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已婚者和单身者的“幸福仓库”不一样超单身社会 作者:荒川和久 |
||||
上一章提到,单身男女通过消费来获得幸福感。但是,他们并不是花钱买幸福,而且幸福也不是花钱就能获得的东西。说到底,他们是通过消费来实现认同感和成就感,是追求精神价值的富足。每个人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这种自我满足感,并不是能贴上价签摆在店里销售的东西。想要通过“情感消费”获得幸福感,就需要花钱去买“工具”,然后用这个“工具”主动地做些什么。除了金钱,他们还会为此付出时间。 我曾经对这一群体进行过面对面的采访,询问他们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什么地方。 有的人热衷于一些健美、格斗类的运动,或者是锻炼身体;有的人热衷于卡丁车比赛或者是摄影;有的人热衷于给自己喜欢的偶像应援,或者弄一些滑稽的Cosplay;还有一些人只去一些历史古城或者古战场旅游。他们的爱好各种各样,有的人只沉浸于一件事,有的人拥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涉猎广泛。因此,单身男女并非只有“御宅族”一种类型。 在采访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见面,他们多少有点警戒心,所以都是小声说话,情绪都不是很高涨。但是,一旦话题聊到了他们的感情领域,他们的眼睛马上就有神了,说话声音也变大了。他们开始认真地看着我,热情地讲着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两眼放光,脸色红润,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能言善辩。 我自己对Cosplay不怎么了解,但是对日本的古城以及战国时代的古战场还是很了解的。在采访的人中,有一个男生说他对寻迹古战场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聊了起来。在聊到关于大阪夏之阵中毛利胜勇的战斗路线时,聊天的气氛高涨起来。因为人们大多都会称赞真田幸村,但我们两个人都认为,在那场战斗中毛利胜勇才是最勇敢的。能在这一点上有相同的见解,我俩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甚至我们都认为,寻迹历史古城的时候,一定要自己一个人去。因为,如果有同行的人,就不能随意地多看几遍,也不能和当地人好好聊一聊。提到一个人旅行,很多人想象的都是一个人在路上一言不发地往前走,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因为一个人随意地走,所以才能不在意时间,和谁都能聊起来。 在采访中能够聊一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想必他们都会感到很幸福吧。有人听自己说话也会产生一种认同感。 提前说明一下,他们绝不是没有朋友。相反,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兴趣结识和他们一样的人,能一起聊感兴趣的话题,尤其在摄影、插画、音乐等一些创造性领域,他们能结识更多同类型的人。这种不一定非要是语言的作品,才能将全世界的人联系起来。不论是哪国的语言,用一些翻译软件就勉强能和人交流,还有人可以通过网络和自己不认识却兴趣相投的人联系好几年。虽然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次面也没见过,但是却不能说他们的关系冷淡。因为双方关系的好坏,并不是看通过什么联系方式联系,而是看能多频繁地长时间联系。虽然是远距离、国籍不一样,但是这些都没有关系。和志趣相投的人聊天,对他们而言才是幸福的瞬间。 那么,这种感觉是短暂的幸福,还是真正的幸福呢? 暂时满足欲望的幸福感是不是幸福? 这种问题可以说就是多管闲事。本来幸福就不存在绝对的定义标准,而且即便给幸福下个定义,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幸福没有方程式,前往幸福的道路上也没有地图和指南针。重要的是,每个人自己是否觉得幸福,无论是刹那间的幸福,还是暂时的幸福,还是想得到更多的幸福,这都不是他人能够说三道四的问题,是自己个人的感受。 人们常说“有了家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说法就是主观断定“没有家庭的人,是不幸福的”,这才是粗鲁且傲慢的想法。每次和这种“结婚派”的人聊天,都感觉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远不可能有相交的点。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想结婚的人,本来他们的“幸福仓库”就和已婚的人不一样。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行为经济学家、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说:“幸福就是和自己爱的人、爱自己的人一起消磨时光。”卡尼曼所说的“自己爱的人、爱自己的人”并不仅限于恋人、家人或是孩子。和自己志趣相投或价值观一样的人,又或者是“想法一样的人”交流,自己就能感觉到幸福。甚至,“自己爱的人、爱自己的人”并不限于人,还可以是“和喜欢的东西、事情一起消磨时光”,等等,这些都是幸福的一种形式。 幸福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是否结婚、是否有孩子等,而是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有不停追求幸福的行动力,以及无论多小的一件事,你都能感到幸福的能力。可以说幸福的关键是一种心态。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抱着“想结婚但是结不了”的消极心态、不去主动追求幸福的未婚男们就更加不幸了。 |
||||
上一章:单身生... | 下一章:单身社...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