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有话要说 我不是“受害者A”

黑箱:日本之耻  作者:伊藤诗织

以《周刊新潮》的报道为契机,事件走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然而,报道的方向性,却未必与我的期待始终一致。的确,山口的人脉和逮捕终止之间的关联,是这个案子的主线之一。再说一遍,我对案件的这一部分能够真相大白,由衷表示感谢。

不过,归根结底我想表达的,却是让受害者每日不得不哭着睡去的法律漏洞、调查的弊病,以及社会环境。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案子付诸报道?《周刊新潮》承诺会在文章末尾加入这部分内容,我才协助了采访。

目前尚不能说,我想表达的东西,已广为大众所知。

在报道中,我依然是个不见其名、不见其貌的“女受害人”。我对“受害者”这个避之不及的标签始终缠绕在自己头上感到不悦。“受害者”即不是我的职业,也不是我的人设。当我想把自己的遭遇向世人倾诉时,却担心莫非接下来的一生,都要背负着“受害者”这个名号生活下去?因而陷入一种绝望的心情。

近年,有一些新闻在讲述案件的时候,会将受害者遗属的真实姓名和照片公之于众。例如,二〇一五年,因过劳而被逼上自杀绝路的电通公司职员高桥茉莉;二〇一六年,因校园霸凌而自杀的女中学生葛西莉真。

在痛失最心爱的人,经历了巨大的悲伤之后,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不幸,遗属们决定面对媒体吐露心声。他们的艰难心境,很难去妄加揣度。

并且,在讲述逝者故事的时候,不是称其为“受害者A”,而是让他们作为真实的、有名字、有面孔的人登场,岂非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望着那些遗属们的抗争举动,我心中的想法清晰起来:不可以再安于做个“受害者A”了!

还是应该召开记者会!我下定决心。

让那些与我有相同经历的人,变得越少越好。我不愿任何人再体验这份痛苦。决不让这种遭遇,作为“常有的事”,落得敷衍收场。

我对A警员也说:“要运用本次事件的教训,避免下次事件的发生。”当我思考起“下次事件”时,脑海里依次浮现出那些自己深爱的人的脸庞。一想到要是他们遭遇了同样的痛苦,我就浑身战栗。此刻,就在这一瞬间,仍有人为此受苦。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不去行动,设法改变如今的体制,自己定会后悔一生。

但与此同时,对于把自己的伤痛暴露于他人目光之下,我也深觉恐惧。原本已稍稍愈合的伤口,岂不是又要被重新撕开?召开记者见面会,是把自己的伤口刻意曝光于世间,那种体验,就如同被陌生人在伤口上撒盐。

两年来,与我一起出谋划策,为我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友人们,赞同我的这个决策。为了向家人好好表达自己的想法,某晚,我郑重宴请了他们。父母已经为我的事情一再操心焦虑,自己接下来还要给他们增添更大的烦恼,我实在于心难忍。

上一次,我打算实名出席一场呼吁刑法修订的性侵受害者联合会议,跟父母商量时,起初他俩也表示反对,可尽管替我担心,最终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

然而这一次,他们却对我的决定大加反对。最大的理由是,以往他们从未自我口中听到过事件的详细经过,可这回读了周刊,了解到那天晚上发生在我身上的实际遭遇后,特别痛苦。

母亲说:“报道一出来,你身上发生了什么,世人可就全都知道了。我不希望你召开什么记者会。就算现在,你不也觉得特别危险,还暂住在朋友K的家里吗?还想把自己暴露得更彻底,到底是什么打算?那些记者要是突然抱着相机跑到咱家来,该怎么办?”

举办记者会要抛头露面,把名字公之于众,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倒也不难想象。实际上,要是发生了危害家人安全的事态该如何是好,我也发自内心感到烦恼。

父亲则说:“比起去向社会宣战,我更希望你作为一个人,获得人生的幸福。我希望自己的女儿,身为一个女性,能稳稳当当地结婚,建立幸福的家庭。这是任何一个父母都有的愿望。”

作为父母,有这样的愿望,可以说理所当然。

上一章:“我已做出... 下一章:沉默不会...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