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岳章子:温暖牌回忆录

时间的果  作者:黎戈

关于日本人的散步文化,寿岳章子的京都三部曲,也是以散步的路线为叙事线索的。

从《我们仨》《也同欢乐也同愁》《上学记》《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合肥四姐妹》,一直到手上在看的这本《千年繁华》,一个京都老太太沿着成长的街巷,随心随喜地琐忆,三联确实盛产“温暖牌回忆录”。

这套京都三部曲,个人比较喜欢《千年繁华》,它是寿岳章子从出生开始,循着自己的成长史,以个人为经线、街巷地域为纬线,有序编织出的一幅幅场景。日本人的这类散文又都很好看,又比如永井荷风的《晴日木屐》(即周作人所称赞的《日和下驮》),也是永井用脚步来量,以散步的方式来记录东京的每个角落,包括他小时上学,哪里有一棵穿过房顶的树,他也会记下——旧时俄国文学有高远的灵魂感,日本文学则长于低矮贴地的日常细节,也就是朴素去躁的“侘寂”气质。前者是灵魂之花,后者是世俗的根……这也是我内心的两个支点。

写过京都的作家,实在太多了。想想渡边淳一的《化妆》,里面关于艺伎生活,怎么梳妆打扮、接人待物之礼数的工笔细描;还有伺候客人吃饭时,应四时之景,要配不同的餐具,连室内插花都更替有致——春天的晚梅,秋天的红枫;到了年节,要请老客聚餐,感谢一年来的关照。这些细节,是很有人情味和物趣的。谷崎润一郎晚年寓居京都,被那种质感细腻的生活润泽着,才写出了《细雪》这样落笔家常的鸿篇吧。

林文月写过《京都一年》,写到京都人的口音,绵软甜糯,男人说京都话很阴柔,但女人说就很嗲。他们的吃食清淡寡味,少荤食兽类,入口不甚惊艳,但回味悠长。她们很留意衣着,京都以园林著称,禅味十足,大片的白沙,上扫或勾出旋纹。模仿水面,还有山石垒砌成名山的样子,仿的是我国北宗画派的枯淡苍劲的路数。长时间凝眸于斯,会顿发禅心,平生幽玄之古意。中国古人对季候的敏感度,在他们身上好像保留得更完整,做俳句要用“季语”,餐具要应时更换,衣服也是。

舒国治写京都,发现“日暮掩柴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之唐诗宋词意境,唯在此能寻到:“又白川稍上游处,与三条通交会,是白川桥,立桥北望,深秋时,一株虬曲柿子树斜斜挂在水上,叶子落尽,仅留着一颗颗红澄澄柿子,即在水清如镜的川面上亦见倒影,水畔人家共拥此景,是何等样的生活!家中子弟出门在外,久久通一信,问起的或许还是这棵柿子树吧。”

寿岳章子笔下的京都,和他们的都不一样。不似旅游指南的草草及商业化,也不是文人骚客游京都的清闲散淡,更有日常的质地及时间的味道。她善于写“人事”,沿街的小店,店主是谁、家世怎样、东西的滋味,全是老街坊式的熟稔。回忆了父母的婚恋过程、家中的饮食、服装习惯、童年往事,历数她家与榻榻米行、扫帚店、味噌店、木屐店、书店、染房等店铺以及寺庙的来往与交情,一一记录妈妈做过的菜,都是些家常菜蔬,腌萝卜叶、海苔饭、大根汤……回味不已的样子,更是亲情之味吧。

记忆中爸爸和妈妈吵架的片段我觉得很有意思,爸爸应酬所以没回家吃晚饭,妈妈很伤心,因为珍惜和他相聚的每日时光,少一天都不行。读时觉得淡然,回想起来,真温暖。还有她回忆柳宗悦的片段,说柳宗悦耽美,看见美物就要盛赞不已,反则痛骂不休。话说后来在柳宗悦的《民艺论》里,读到写和纸的那篇里,提到一个“纸友”(这个词好趣怪,哈哈),那“纸友”写了本关于纸的书《和纸风土记》,柳宗悦说:“对和纸的崇敬与钟爱在他的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现在各地残存的手抄纸作坊,大概都接待过他的来访。”这个人原来就是寿岳文章,也就是寿岳章子的爸爸。

京都三部曲中,《千年繁华》最易读,因为有寿岳章子个人的成长史,这是叙事线,注意力很容易贴服在上面,《喜乐京都》《京都思路》像是印象派笔法,随心散记。

寿岳章子写近人处很好,所以《千年繁华》最好,爸妈弟弟老街坊,人气暖暖,热热闹闹;第二本还有些熟悉店家,人的体味没散;第三本主题是京都道路,我感觉不如永井荷风写在东京散步的《晴日木屐》。想着这二人觉得特好玩,寿岳一看就开朗、喜人,永井是在孤独的散步中思考。

《喜乐京都》的插画风格清新恬淡,总让人觉得熟稔,再一看,果然和《东京下町职人生活》为同一人所绘,就是泽田重隆,书后还附了他的绘制采景日记。

上一章:咏井荷风... 下一章:本雅明:...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