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南货店  作者:张忌

1

黄埠供销社里上班时间是上午七点钟,但秋林总会提前一个钟头到办公室。秋林就像当年第一日到南货店上班一样,牢记着父亲那句闲话。

每日到了办公室,秋林第一件事便是打扫房间卫生。先打扫主任的,再打扫三个副主任的。完了,才接着打扫自己办公室。打扫完毕,秋林就提着热水瓶到楼下去打水。供销社办公楼临大街东首有家开水铺,里面一只大锅炉一日到夜烧开水,开水铺里蒸气腾腾,像长亭豆腐老倌的水作店。

开水铺里的开水卖给附近单位和居民,一分一瓶。供销社里用的是3.6升大热水瓶,一个热水瓶装满水,有七斤重量。秋林每日要打五六个热水瓶的水,一起拿太沉,拎不动,每次就只拎两个空瓶,打满了,拎回去,再拿空瓶来打。

这一日,秋林排队灌开水的时候,前头站一个女人,二十五六岁样子,生得好看。看见秋林,主动招呼,你是哪里的?秋林说,我是社里新来的文书,我叫陆秋林。那女人说,哦,我晓得,龚知秋跟我说过。我是生活商店的,我叫于楚珺。于楚珺打量秋林,说,你下次来,把空瓶全部拿来,都打满了,我帮你看着。免得这样一次次来回反复排队。秋林感谢,觉得于楚珺人蛮好。

扫完地,打完水,大家都陆陆续续上班。秋林又坐到办公桌前忙碌,文书除了写材料,写宣传稿子,还要负责写标语。标语都是用毛笔写在红纸上,为了写标语,秋林还专门去新华书店买来许多字帖,每日夜里在宿舍练大字。标语一写就几十张,写好了,一卷一卷分好,让各个商店和分社来人拿去张贴。

中午休息,吃过饭,秋林喜欢到街上去走一走。街两旁种着法国梧桐,树叶硕大。有一次,秋林走过时,看见巷弄里有个熟悉的身影在抽烟。秋林看见,竟然是单位里杨会计。秋林是第一次见到女人抽烟,莫名紧张,匆匆走回办公室。

下午上班时,秋林偷偷跟知秋问起杨会计。知秋说,杨会计原是上海知青。三十多岁,还是单身一个人。她爸爸很有名,是上海青云胶鞋厂的创始人。旧时是个资本家。

知秋又说,杨会计性格孤僻,你千万不要得罪她。我就是因为不晓得什么原因得罪她,看见我从没有好脸色。

这一日,秋林打开水时,撞见杨会计,见她拎开水拎得吃力,就上前帮忙。秋林将热水瓶放到会计室门口,说,我叫陆秋林,是新来的文书。杨会计不搭理他。秋林又说,以后你就不要自己打热水了,那么重,我帮你打好。杨会计还是没理睬他,打开门,提着热水瓶进去了。秋林尴尬,但没有往心里去。自己是新人,多做生活理所应当。会计是重要岗位,他应该为她搞好服务工作。从这日起,就每天又多拎一个热水瓶。

杨会计长得不算好看,也不难看,看着很顺眼。打扮也是清清爽爽,说话慢条斯理,极少笑。秋林不晓得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一直不结婚,难道真是看不起别人?最让秋林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去她办公室送开水,总能闻见一股淡淡的香味,很好闻。有一次,杨会计不在,门正好开着,秋林便用鼻子查找香味的来源,最后寻到办公室窗下边,看见面盆架子上搁着一块乳白色的肥皂。那淡淡的香味就是香皂里散发出来的。秋林欢喜那味道,他从来没闻过这么好的香味。

当了文书,别样事情都还算顺利,唯独外宣工作始终没有眉目。每日一早,秋林都仔细听广播,仔细看报纸,寻上面有没有黄埠供销社的新闻,但每日都失望。投出的稿子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回音。每次经过潘主任办公室,秋林总是快步走,似乎犯了什么错误,怕被潘主任抓住。夜里,一个人躺在宿舍里,长吁短叹,感到日子难熬。秋林想,再这样下去,自己可能就要被扫地出门了。

这一日,秋林正在办公室里打扫卫生,知秋突然跑进来,拉住秋林就往外面跑,跑到道地里,停住。秋林奇怪,问,站这里做什么?龚知秋说,你听。秋林一愣,突然听见门口电线柱上的广播正在播放黄埠供销社的新闻。秋林顿时眼眶湿润。

知秋说,你赶紧去潘主任办公室打扫。热水瓶我去灌。潘主任来了,你跟他汇报。

秋林听知秋闲话,赶紧跑到潘主任办公室打扫。潘主任一进来,秋林便问,潘主任,你有没有听早上的广播?潘主任摇头,秋林有些失落,想了想,又说,早上,广播里放我们黄埠供销社新闻了。潘主任说,哦,对对,你不说我还忘记了。我出去锻炼,回来丈人跟我说,广播里在放我们单位的事迹。你一提,我倒想起来了。潘主任拍了拍秋林肩膀,说,后生有前途,继续努力。

秋林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似乎身上千斤重担卸下,蹦蹦跳跳跑回办公室。路过杨会计办公室时,突然看见杨会计坐在办公桌后奇怪看着他,秋林一愣,赶紧收拾动作,安安分分走过去。

2

黄埠供销社有传统,每逢三、六、九集市,都要在店门口摆摊。这样,既为方便群众购买,也有利于宣传店里商品。

集市时,生活商店最是忙碌,乡下人都会赶到城里来买东西。每每这一日,知秋总会去楼下摊子帮忙。办公室窗子对出去,就是生活商店摊子。秋林看见知秋站在于楚珺旁边,一边吆喝一边做生意,干得热火朝天。那么多商品摊子,又没有指派,知秋唯独站到于楚珺那个摊子,秋林再笨,也能晓得里头奥妙。秋林为知秋高兴,他对于楚珺印象不错,知秋能寻这样的对象,再合适不过。

这一日,知秋对秋林说,你每日给杨会计打开水,跟杨会计关系好,能不能帮我个忙?

秋林问,什么事?

知秋说,杨会计办公室用一种香皂,是美国进口的力士牌。我到处问,都问不到哪里卖。你能不能帮我打听,哪里能买到?

秋林说,你干什么用?

知秋说,自己用。

秋林不怀好意地笑,说,我才不信。

知秋说,你莫管我什么用,帮帮我忙。

秋林应了,转日去杨会计办公室打水时,便大着胆子问,杨会计,你这个香皂这么好闻,哪里买来的?

杨会计奇怪地看秋林一眼,说,你问这个做啥?

秋林便撒了个谎,说,我送对象。

杨会计说,哦,没想到你这么年轻便寻了对象。随后,她走到办公桌旁,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盒子递给秋林。

杨会计说,这香皂我上海带来,这里买不着。

秋林拿了香皂,回办公室交给知秋。知秋高兴,千恩万谢。

又一日,秋林打水时,碰到于楚珺,秋林闻到她身上一股香味正是杨会计的力士香皂味道。秋林便说,知秋哥还哄我香皂是他自己用,我一早就猜到是送你的。秋林是打趣,没想到于楚珺的脸色却马上倒了下来。

什么香皂?

秋林一愣,说,就是力士牌香皂啊。

于楚珺说,你年岁轻轻,莫乱话,哪有龚知秋的事情,这香皂是我上海亲眷给我带来的。

秋林一愣,不敢再说。他不晓得自己哪里说错,竟惹来于楚珺这样反应。让秋林更奇怪的是,接下去几日,自己去打水,再见于楚珺,她竟像没有看见他一样避开。

这头,因为香皂,于楚珺躲避秋林。那一头,杨会计又寻上门来。

杨会计问,香皂你送给对象没有?

秋林心虚,说,送了。

杨会计说,那你对象叫什么名字,哪里上班的?

秋林没想到杨会计这么问,一时回答不出。

杨会计说,难道你对象是于楚珺,生活商店里上班?

秋林一愣,不说话。

杨会计说,食堂吃饭,我闻见她身上味道还奇怪,此地没有这香皂卖,后来我才醒悟,就是我送你那块。

秋林低头,说,杨会计,对不起,我不是有意骗你,多少钱,我来赔。

杨会计冷笑,说,我要你赔什么钱?我晓得这香皂不是你送的,你是帮龚知秋。但你晓不晓得这样帮忙会害人。

秋林发愣,听不懂杨会计话里意思。杨会计平复一下情绪,将事情始末告诉秋林。原来两年前,单位组织旅游去普陀山。一日傍晚,吃过夜饭,一群年轻人便约了去游泳。游着游着,于楚珺突然腿抽筋,只往水里沉。此时,供销社里四五个后生在岸上看,都不敢下去救人,唯独知秋,毫不犹豫跳下去,将于楚珺救起。知秋救了于楚珺的命,于楚珺便让要好的小姊妹传话,说自己以后定要嫁给救命恩人龚知秋。

杨会计说,你看看,都几年过去了,于楚珺有没有嫁给龚知秋?唯独龚知秋一人蒙在鼓里。于楚珺眼睛生在额头上,怎么会跟他?她只是利用他。你是知秋朋友,你倒好,不但不劝他擦亮眼睛,还要糊里糊涂去做红娘。

秋林听了杨会计一番话,虽然没有反驳,但心里却不认同。按他理解,只要知秋对于楚珺一片真心,定有回报。再说了,寻对象事情,谁能讲得清爽?杨会计也未必内行,否则怎么现在还是单身?

3

秋林回城,过桃源街上一条墙弄时,突然听见有人叫他,转过头,看见一家裁缝店窗口探出一张熟悉面孔,竟然是杜英的姐姐杜梅。

阿姐,这是你的店吗?

杜梅点头,秋林说,你这么好手艺,早就应该到城里开店。

杜梅说,也是没有办法,你晓得那个人。杜尔去世,他没有制约,更是变本加厉,就索性跟他离了婚。姆妈见我离婚,大闹了一番,说我倒了她的牌子,不要我这个女儿。她这样说,我只能离开家,到城里租房子开了这爿裁缝店。

秋林说,你开裁缝店定是生意红火。

杜梅说,红火不红火都不要紧,只要能养活自己。对了秋林,你离开长亭去哪里上班了?

秋林说,现在黄埠供销社当文书。

杜梅说,你有出息的。

秋林笑笑,说,哪有什么出息,也是混口饭吃。杜英现在做什么,还读书吗?

杜梅说,杜英也来城里了。她高中毕业没有工作。正好杜毅在城里开了一个加工厂,让杜英帮他当会计。对了,等下杜英就回来了,你没有要紧事的话,就坐一坐,等等她。你们也多少日子没见了。

秋林有些犹豫,感觉这样等杜英有些不好意思,但又舍不得走。正犹豫,杜梅拿出些瓜子花生,放在一条骨牌凳上,让秋林自己剥。秋林便顺势坐了下来。秋林剥着花生,看着杜梅忙碌。杜梅用粉饼在一块布上画出线,然后拿起厚重锋利的裁缝剪,咔嚓几声便剪出一个衣服形状。

秋林问,阿姐,你会做什么衣服?

杜梅说,长袍短套夹袄背心,中山装列宁装青年装,我都会做。

秋林说,那阿姐什么时候给我也做一件吧。

杜梅说,行啊,你要做什么样式的。

秋林说,做件对襟布衫,厚一些,入秋了可以穿。

杜梅说,你后生穿对襟布衫,老气了。我给你做件列宁装吧,洋气。

秋林摇头,说,不是给我做,是给我爸爸做。

杜梅一愣,说,你爸爸?

秋林说,他关在牢里,天气凉了,我想给他送件秋衣。

杜梅听了,眼圈突然红了。

杜梅说,你告诉我,你爸爸多高。

秋林说,跟我一样高,比我壮一些。

杜梅便拿卷尺量了秋林身高肩宽胸围还有手臂长短,问,急着要吗?

秋林说,不急的,你先做别人的。等天气凉了再送去来得及。

两人说着话,有人走进来,秋林抬头一看,正是杜英回来了。杜英看见秋林,吓一跳,说,你怎么在这里。秋林说,我路过,碰见阿姐。杜梅说,秋林听说你在城里,特意等你回来。杜英一听,面孔红了起来。

杜梅说,好了,你来了,就陪秋林外头转转,店里坐一下午了。我去烧夜饭,你们转好回来,正好吃。

两个人都有些迟疑,都难为情。杜梅说,你们两个怎么陌生人一样?以前为了见面,都快把家里衣裳洗薄了。

杜梅说了这话,杜英面孔更红了,似乎还有些恼怒地看了杜梅一眼。秋林赶紧说,杜英,那我们出去吧。

两人出了店,默默走着。秋林偷偷打量,只见杜英双手绞着衣角,很是紧张。秋林想寻个话题,但是又不晓得怎么开头。正在这时,看见街边一家五交化商店,秋林突然想到话题。

我请你喝汽水吧。

杜英说,什么汽水?

秋林笑着不响,带杜英进了五交化商店,买一小包汽水粉,又借了个大海碗。秋林将汽水粉倒进大海碗里。

你准备好,我一倒进水,你就马上喝。

杜英也来了兴趣,用力点头。秋林拿过凉水壶,倒进大海碗,只见碗里药粉迅速沸腾了起来。

秋林说,赶紧喝,汽要跑掉了。

杜英慌忙拿起碗,仰头大口喝下去。秋林看着杜英喝完,问,甜吗?杜英点头,秋林说,好喝吗,杜英愣了愣,突然从喉咙里打出一个饱嗝。她脸红了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秋林说,喝汽水最舒服就是这个饱嗝。所以要喝得快,如果不快,一会儿就变糖水了。

两个人走出五交化商店。

杜英说,你怎么晓得这个方法?

秋林说,以前我念书时,每到夏天,爸爸早上就把盐水瓶装满开水,浸到水井里。下班回家,他就会带回一包汽水粉。水壶从井里捞出,里头的水冰凉。爸爸拿一个碗,把药粉倒在里面,然后就让我调整好呼吸,最快速度喝掉。喝得越快,汽水的汽就越足。每次倒水时,爸爸还会念,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弄得我紧张,一见水倒下来,赶紧端起碗来喝,抢火一样。那味道,真是一辈子都不忘记。

杜英愣了愣,说,秋林,你想你爸爸吗?

秋林说,自己的爸爸自然要想的。

杜英说,那你去那里看过他吗?

秋林摇头,不说话。两个人逛了一会,秋林说,我还是不去吃饭了,出来也没跟姆妈说,我怕她等。

杜英说,那就随你吧。

秋林说,我现在在黄埠,你有空来黄埠玩。

杜英说,好。

4

秋林回城待一日,又匆忙赶回黄埠。这一关,要忙双抢,抢收抢种。双抢本是村里事情,但供销社是服务单位,每年此时,黄埠区供销社都会派一部分年轻人去田间帮忙,免得农民兄弟耽误一年最重要的收种季节。

今年供销社去帮忙的地方是谷岭。谷岭是县里粮仓,抢收抢种任务重。带领一帮后生的,是副主任鲁一贵。到了谷岭,青山绿水,望也望不穿的稻田里金光摇曳。来帮忙的都是后生,见了眼前场面,个个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卷裤腿撸袖子,下田割稻。一开始,个个劳动激情高涨,田野里欢声笑语。等没多久,因为弯身时间长了,便腰酸背痛,开始有了抱怨声。秋林观察,一行人中,唯独鲁一贵主任从头到尾都在弯腰割稻,几乎都没站起来透口气。割了一上午稻,终于熬到吃饭时间,村里送来包子和绿豆汤。众人像看见救命稻草,一拥而上。大家吃得闹热,却独独缺了鲁一贵主任。秋林四处寻,终于看见他一个人坐在旁边树下阴凉处。他吃的是自己带的馒头和白开水。秋林看了,心里暗暗佩服。

收割,打稻,颗粒归仓。忙完抢割,又忙抢种。日里干活,夜里就打地铺困在谷岭祠堂。一日劳碌,众人呼呼大睡。唯独鲁主任,半夜起来,打手电筒,一丘丘田检查过去,该放水的放水,该进水的进水,最认真不过。

双抢完毕,便是台风季节。每年台风季节,供销社都有一样不能外宣的工作,就是要将各处发霉的东西收集一起,然后统一放到三水供销社。黄埠地方,北面高,南面低,三水是此地地势最低一处。天台山脉下来一支水,经城里南门溪流,一路下来,最后在三水地方汇聚,流进大海。每年台风季,海里涨潮,溪水流不出,便会将三水地方淹没。长年累月,当地人早已习惯,洪水来前,提早将一楼东西搬到二楼。大水一来,家家备有竹排,将二楼当一楼,照常在墙弄里穿梭来往。

供销社是供应物资部门,那么多物资,长年累月难免损坏发霉,是很大一笔损失。因此,每年都会趁作大水时机,将这些发霉损坏物资堆积到三水,洪水一过,便可以到保险公司求赔偿,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秋林跟着供销社几个同志一道运送货去三水。货物堆放完毕,秋林看见当地供销社里正在售卖海鲜。此处海水与淡水交汇,螃蟹淡水鳗都是个大体肥。供销社收购的青蟹两角四分一斤,其中最肥的红膏青蟹,都挑选出来卖给店里职工。还有只只跳的梭子蟹,只要八分钱一斤,都是最便宜不过,还不用水产票。秋林看见,也买了几斤。

三水回来,秋林拿着蟹,一份拿回家,一份送去杜梅裁缝铺。杜梅一看见秋林便责怪,说上次等你回来吃饭,你却偷偷走了,害我白白忙碌一阵。秋林听了,赶紧说,阿姐,前几天去三水,见蟹新鲜,便带来些给你和杜英尝鲜。

杜梅用手挑拣一番,说,这蟹只只肥得生膏。你不晓得,杜英最喜欢吃蟹。这一份多少铜钿?

秋林说,便宜的,贵了我也买不起。

杜梅笑,说,那就随你,等会儿就在这里吃晚饭。

秋林推辞,说,家里姆妈也烧了蟹等我回去,下次我再来尝阿姐手艺。

杜梅说,真有事情也随了你。你等一等。

只见杜梅从桌上堆积的衣裳里翻出一件藏青色的秋衣,平整摊在案板上。杜梅用搪瓷杯含了口水,均匀地喷洒在衣裳上,再盖块旧布,从炭火中取出滚滚烙铁,整压在旧布上推,衣服发出吱吱的响声,水汽弥漫。反复几次,一件衣裳被熨烫得服服帖帖。

杜梅说,这是上次你托我做的衣裳,带回去。

秋林说,这么快?

杜梅说,早些给你爸爸带去,也是你的一片孝心,让他宽慰些。

秋林说,多少钞票?

杜梅说,莫话钞票,手头生活不值铜钿,只怕你不钟意。你拿回去,下次要做冬衣时再来寻我。你只把我当自己阿姐。

秋林感动,感谢一番,将衣裳拿回家。秋林姆妈看到杜梅做的衣裳,突然就红了眼圈,一句不响地摸着衣裳针脚,半日放不下手。

5

这一日,秋林坐供销社里上班,收到一封来信,打开了,里头有一张报纸,报纸里还夹着一封信。信是一个姓冯的编辑写来,信上说,看了你的来稿,我很欣慰,又发现了一个写作的好苗子。你看,这个克雷洛夫寓言中写到了马,他说这个马,你要让它四肢放开跑,但是,又不能让它乱跑,要配一根缰绳,如果没有缰绳,马就要从悬崖上掉下去。你呢,看到了克雷洛夫写的马,你不单看到一个故事,而且看到了很好的道理。你在文章中写了人与自由的关系,还将他引申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个事情。这个关系复杂,多少人都讲不清楚。唯独你,用了一匹马,讲得清清楚楚。克雷洛夫是俄罗斯的寓言家,他名字里有个洛,你也姓陆,读音差不多,我相信,你只要努力下去,将来你就是中国的克雷陆夫。

秋林捏着信,反复看了三四遍,看得激动,尤其信里“中国的克雷陆夫”这句闲话,看得他面孔都烫了起来。

秋林把信和报纸给知秋看,知秋也为秋林高兴。

知秋说,我早说过,你后生只要好好写东西定有出息,会写东西的人总是有好前途。还有,这封信和这张报纸你暂时不要宣扬出去,先藏住,等明天一早上班,想办法让潘主任看见,给他放个大卫星。

秋林听了,觉得知秋说得有道理,便按捺兴奋等到第二日一早。早上送热水瓶,秋林故意最后一个送到潘主任办公室。秋林去时,潘主任也刚到。秋林将热水瓶放好,将那报纸和信掏出,整齐摊到潘主任桌面上。秋林有些得意地说,潘主任,我的稿子发表了,还有一封报社领导鼓励我的来信。

潘主任愣一愣,说,这是大好消息啊。随后,他就拿起报纸看,看了,又将信看一遍。看着看着,潘主任倒把眼眉蹙了起来。许久,他才放下报纸和信,又拿那把小梳子梳起头发来。

潘主任说,小陆啊,这个发表文章是好事情,但你要多讲讲供销社的工作,写一写先进事迹,好人好事。这个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事情,莫要乱发表意见。你后生,政治上还不成熟,报纸上白字黑字的,一定要慎言。

秋林听了潘主任闲话,心中热情顿时浇灭大半。回到办公室,反复琢磨潘主任闲话,越琢磨越丧气。自己还是高兴得太早了,看来要成为那个冯编辑说的中国克雷陆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改日,秋林到印刷间印开会文件。不晓得为什么,今日的蜡纸不好,不是印破了,就是印皱了。秋林生活做得不顺心,不时将作废的印纸卷团扔在地上。正这时,望见地上角落斜搁一幅印刷画,画得密密麻麻。秋林烦心,索性放下生活,坐在地上看那幅印刷画。画上正是《清明上河图》。看着看着,秋林灵机一动,潘主任要求自己多讲和供销社有关的东西,这不正是一个现成的好题材吗?

秋林起身,飞快将印刷材料的生活做完。夜里躲在宿舍,又一口气写出一篇稿子,说的就是《清明上河图》里广告的事。秋林写道,《清明上河图》里有吆喝,有旗帜,这都是典型商业广告形式。酒香也怕巷子深,古人就有如此敏锐的广告意识,特别值得现代人学习。

秋林又将稿子投给那个冯编辑。没多少日子,稿子便在报纸上刊登了出来。秋林将这个报纸拿去给潘主任看,可潘主任却去了宁波开会。秋林连着去了几日,始终没有见到人,心灰意冷,也不再惦记这个事情。

这一日,潘主任终于回来,一回来就叫秋林去他办公室。秋林紧张,不晓得又出了什么问题,一进办公室,只见潘主任眉开眼笑。秋林有些摸不着头脑。

潘主任说,小陆啊,你这篇文章写得好啊。

秋林一愣,说,哪一篇文章?

潘主任说,就是你刊登在《城乡市场报》上那篇《从清明上河图里的广告谈起》。这次市里开供销系统会议,市领导在大会上都提了这篇文章,还说大家回去,要好好看看这篇文章,思考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供销社工作。县社几个同去开会的领导都很重视这个事情,接下去要在全县供销系统开展学习。另外,我跟你透露个消息,县社领导可能会对你的工作作出调整,你要提早有个心理准备。

听了潘主任一番闲话,秋林又惊又喜,几乎不晓得怎么张口。

果然,没多少日子,县社下发批文,将秋林破格提拔为黄埠供销社团委书记。潘主任跟秋林谈话时透露,这件事主要是县社许主任的大力支持。秋林这才晓得,许主任此时已经提拔为县社主任,破格提拔事情正是他一手力抓。

秋林回到家里,跟母亲说了自己提拔的事情,母亲也很是高兴。母亲说,喝水莫忘挖井人,你要好好感谢人家。正好人家送母亲一袋黄岩蜜橘,母亲便让秋林拿着这袋橘子去看许同志。

秋林费一番周折,打听来许同志家地址,将一袋子橘子背去,没想到许同志却坚决不肯要。

小陆,我跟你讲心里话,我和你父亲算不上什么深交,我们之前在城关镇时同事过,但也没有走得很近。但我看得出,他是个好人。我觉得他现在这样,罪过了。你是他的儿子,你很争气。我最欢喜争气的后生。

秋林说,许主任,你说的我都晓得。我也没有别的意思,我要是有别的意思,也不会只拿一袋橘子来。你对我的恩情,我就算卖地卖屋也报答不过。只是一份心意。

许同志想了想,说,那这橘子我收了,替我谢谢侬姆妈。

送完橘子,第二日秋林就回了供销社。再过一礼拜回家时,母亲告诉秋林,上几天,有人来家里问这是不是陆秋林家,母亲说是,那人就放下一袋糯米,说是许主任送来。

秋林听了,心里感动。他觉得自己运道好,竟能碰上许主任这样好的人。

上一章:第十五章 下一章:第十七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