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

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李笑来

大抵上,有事儿可做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无所事事其实相当痛苦。过去有一位著名香港艺人告诉记者最喜欢吃便当(就是我们所说的“盒饭”)。记者很纳闷,这样的大牌,怎么会喜欢吃便当?艺人说:“有便当吃,就说明有戏拍啊!”

然而,有事儿做的人如果发现自己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话,就会很痛苦,甚至可能比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更加痛苦——无所事事的痛苦需要虚度许多年之后才会对其痛苦“恍然大悟”,而正在做事的人会因为效率低下时时刻刻体会痛苦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失望而无比焦虑。

好比丢钱包的人都不是“故意”丢的一样,办事拖拉的人大多并非故意拖拉。

但最终,正如丢了就是丢了一样,他们拖拉了就是拖拉了,自己没完成任务就要承担责任承受尴尬。人们为防止丢钱包想出了很多办法,但对防止拖拉却总是感觉束手无策。在目标现实的情况下,不能定时定量完成任务,通常完全是因为执行者的拖拉恶习。那究竟什么会导致一个人拖拉呢?

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大多数人喜欢先做甚至只做自己喜欢的。挑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任务有最后期限要求并且有相应的质量要求的话,这种做法将必然导致拖拉。

人们做事的动机往往来自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奖励与惩罚。谁都喜欢被奖励而讨厌被惩罚。从最初的层面上来看,做能够获得奖励的事情显然是划算的,回避做可能招致惩罚的事情显然是出自合理的和基于安全的考虑。

然而,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其实有很多时候,接受惩罚往往是积累经验的起点,甚至是唯一的起点。这就是俗话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很多的时候,为了能够“长一智”必须先“吃一堑”;西方人把这个叫做“挫折教育”。

其实,受到奖励之后,原本有两个选择:a.再次来过; b.见好就收。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人会自动忽视第二个选项(这就是“庞兹骗局”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受到惩罚之后,同样有两个选项:a.从此碰都不碰那件事情; b.挣扎着找一个出路。同样好玩的是,这次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自动忽视第二个选项。

所以,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实际上更可能只不过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办事拖拉的人其实并非不做事,他们做事,甚至做很多事;他们也并非“不努力”,他们花很长时间去做事——只不过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只做很多非常容易的事情。

因此他们没有效率——实际上,准确地讲,他们总是完成不了任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每一个任务都是“系统工程”,即,每个任务其实总是由许多需要不同技能的任务组成。最终只有那些全面掌握这些(而不是某一个)技能的人才能够完成任务。

这样来看,办事拖拉实际上是“学习能力欠佳”的最终表现。克服办事拖拉的毛病,应该从全面正视任务开始。找到了症结所在,就有办法找到对策。

●做任何事情之前,花上一定的时间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种种技能;

●诚实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相对于这些技能上的熟练程度;

●如果自己在某些技能上有所欠缺,那么 a.短期:求助于他人; b.长期:求人不如求己——开始学习;

●测算时间,把自己擅长的部分放到后面可能是优势策略;

●养成记录的习惯,以便自己随时监督自己;

●按部就班完成计划。

以上是一个人自我管理必备之策略。如果,你是个团队的管理者,那么你的策略可能就要做出一点点的调整——如果把你的整个团队比喻作一个人的话,那么你就是这个团队的“头”。于是,你就要花很长时间分析每个人真正擅长的是什么(并非他声称擅长的)以及真正不擅长的是什么,而后花很长时间分析每个拆分出来的小任务所需之技能,之后的事情就不言自明了。

上一章:第3节 下一章:第5节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