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年表

沉思  作者:弗朗茨·卡夫卡

1883年

7月3日,弗朗茨·卡夫卡生于波希米亚王国首都布拉格。波希米亚王国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捷克共和国摩拉维亚地区以外的地方,当时隶属于奥匈帝国。

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Hermann Kafka,1852—1931)出身贫寒,是捷克犹太商贩,母亲朱莉·洛维(Julie Löwy,1856—1934)出身犹太中产之家,受教育程度不高,仅能从事主妇之职,协助丈夫经营妇女美妆用品店。卡夫卡有三个妹妹,分别为爱莉·卡夫卡(Elli Kafka,1889—1942)、娃莉·卡夫卡(Valli Kafka,1890—1942)和奥特拉·卡夫卡(Ottla Kafka,1892—1943),她们都在“二战”期间死于纳粹集中营。大妹与二妹于1941年10月被送往波兰洛兹(Lodz)的犹太集中居住区,翌年死于库尔姆(Kulmhof)集中营;小妹于1943年死于奥斯维辛-比克瑙(Auschwitz II-Birkenau)集中营;另有两个弟弟,皆在幼年病逝。

1889年(六岁)

就读于弗莱许广场(Fleischmarkt)的德语小学。

9月,大妹爱莉出生。

1890年(七岁)

9月,二妹娃莉出生。

1892年(九岁)

10月,小妹奥特拉出生。

1893年(十岁)

进入旧城德语中学就读。与家人住在柴特纳街。

1901年(十八岁)

夏天,中学毕业。

秋天,入布拉格卡尔-费迪南大学(Karl-Ferdinands-Universität),当时也称布拉格德语大学(Deutsche Universität Prag)就读;起初修习化学、日耳曼语言文学与艺术史,后改习法律。

1902年(十九岁)

暑假,在波希米亚西北部城镇里波荷(Liboch)与特里施(Triesch)的舅舅家度过,其舅舅西格弗里德·洛维(Siegfried Löwy)为一名乡村医生。

10月,在大学初识捷克犹太作家与评论家马克斯·布罗德(Max Brod,1884—1968),后成为莫逆之交。

1904年(二十一岁)

撰写短篇小说《一场战斗纪实》(Beschreibung eines Kampfes),此为卡夫卡现存最早的作品。与犹太作家马克斯·布罗德、奥斯卡·鲍姆(Oskar Baum,1883—1941)、费利克斯·韦尔奇(Felix Weltsch,1884—1964)等开始固定聚会,交往密切。

1906年(二十三岁)

10月,开始在布拉格地方与刑事法庭实习,为期一年。

1907年(二十四岁)

撰写《乡村婚礼筹备》(Hochzeitsvorbereitungen auf dem Lande)。

10月,受到舅舅推荐,进入布拉格“忠利保险公司”担任临时雇员。随家人搬迁至尼可拉斯街。

1908年(二十五岁)

3月,在《许培里昂》(Hyperion)文学双月刊发表八则小短文,后收录于《沉思》(Betrachtung)。

7月,离开“忠利保险公司”,入“劳工事故保险局”任职,它是波希米亚王国的半官方机构,卡夫卡在此工作至1922年,长达14年之久。

1909年(二十六岁)

春夏之际,开始着手写日记。

9月,与布罗德兄弟(Max und Otto Brod)同游意大利北部,于布雷西亚(Brescia)观赏飞机试飞,写成短篇游记《布雷西亚的飞机》(Die Aeroplane in Brescia),不久发表于布拉格的德语报纸《波希米亚日报》(Bohemia)。

秋天,编修《一场战斗纪实》第二版。

1910年(二十七岁)

3月底,于《波希米亚日报》发表五则短文,题名《沉思》。

10月,与布罗德兄弟同游巴黎。初遇巡回布拉格演出数月的犹太人剧团,并产生兴趣。

1911年(二十八岁)

夏天,与马克斯·布罗德同游瑞士、意大利北部与巴黎。

9月底,因肺病于苏黎世近郊艾伦巴赫的疗养院停留。

1912年(二十九岁)

年初,开始撰写长篇小说《失踪者》(Der Verschollene)。这部作品在之后出版时由布罗德更名为《美国》(Amerika)。

夏天,与马克斯·布罗德同游莱比锡(Leipzig)、魏玛(Weimar)与哈茨山(Harz)附近一处名为雍柏恩(Jungborn)的天然疗养院。

8月,整理《沉思》书稿,在布罗德家中遇见柏林犹太人费莉丝·鲍尔(Felice Bauer,1887—1960)。

9月20日,开始与费莉丝通信。

9月22日,一夜撰写出《判决》(Das Urteil),该小说奠定了卡夫卡的写作风格。

11月至12月,撰写《变形记》(Die Verwandlung)。

12月,《沉思》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短文十八篇。

12月4日,在布拉格举行首度公开演讲,朗读《判决》。

1913年(三十岁)

3月,在布罗德家中朗读《变形记》。与费莉丝频繁通信。

初次赴柏林访费莉丝。

5月,圣灵降临节假期赴柏林再访费莉丝;月底,短篇小说《司炉(一则断片)》(Der Heizer: Ein Fragment)(《失踪者》第一章)在莱比锡由科尔特·沃尔夫出版社(Kurt Wolff Verlag)出版。

6月,《判决》发表于布罗德编集的《阿卡迪亚》(Arkadia)文学年鉴。

9月,游维也纳、威尼斯、里瓦(Riva)。

1914年(三十一岁)

4月,复活节假期两日赴柏林访费莉丝。

6月1日,在柏林与费莉丝订婚。

7月12日,解除婚约。游历德国北部波罗的海、吕贝克。

7月28日,“一战”爆发,因其公务职能,被免除入伍从军。

8月,在比雷克街租赁自己的房间;月初,开始撰写长篇小说《审判》(Der Prozess)。

10月,撰写《在流放地》(In der Strafkolonie)。完成《失踪者》最后一章。

1915年(三十二岁)

1月,解除婚约后于波希米亚北部边界城市博登巴赫(Bodenbach,今Decin)与费莉丝·鲍尔相见。

3月,迁居至朗恩街。

10月,《变形记》发表于德国表现主义文学月刊《白书页》(Die Weißen Blätter)十月号。

11月,《变形记》由科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出版。

12月,德国犹太表现主义作家卡尔·史登海姆(Carl Sternheim,1878—1942)将其获得的柏林冯塔纳文学奖(Fontane-Preis,1913—)的奖金八百马克全数授予卡夫卡,作为对其作品的高度肯定。

1916年(三十三岁)

7月,与费莉丝·鲍尔同游波希米亚西部的玛丽亚温泉市(Marienbad)。

9月,《判决》由科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出版。

11月10日,在德国慕尼黑公开朗读短篇小说《在流放地》;月底,迁居至炼金术士街(位于布拉格城堡旁、中世纪风格与炼金传统受保护的黄金巷),撰写《乡村医生》(Ein Landarzt)等短篇小说。

1917年(三十四岁)

3月,迁居至美泉宫附近的广场街。

7月,与费莉丝二度订婚。

8月,发现肺结核病征。

9月4日,被医生确诊为肺结核;后至波希米亚西北部曲劳(Zürau,又称Sirem)一处由小妹奥特拉经营的农场休养。自秋天至翌年春天,于日记上撰写许多箴言。费莉丝曾于9月前往探访两日。

12月,费莉丝造访布拉格,两人第二次解除婚约。

1918年(三十五岁)

居于曲劳至4月。

夏天,居于布拉格;访波希米亚北部城镇伦布尔克(Rumburg/Rumburk)。

9月,访奥匈帝国城镇图尔瑙(Turnau)。

11月起,定居捷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于当年10月成立)北部什雷森(Schelesen)疗养,于旅馆结识捷克犹太人朱莉·沃丽采克(Julie Wohryzek,1891—1944)。

1919年(三十六岁)

春天,回布拉格。

夏天,与朱莉·沃丽采克订婚。

10月,《在流放地》在德国由科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出版。

11月,与朱莉·沃丽采克订婚一事受到双亲强烈反对;咳血,于什雷森疗养;撰写《给父亲的信》(Brief an den Vater)。

1920年(三十七岁)

4月,于今意大利北部德语区南提洛(Südtirol)的梅兰镇(Meran)疗养;南提洛原为奥匈帝国(1867—1918)境内最高处,“一战”后被意大利吞并;与已婚的捷克女记者、翻译米莲娜·叶森思卡(Milena Jesenská,1896—1944)因《司炉》的捷克文翻译而开始书信往来,并陷入爱河。

春天,《乡村医生》由科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出版,收录短篇小说十四则。

7月,与朱莉·沃丽采克解除婚约。

夏天至秋天,居于布拉格,撰写多篇小短文。

12月中,赴塔特拉(Tatra)疗养。

1921年(三十八岁)

于塔特拉停留至8月。

秋天,再返布拉格。写成短篇小说《最初的苦痛》(Erstes Leid)。

1922年(三十九岁)

1月底至2月中旬,于捷克北部高山科克诺谢山的史宾德穆勒(Spindelmühle)疗养。后居于布拉格。

春天,写成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Ein Hungerkünstler)。

1月至9月,撰写长篇小说《城堡》(Das Schloss)。

7月1日,结束在劳工事故保险局14年的任职。

7月底至9月中旬,随小妹奥特拉居于普拉纳(Plana)。

10月,《饥饿艺术家》发表于德国《新论坛报》(Die Neue Rundschau)。

1923年(四十岁)

居于布拉格。

6月,访德国北部近波罗的海的米里茨市(Müritz),与德国犹太人朵拉·迪亚曼特(Dora Diamant,1898—1952)相遇。

9月,自布拉格移居柏林,与朵拉同居。

10月,写成短篇小说《一名小女子》(Eine kleine Frau)。

1924年(四十一岁)

居于柏林,病情急速恶化,其时德国通货膨胀、政局不安。

3月,返布拉格,写成《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Josefine, die Sängerin oder Das Volk der Mäuse)。

4月,由朵拉陪同,前往奥地利东部基尔林(Kierling)的疗养院接受治疗;病中校对短篇小说集《饥饿艺术家》。

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林市。

6月11日,安葬于布拉格史塔许尼兹(Straschnitz)的犹太墓园。

夏天,短篇小说集《饥饿艺术家》于德国柏林出版,共有故事四则。

1925年(死后一年)

长篇小说《审判》于德国柏林出版。

1926年(死后两年)

长篇小说《城堡》于德国慕尼黑出版。

1927年(死后三年)

长篇小说《美国》(马克斯·布罗德所题书名,原名为《失踪者》)于德国慕尼黑出版。

1931年(死后七年)

遗稿集《中国长城建造时》(Beim Bau der chinesischen Mauer)于德国柏林出版。

1934年(死后十年)

遗稿集《在法的门前》(Vor dem Gesetz)于德国柏林出版。

1935年至1937年

马克斯·布罗德主编《卡夫卡全集》共六册,于美国纽约出版。

1950年至1967年

马克斯·布罗德主编《卡夫卡全集》全十册,于德国法兰克福出版。

上一章:不幸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