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后记

创造自然  作者:安德烈娅·武尔夫

在甘肃省西南部与青海省界上、党河以南处,有一支属祁连山西段的山脉。该山脉西起当金山口,东至哈拉湖盆西侧,总长约 300 公里,曾名乌兰大坂山,现名党河南山。在《中亚植物志》(Plants of Central Asia)、《中国龙虱》(Water Beetles of China)等诸多自然志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该山脉的另一个名称——洪堡山。没错,这正是本书中提到的,“在中国的北方……也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山脉”。

不满足于在书斋中与卷帙为伍,亚历山大·冯·洪堡屡屡远行,我国境内的洪堡山便是他勇敢探索的又一笔注脚。正如本书中提到的,他甚至于 1829 年到访过彼时位于额尔齐斯河右岸的清军哨所,尔后在家信中激动地记录道:自己到过中国了,那个传说中的“天朝”。不仅如此,哥哥威廉·洪堡也与汉语世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虽然威廉不曾到过中国,但他早于 1826 年就撰写论文《论汉语的语法结构》(über den grammatischen Bau der Chinesischen Sprache)。

洪堡既属于全球,也超越时代。在科学可视化广泛应用于气象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今天,我们不难从中联想到其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前瞻视域,并追溯到他于 19 世纪就成熟应用在诸多著作中的视觉语言;在一打开互联网就与世界相连的现代,洪堡通过复合索引结构组织各类知识的认知手段依然实用、高效。就个体层面而言,其壮阔的一生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人,可以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此次借出版《创造自然》之机,我们有幸“邀请”亚历山大·冯·洪堡再次“来到”中国。希望每一位读者朋友都可以通过本书打开更为广阔的世界。

上一章:译后记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