被秦军斩杀。同年农历六月,赵军最终不敌秦军,丧失了都尉城和故谷城等城池。

赵军数战不利,廉颇逐渐看清了形势,赵军确实没有实力与秦军正面对抗。但秦军异地作战,缺粮少援,最怕久战,所以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字——拖!

廉颇决定打持久战,他依托有利地形,固守营垒,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只等秦军疲惫、粮草不足时再一举歼灭。秦军虽看得透廉颇的计策、连续发动强攻,但廉颇这个守城高手,“门神”的绰号可不是白得的,秦军屡屡受挫,白白耗费了许多精力。

强攻不行,那就挑衅。几千秦兵分成几个小组,在城外轮番开骂,骂到最后自己都没词儿了,廉颇只是淡淡一笑:“何必骂得这么认真?认真你就输了!”

廉颇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老将也要面对古往今来员工都要面对的一个致命难题——外行领导内行。赵孝成王像大多数领导一样,他们不管过程,只想看到业绩,在规定的时间内你干不出业绩,那就滚蛋。他不满廉颇坚壁不出的战略,几次派人传口谕责备。

廉颇的战略是没毛病的,但他低估了秦昭襄王的决心,也高估了赵孝成王的耐心。秦昭襄王亲自做动员工作,赳赳老秦,齐心协力疏通渠道,让秦国可以直接从水路运粮,运粮速度甚至比有主场优势的赵国还快。这就是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而赵国恰恰相反,没想到持久战能拖这么久,赵军粮草逐渐匮乏,连赵国国内都到了几乎无粮可吃的地步,王室都只能以稀粥充饥,百姓只能吃草根、树皮果腹了。还是那句话,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经济实力的比拼。现在形式变成了这样。

秦昭襄王:“哈哈哈!老赵,你快没话费了吧?”

赵孝成王:“哼!你别得意,你也够呛!”

秦昭襄王:“老子双卡双待!想玩儿多久,老子奉陪到底!”

赵军的问题还不止如此。赵军在实行胡服骑射后,更擅长野战,而不擅长防守。现在困守不出,秦军很轻易地就包抄了赵国后方,断了赵国的粮道。雪上加霜的是,山东列国害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而且他们也知道此战后,赵秦必定一死一伤,坐收渔利才是最明智的。这下,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赵国之命,危在旦夕。

既然打不赢,那就求和呗,这是先秦时代的一贯性做法。可惜平庸的赵孝成王小瞧了雄才大略的秦昭襄王,人家压根儿就没把上党放在眼里,这只是攻伐赵国的一个借口。好在赵国庙堂中还有可用之人,比如虞卿看问题就比较透彻。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职。他认为秦国执意灭赵,难以与之议和,不如派遣使者携带珍宝去楚、魏,请求合纵攻秦,再向秦国恩威并施,才可能达成议和。

赵孝成王觉得何必如此兜圈子,他打算派郑朱直接前去和秦国议和。虞卿赶紧痛说其中的利害:“秦王与范雎都是老油条,他们必定隆重接待郑朱,然后昭告天下,说秦赵是小两口,床头打床尾和,现在王子和公主再次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秦让天下以为秦赵已经议和,他国必不会再来救赵,那么议和必定不成,如此,赵军必败。”

赵孝成王终究没有采纳虞卿的建议。郑朱到了秦国,形势发展果然如虞卿所料。秦国在官方微博、公众号、头条号上发布秦赵议和的消息,秦昭襄王与赵国使者合唱《友谊地久天长》的短视频被置顶播放。这下,赵国被彻底孤立了。

而赵国内部,赵孝成王已有换掉廉颇的打算。这个消息传到了秦国,传到了范雎的耳朵里,他敏锐地嗅到了战机,赶紧去和秦王、白起商议。目前秦国也是拼死强撑着,比赵国好不到哪儿去。要想尽快结束战争,就得除掉廉颇。一连串的计划被制订出来,第一步是反间计。

范雎派人携带重金潜入赵国,收买赵国高官,让他们向赵孝成王反复添油加醋地污蔑廉颇,并反复夸大其词地吹捧赵括。秦国间谍四处散布流言说:“廉颇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此谣言迅速上了头条,被赵国人纷纷转发,赵孝成王很快入了坑。此时,身染重病的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般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并不懂得灵活应变。”但赵孝成王执意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没人能比得上他。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都难不倒他,但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的原因,赵奢叹道:“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让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

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即将启程时,他母亲上书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为将!当初他父亲做将军时,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与他结为朋友的人数以百计;国家赏赐的财物全部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便不再过问家事。而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拜,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查访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他哪里有一点像他父亲?求大王不要派他领兵!”

赵孝成王回道:“寡人心意已决,您就不要再纠结了。”

赵母再回道:“大王若执意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闯下大祸,我能不受株连吗?”

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最后赌一把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在诸多反对声中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他立刻全盘改变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攻击秦军。秦昭襄王得知反间计已成,便开始执行第二步计划——瞒天过海。他暗中任命白起为上将军,接替王龁担任主将,并命令军中严守秘密,有走漏消息者,格杀勿论!

就这样,这场决定战国时代最终格局的战役,正式开始了!

白起的战略是:诱敌深入,围而不攻,断粮断水,待敌人溃不成军时再聚而歼之。面对赵括发起的进攻,他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并没有感到意外,他坚信秦军和赵军一样,都因断粮多日而身困体乏。狭路相逢勇者胜,秦军的溃退实属正常,赵括下令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

秦军营垒经过长达两年的反复整修,早已是铜墙铁壁,赵括死活攻不下。攻不下怎么办?那就撤退呗,总不能不让走了吧?还真别说,真走不了了。白起兵分三路,一路军突袭赵军后方,截断其后路;二路军将赵军主力分割为两部分;三路军截断赵军的粮道。随后,白起又派轻装精兵分成若干小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断袭扰赵军。赵军疲于应对,只能就地扎营,以待救援。

接下来就是战争最关键的时刻,也是最艰苦的时刻,更是考验秦赵两国综合国力的时刻。双方都倾尽全国之力,将一切压在了这场生死战上。秦昭襄王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省沁阳市附近)激励士气,发动全民战争。当地百姓全部加爵一级,甭管啥学历,全部当科长!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集中到长平战场!

手下劝秦昭襄王:“这些孩子可是秦国的未来呀!”

秦昭襄王望着长平战场的方向,低声说道:“打输了,就没有未来!”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战争扭曲了人性,士兵们开始互相残杀为食。赵括这时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对手居然是“战神”白起。万念俱灰之下,他决定做最后的一搏。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于是,赵括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括,从我们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他就与“可笑自大”“纸上谈兵”等贬义词绑在一起,以一种耻辱的方式名垂千古。赵括并非庸才,他有一定才华,如果能让他在小的失败中不断打磨历练、积累实际经验,或许有朝一日能像他父亲一样,成为赵军的中流砥柱。不幸的是,早年间轻易获得的成果催化了他的狂妄,而毁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捧杀他。正所谓祸福相倚,很多时候,你不知道撩拨你的是幸运女神,还是乔装成幸运女神的死神。

知道主将被杀后,赵军士兵再无战意,皆向白起投降。接下来发生的事在史学界存在很大争议,没错,就是坑杀赵卒。捧白起的人说这是秦昭襄王的密旨,白起只是背锅;黑白起的人则说,这就是白起造的孽,因为秦国的军功是以斩敌数量计算的,而且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军事家,他怎么可能容忍给秦国构成巨大威胁的胡服铁骑死灰复燃。无论是哪种情况,结果都是一样的。

白起微笑着对赵卒们说:“又饿又累吧?很痛苦吧?我送你们回家,一会儿就毫无痛苦了……”

赵卒们欢呼雀跃,白起将他们聚集到一处,笑容骤然变冷了。

“只有死人才不会觉得痛苦!”

白起一声令下,四十万降卒全部被坑杀,据说只有年纪尚小的二百四十名士兵被放回赵国。“杀降不祥”这句话不知是否有人信,反正白起不信,秦昭襄王也不信。但无论是白起后来死于非命,还是项羽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都证明了一句话。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最初的梦想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代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战争,赵军全军覆没,秦军亦死伤过半,双方伤亡都在百万。后人在谈及东周五百余年间的大战时,首推晋阳(详情见本书第二部)、长平两役,正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长平之战也是战国时代的最后一个转折点,至此,秦国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要扩大战果,乘胜灭赵。公元前259年,白起围攻邯郸。赵王惊恐万分,急忙派使者几乎带上全部家底儿前去暗中贿赂范雎。范雎虽是好利之人,但这不明不白的钱不敢直接收,所以一直推脱。

使者看出了他的犹豫,于是说:“张君莫要惶恐,在下接下来所说的话,对您有百利而无一害……”

范雎沉默不语。

使者接着说:“长平之战,武安君杀赵括、坑赵卒,立下大功,现在又围邯郸,谈笑间,就会使赵国灰飞烟灭。想想武安君的功劳:为秦攻拔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斩杀敌军百万,即使周召、吕望(姜子牙)之功,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到时武安君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张君您该如何自处?”

范雎虽面色不改,但手心已经开始冒汗,他故作镇定地说:“武安君攻赵,势如破竹,谁又能拦得下?”

使者躬身一笑:“有两个人可以,一位是您,一位是秦王!对于功高震主又手握兵权的人,您怕,秦王更怕。再者,秦不灭赵,于您于秦都有实利。”

范雎问道:“此话怎讲?”

使者答道:“秦军凶残,时至今日,已坑杀降卒百万,天下百姓恨秦者居多。即使秦破赵,百姓也必定逃亡。既如此,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使秦得实利,又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范雎听了,思索片刻,果断答应,小人嘴脸暴露无遗。他以秦兵疲惫、需要整顿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估计也怕手握重兵的白起倒戈相向、自立为王,所以支持了范雎的意见。

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秦国就这样因为范雎的私心和秦王的多疑而错失了一举歼灭赵国的大好机会。等秦昭襄王反应过来时,赵国已经稳住阵脚,列国援军也纷纷赶来。秦将王陵几次攻邯郸不下,秦军损失四万多人。白起称病不起,秦昭襄王赶忙前来探望。

秦王:“武安君可是还在生寡人的气?”

白起:“白起不敢!只是现在着实不可再攻赵。”

秦王:“之前武安君多次谏言要灭赵,现在又言不可攻赵,这难道还不是在生寡人的气吗?”

白起:“战机已失,大王您岂能不知?!长平之战后,赵国崩溃、诸侯慌乱,我本可趁乱灭赵,奈何大王听信谗言,错失良机。现在赵国全民皆兵、同仇敌忾,大有鱼死网破之势,即使破赵,秦国也必定元气大伤,而诸侯一直虎视眈眈。所以,万万不可再攻赵了!”

秦昭襄王哪里肯听,他一直觉得白起是在赌气,于是改派王龁接替王陵为大将,继续围攻邯郸,但依然久攻不下。这时,楚国的春申君与魏国的信陵君率兵十万增援邯郸,秦军腹背受敌,伤亡惨重。秦昭襄王再请白起出山。

白起苦笑:“当初大王不听我的劝告,结果如何?”

秦昭襄王大怒:“你这是要抗命吗?!”

白起泪眼婆娑,无奈地摇摇头:“大王啊,您为何不能听白起一言呢?唉,也罢,白起病重,暂时难堪大任,请大王缓我一些时日。”

接下来的三个月中,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秦昭襄王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命白起带病披甲,即刻动身。白起无奈,只得匆忙出发。行至杜邮,突然收到秦王加急送来的快递,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范雎发挥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小人精神,为了防止白起战神归来,他在秦昭襄王耳边再进谗言,说武安君多次拒绝大王,现在虽走,但“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秦昭襄王本就因为白起屡屡驳他面子而心存怨气,现在又听说白起心中不服、时常抱怨,立刻起了杀意。

范雎很了解领导,他知道领导最恨那些居功自傲、给领导脸色看的手下。秦昭襄王要维护王的尊严,作为王,他绝不能被任何人牵制。他要通过白起之死告诉世人,秦国离了谁都照样转!

白起打开快递,是一卷帛书和一把宝剑。白起早就料到自己的下场,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他紧握宝剑,仰天长叹:“苍天啊,想我白起为大秦攻城略地,拔七十余城,斩百万之众,拓地千里,我做错了什么,要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他徘徊着,突然,他驻足望着长平的方向,大笑起来:“报应啊报应!我本就该死,我欺骗并坑杀了几十万降卒,死不足惜,这是天罚!”

说罢,伏剑而死!

白起的一生有三个身份——战神、秦将、人。作为战神,我崇拜他;作为将军,我理解他;但作为人,我要谴责他。白起,武安君,本取“以武安民”之意,或许他最初的梦想也是如此,以武安民、以武止戈。但是,每个梦想都有其阴暗面,追逐梦想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伤害别人,甚至自我伤害;牺牲别人,甚至自我牺牲。

尼采曾说:“与恶龙缠斗太久,自身也会成为恶龙;凝视深渊太久,深渊也将回以凝视。”楚都淹死数十万无辜百姓,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白起已经变成了在血海中翻腾的恶龙。于历史来说,如果没有“战神”白起,中国的统一可能还要推迟五十年;于他个人来说,千修成佛,一念成魔。

白起,一个神魔参半的人。

第十章 第十二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