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断舍离  作者:山下英子

减少了物品,将物品按大中小分了类,总量限制的概念也牢牢记在脑子里了,接下来要进入的阶段,就是要怎么整理物品、把它们放在哪里,才能方便取出了。

这里希望大家注意的,就是尽可能不让自己感觉到压力。因为即便是一点点的压力,都会让人觉得好麻烦,结果放弃取出物品和收回物品。

此外,物品的外观也非常重要。比方说,我们在叠布制品的时候,会把叠得整整齐齐的那一面放在外侧摞起来。其实像这种事,根本不用特意去想,大多数人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就这么做了。这么做的话,人们会觉得要拿出来的时候似乎也会更方便。那么在收纳的这个阶段,就得有意识地一一去执行这些任务,甚至要在房间的每个角落都贯穿这种意识。这样,就能打造出自在的空间了。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无论是取出物品还是收回物品,我们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快地完成。可如果需要打开柜门、从里面取出箱子、打开盖子这样三个动作,人就会觉得好麻烦。收拾的时候,也难免觉得麻烦,所以最后干脆就随手把东西放在旁边的台子上了。换句话说,我们追求的是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这样人就不会觉得麻烦。花点心思去掉多余的动作,人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压力,也不会以“好麻烦”为借口了。动脑子花心思地想出一点高招来,这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我基本上都会把容器的盖子拿掉。如果里面有独立包装的话,就更不需要盖子了。像这种咖啡的奶杯,我会把袋口往外折一折,就这么敞着口放进冰箱。这样,我只要一打开冰箱,就立刻能拿出奶杯来。

断舍离

有人会给这样的包装袋套上橡皮筋,可不管是套上橡皮筋还是解开橡皮筋,都得费点工夫。而且,这些东西真的需要密封吗?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如果真的需要封口的话,我也不用橡皮筋,而是用咬合力强的夹子夹起来,这样,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开合了。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总而言之,要有意识地让收纳工具里的东西不管任何时候都能“立起来”,也就是让物品能“自立”。我们家订了规矩,厨房的毛巾要竖着放在四方形的浅托盘里,最多只能放十条,这样,对放进去的毛巾数量可以进行总量限制,而且因为是竖着放的,不用从下面抽取,所以也不会弄乱,不会塌下来。如果是收在抽屉的东西,很可能会搞不清楚抽屉底下到底放了什么,而且要从抽屉深层拿东西出来也很花时间。可按照我家的这种做法,想拿什么东西出来,立刻就能拿出来用,这可是非常轻松的哟。

这里所说的自由,是指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物品的摆放方式是不是便于选择。便利店里的饮料都是同一种类排一长列放着的,这样,种类和数量就能一目了然。家里的餐具架如果也按照同样的原则排列的话,就能实现有效的收纳,比如按照圆玻璃杯、四方形玻璃杯、陶瓷杯等不同种类把杯子做排列。我常常看到有的人家里,各个种类的东西都混在一起放,结果,因为里面的东西不好拿,最后就只能拿放在外面的东西用。

那么,那些立不起来、不能竖着放的东西该怎么办呢?这些就要卷起来,自在地放。所谓自在,是指听话。内裤有卷起来不会散开的叠法,我们可以把它们卷起来放在小篮子里。除了内裤,T恤也同样可以卷起来。因为T恤卷起来是筒状的,所以也完全可以立起来收纳。最重要的是要花点功夫,尽可能让它们不要散开。

我到底想说什么呢?我之前已经写过,断舍离会使用“相”的概念,而自立、自由、自在就可以说是物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在让毛巾立起来、把内裤卷起来的同时,自立、自由、自在的理念仿佛也会进入我们的内心。不管是毛巾还是内裤,通过“叠”的动作,它们就会变成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形状,而且还不会塌,不会散。这可真是让人心情舒畅,简直让人觉得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控物品。这些好心情仿佛可以打动自己的潜意识,最终促成自已的自立、自由、自在。

“每次主义”就挺好

至此,我写了不少关于收拾和整理、收纳的问题,现在我想再来谈一下“断”。

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家里堆积的东西越多,“舍”的工作越辛苦。不过,如果能超越这种辛苦,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到“断”的阶段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旦实现了“舍”,就会出现“这些东西处置起来这么麻烦,我可必须更加慎重了”的心情,即便还没能做到彻底的“舍”,人也会变得慎重起来。因为了解了断舍离的运行机制,对物品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我认为这可是一件好事。

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一边烦恼、犹豫着,一边扔掉东西,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终于到达了现在的境界。担心可能会不够所以才一不小心买了一大堆东西,因为舍不得放弃所以就把所有东西全都囤在家里,这些原本都是人类的本性。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就很难做出改变。断舍离会遏止人类这种不知不觉、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的行为。

这种意识也可以引入到企业里。比方说京瓷和丰田等大型企业,就不会采取一下子买很多的方式,而是会用每次采买的方式。因为不良品库存=负债,所以每次都只在必需的时候才购入这次所必需的物品。这种每次采买的方式,对我们个人来说倒是没什么,可连这些在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制造商也彻底实施这种方式,这可太了不起了。不过话说回来,也恰恰是因为如此,它们才能一直稳居业界榜首。

几年前曾经发生过赤福饼(赤福饼是日本伊势地区的著名特产,游览伊势神宫的人几乎都要买赤福饼。2007年,伊势赤福饼老店被揭露出有伪造生产日期的问题。老店的宗旨原本应是当天制造的赤福饼必须在当天销售完,可实际上却将没卖完的商品冷冻保存后,解冻,再包装,并修改生产日期。—译者注)伪装的问题。虽然企业出面谢罪说“出了这种拿冷冻的东西来冒充的事,实在万分抱歉”,可当时我的想法是“难道不能告诉顾客已经售罄了吗”。按照企业的说法,它们的工厂每天都是按最大生产能力尽可能多地生产,不过偶尔还是会因为光顾的人太多而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顾客就会因买不到商品而抱怨。反过来,有时候也会因为顾客少而卖剩下。为了要抵消这两种情况,企业才搞出来这一套生产、冷冻的程序。可按照断舍离式的思考,我的想法是:“干吗要做出那么多卖不掉的东西来呢?直接告诉顾客已经全卖光了不就行了吗?”不过,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量不足吧。而且在这件事上,也不光是企业有错,也是因为顾客有“竟然不够卖的,这也太奇怪了”的想法,所以企业才不得不那么做的。结果,为了避免脱销就提前做出很多很多的赤福饼,并且建立起冷冻系统,以防止东西卖不完囤积变坏。为了回收成本,企业就会源源不断地继续生产,最终造成恶性循环。所以说,赤福饼伪装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把食品冷冻了,非常抱歉”的问题,而且消费者也理应承担起一部分责任。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能够接受不足,拥有“知足”的观点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不是吗?

断舍离

断舍离专栏4 断舍离的级别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持续做了超过五百场断舍离的讲座。开讲的城市主要以我所居住的石川县为首的东海北陆地区为中心,除此以外也在东京、大阪及其他地方开讲。迄今为止,参加讲座的有2000人左右。不过,不管是讲座数还是参加人数,我手上都没有确切的数字。

蓦然回首才发现,我现在已经能像现在出这本书一样,把断舍离的影响范围扩大到这种程度了呢。我是从差不多八年前开始这项工作的,不过,由于之前还协助我丈夫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所以大概是在四年前,我才正式开展断舍离的讲座。

这个转变的契机是某位学员。在那之前,我也针对断舍离的构造、机制以及我自己所经历的变化过程等开过课,那位学员对此的理解比我更为深刻,并且付诸行动,出现了加速度的变化。结果就是令我自己对断舍离的优势更自信,同时也觉得实施断舍离的讲座更快乐,更有趣了。而且最近,充满热忱的学员也越来越多了。

我的实际感受是,参加断舍离讲座的人里,有一半左右都已经达到了下图中

断舍离

所讲的中级水平了,这真的很了不起。大家都在各自的博客上发表断舍离的方法和自己切实感受到的效果,时不时地插入照片讲解,这也是促使我进行这项工作的一大动力。而且,断舍离的影响范围也像这样,加速度地扩展了。

因为撰写了断舍离的机制及体验谈,我的博客的点击率也在增加,有不少人即便不参加讲座,也通过口耳相传和博客了解了断舍离,并且开始施行断舍离。于是,前面曾经介绍过的断舍离传教士川灿信子女士便幽默地把热心于断舍离的人们命名为“断舍离儿”、“断舍离人”、“断舍离家”。断舍离儿是指参加了讲座,仔细学过断育离的人;断舍离人则是被断舍离人所感染,虽然没参加过讲座,但按自己的方式开始进行断舍离的人;而断舍离家则是指我自己。这些有趣的名字,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其实我觉得,真正育成断舍离的,正是这些学员和这些语言上的魅力。

上一章:利用七... 下一章:自动法...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