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

底层逻辑  作者:刘润

很多人问我:“润总,你认识那么多业内牛人,你平时是怎么经营人脉的呢?”我说:“创造价值。”你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

坦白地说,我自己几乎是不花时间来经营人脉的。

我个人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好的人际关系,没有必要天天一起吃饭,或者逢年过节送个礼。很多人想方设法地去讨好别人或者努力经营人脉,就是为了有一天对方能帮到自己,这种状态是不对的。

费尽心思与牛人认识,拍张合影,留个微信,对方就能变成你的人脉吗?不能。如果你对对方没有价值,对方为什么要帮助你呢?只有当你能帮到他的时候,他才会来帮你,这就叫双赢。

所以,经营人脉,始终要保持的一个基本心态:毫无保留地把你的价值付诸别人身上。

要想尽一切办法,毫无目的地帮别人。

当你经过长期的积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拥有了有影响力的作品,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人脉才会蜂拥而至。一个优秀且有价值的人,自然会吸引其他优秀且有价值的人的认可和帮助。

要想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得到更多的认可,首先要让自己优秀起来。人脉不在多,在精。

当你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时候,唯有你的实力、业绩、作品,才是让你在绝境之中脱颖而出的最佳武器。没有真本事,无法帮助到别人,就算你认识的人再多,他们也不会是你的人脉。

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见图3-6)。

当你把自己变得足够优秀的时候,赞美、认可、人脉,你想要的一切,才会纷至沓来。

底层逻辑
图3-6 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

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

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由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你自己的本事;

第二,你和其他人联结的本事。

前者是1,后者是1后面的0,而且,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见图3-7)。

底层逻辑
图3-7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

有句话说得很好: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教人、给人、结识人的背后,并不是某种商业诉求和目的,而是顺其自然、发乎于心。一段合作关系,最初越是刻意、功利,越是不加掩饰、急不可耐,就越有可能和初衷背道而驰。

所有的合作,都是先基于了解和信任,然后不断地把自己变得有价值,为身边的人创造价值,才得以实现的。

2005年,我和朋友们共同创立了公益网站“捐献时间”,像淘宝一样匹配志愿者的需求和供给。这个网站成立一年后,超过4000人注册成为志愿者,其中有564名志愿者参与了61个机构组织的227场志愿者活动,捐献了自己宝贵的3071小时,使得21822人受到了帮助。

这意味着,每3小时,就有志愿者通过“捐献时间”捐出自己的1个小时。每24分钟,就有1个人获得帮助。

互联网的力量第一次在公益领域产生了如此大的作用,无数媒体争相报道。中央电视台专门派了一位叫梁铮铮的记者飞到上海,与我们谈合作。2007年,“捐献时间”开始与央视合作,启动“慈善1+1”计划。

因为和央视合作,我认识了一位央视的导演。有一天,这位导演说介绍一个人来采访,她的名字叫江欣荣,是首届中华小姐环球大赛的冠军。

聊完之后,双方都觉得不错。她想到香港也有家企业想做公益,正在考虑采用什么形式来运作,觉得我可以和那位企业家聊聊,帮忙指点一下,于是就把我转介绍给了另一个人。

去见这个人之前,我并不清楚对方是谁,江欣荣以为只要说出了他的名字,我就知道,也没做详细介绍。一起吃完饭之后,我回去一查,才知道他是当时香港恒基兆业集团的执行董事及副主席李家杰(“亚洲股神”李兆基的长子)。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2008年,李家杰牵头,成立了一个公益机构,叫作百仁基金。百仁基金的创始人有43个,我是其中之一,另外42个都是香港的富二代。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为了能给社会做一些贡献。而百仁基金所做的事情,其实就相当于把“捐献时间”在香港又做了一遍。

多年之后,我离开微软,创立润米咨询,恒基兆业集团又成了我的客户,而我也成了李家杰的私人商业顾问。

李家杰是我的第一位咨询客户,从此,我正式开始了商业顾问的生涯。

巨大的事物,总有细小的开头。这其中的每一环,一直能够追溯到最初的一个微小的善念,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因果链。

我做的这些事情,除了运气之外,事先都没有任何商业目的。

我从来没有抱着某种目的,去主动认识他人,而是踏踏实实做事,为别人分享价值、创造价值。

让别人记住你,才会有认识、合作的机会。不然,即使要到了名片,加了微信,合了影,别人也不一定会成为你的人脉。

真正的人脉,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

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很多人来找我,问我是否认识某个人,然后请求我牵线搭桥。如果我对请求牵线搭桥的这个人有一些了解,觉得他比较靠谱,我就会让他写一段东西,帮他转给他想认识的人。

如果他说不能写,但又说介绍了必有重谢,那我基本就不会搭理他了。因为所有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对双方都有价值的基础上的。一个人想认识另一个人,是因为他认为对方对自己有价值。但是,如果我要介绍这两个人认识,必然是基于一个判断,那就是他对对方也有价值。但他对对方有没有价值,我无法判断,只能交给他自己来进行判断。

所以,让他写一段东西我帮忙转交,已经是最大的面子了。如果因为重谢而介绍了一个不靠谱的人给我的朋友,这就相当于我用“重谢”的价格,出卖了我的信用。

多重的“重谢”,才能买得起我的信用呢?

对双方有价值的事情,介绍双方认识是成人之美,分文不取;对单方有价值的事情,那是出卖自己的信用,重金不卖。

你要认识一个人的关键,是他想不想认识你。这个决定权在他,不在我。

如果想要积累人脉,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

当你能够帮到越来越多厉害的人时,你的人脉才会越来越广,人脉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那些能帮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脉;只有那些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真正的人脉,就是10-30-60

关于人脉,冯仑先生有一个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是10-30-60(见图3-8)。

当你遇到危难时,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是把亲戚、父母、朋友都加上,你能张口借钱的对象也不会超过10人。

底层逻辑
图3-8 人生交往关系“10-30-60”

再往外一层关系就是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人等,这些人加起来大概不超过30人,其中还包括我前面说的那10人。所以,虽然你电话本里的人有很多,但其实你多数都记不住,有时候干脆忘了。

最外一圈关系是所谓的熟人,也就是打电话的时候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但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见的那种朋友,这些人最多也就是60个,这60个人还包括了前面说的30人。

所以,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

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其实很少,不会超过60个。只要把与这60个人的关系维系好,就够你用一生了。

小提示

想要积累人脉,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去帮助别人。

如果你不断发光发热,都帮不到一些厉害的人,那只能说明你暂时对他们是没有价值的。他们暂时还不是你的人脉。等到有一天,当你有能力帮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成为你的人脉。

记住,健康的人脉,是双方的共赢,而不是单方的消耗。

上一章:把事做... 下一章:知识、...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