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四年版沈复年谱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民国]胡不归撰

胡不归(1906-1957),号传楷,生于安徽绩溪。1930年毕业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历任安徽省皖南省立四中历史教员、皖南报社编辑、安徽省通志馆编辑、浙江省西湖博物馆文史部主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国文教授等职。

小引

沈复字三白,清苏州元和人(译注者注:此处误,实为长洲,今苏州市吴中区)。

生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卒年不可考,约在嘉庆十三年戊辰(一八〇八)以后,享年约在四十六岁以上。

工诗文,善画花卉。淡于科名,尝游幕于江南北,后以卖画度日,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以终。

生平著述,有“幞山风木图”及“浮生六记”。风木图,已佚。

六记:一曰闺房记乐,二曰闲情记趣,三曰坎坷记愁,四曰浪游记快,五曰中山记历,六曰养生记道。

盖复尝随人出使琉球,并好为道家言者。其他事迹已不可考。

道光末,有杨甦补明经者(名引传,号独悟庵居士),于苏州冷摊上购得其书残本,疑为作者原稿,已缺其二。(缺五、六两记,仅存前四记。)

光绪三年丁丑,杨氏出所得残本以付尊闻阁主人,用活字板排印。由是此书得流传于世。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乙丑,黄济惠君重排铅字本行世,上海梁溪图书馆发行。

此记系自述其一生遭遇,极为动人。

盖复一生,外不得志于时,内不为家人所谅。弃儿别女,举室他迁,訇寒冒雪,向人乞贷,其困苦颠连,可谓甚矣。

而乃黠婢宵遁,爱妻病亡,典质凑拼,才得棺殓,遂使一缕芳魂,长滞异乡,不亦大可悲乎!

其后孑然一身,漂泊天涯,殆卒以潦倒终其生焉。

余幼读其书甚喜,民国三十一年壬午,余避寇难于山中,深居不出,复苦无事,乃从友人处借得《浮生六记》而重读之,撮录其事,系以年月,因作《沈复年谱》。

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先生诞生

十一月二十二日出世于苏州府元和县(乃长洲之误)沧浪亭畔爱莲居西沈宅。名复,字三白。父号稼夫(名未详),终身为幕客。母陈氏。

坎坷记愁曰:“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急人之难,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抚人之儿,指不胜屈,挥金如土,多为他人。”

又闺房记乐曰:“吾父稼夫公喜认义子,以故余异姓弟兄有二十六人。吾母亦有义女九人。”先生居长而行三。是年,夫人陈芸(字淑珍,舅氏陈心余先生女),先已出世,长先生十月。(按,先生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后娶陈氏,即芸也。)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一七六六)四岁

舅氏陈心余先生(先生岳丈)卒。心余夫人金氏,生女名芸,先生妻也;子名克昌。

乾隆四十年乙未(一七七五)十三岁

随母归宁,见表姐芸所作诗,叹其才思隽秀,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姐(芸字淑珍)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时在七月十六日。是冬,芸之堂姐出阁,先生又随母往。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一七七七)十五岁

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先生随侍左右,赵令延杭州赵传(字省斋)教其子,先生亦从受业。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一七七八)十六岁

赵省斋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先生遂从至杭,因得畅游西湖。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一七七九)十七岁

仍从赵师受业。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一七八〇)十八岁

正月二十二日与表姐陈芸结婚。弥月后,仍赴杭从赵师受业。

夏六月归里。十八日往吴江吊父执钱师竹先生。夫人欲观太湖之胜,讬言归宁,遂同作吴江之游。归涂于万年桥下,与船家女名素云者,饮酒取乐。

秋间,弟启堂娶妇(启堂妻为王虚舟先生之孙女),先生迁居于饮马桥之仓米巷。

伯父素存公早亡,无后,以先生为嗣。(素存公墓在西跨塘福寿山祖茔之侧)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一七八一)十九岁

秋八月,父病疟,由山阴返里。先生侍奉汤药,昼夜不交睫者几一月。夫人亦卧病于床。

父命拜蒋思斋(襄)先生为师,习幕以继父业。

时同县顾金鉴(字鸿干,号紫霞)亦随蒋思斋习幕,因相订交,为生平第一知己。

是冬,随蒋师习幕于奉贤官舍。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一七八二)二十岁

仍在奉贤。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一七八三)二十一岁

春间,从蒋师就维扬之聘。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一七八四)二十二岁

是年曾归苏州,春间,随侍父于吴江何明府幕中。

与山阴章蘋江、武林章映牧、苕溪顾霭泉同事。恭办南斗圩行宫,得瞻圣驾二度南巡之盛典。

其后,何令因事被议,父应海宁王令之聘。先生随父至海宁,与白门史心月、山阴俞午桥同事。心月子烛衡与先生莫逆,为先生生平第二知心交也。

乾隆五十年乙巳(一七八五)二十三岁

仍在海宁。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一七八六)二十四岁

仍在海宁。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一七八七)二十五岁

是年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杭州过富春山经界口抵绩溪官舍。

二月十二日与同事许策廷游仁里观“花果会”。女青君生。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一七八八)二十六岁

在绩未二年,与同事意不合,归苏州。自绩溪之游,见官场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弃幕为贾。以姑丈袁万九在盘溪之仙人塘酿酒行业,遂与施心耕附资合伙,时值台湾林爽文之乱,海道阻隔,货积本折。不得已,仍操旧业。是后馆江北者四年。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一七八九)二十七岁

子逢森生。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一七九〇)二十八岁

春间,随侍父于邗江(江都)幕中。父纳乡中姚氏女为妾。姚女系先生夫人所物色者,因此夫人遂失欢于姑。

四月,先生总角交石韫玉中进士第一。韫玉字执如,号琢堂,亦苏州人。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一七九一)二十九岁

仍在江都。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一七九二)三十岁

是年馆于真州(仪征)。

时父病于江都,先生往省疾,未几亦病。

先是,夫人以姚姬事失欢于姑,旋又失欢于翁。父命逐去夫人。夫人以母死弟亡,不愿往依族中。先生友人鲁半舫(名璋,字春山)闻之,乃招先生夫妇居其家之萧爽楼。半舫善写松柏梅菊,工隶书,兼工铁笔。同时有杨补凡名昌绪,善人物写真,袁少迂名沛,工山水,王星澜名岩,工花卉翎毛,并爱萧爽楼幽雅,皆携画具往,先生遂从诸人学画。更有夏淡安(南薰),揖山(逢泰)两昆季,并缪山音、知白两昆季,及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郭小愚、华杏帆、张闲憨诸君子,时时过从,终日品诗论画,甚饶雅兴。

未几,表妹倩徐秀峰自粤东归,见先生闲居,终非久计,乃邀先生往岭南经商。先生乃商诸交游,集资作本。遂办绣货及苏酒醉蟹等物,于十月初十日启程,时十一月二十二日值先生三十诞辰。越日,过大庾岭至南雄,雇舟过佛山镇,十二月十五日抵省城。

寓于靖海门内王姓临街楼上。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一七九三)三十一岁

正月望,与秀峰游沙面花艇,识粤妓喜儿。先后在彼处凡四月,共费百余金。后鸨儿欲索五百金强先生纳喜儿,未果。

七月,先生偕秀峰自粤返归苏州(按闺房记乐又曰:“乾隆甲寅七月,余自粤东归。”恐系先生失忆误记。以时推之,当在癸丑七月也。)。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一七九四)三十二岁

是年,父渐知前事始末,并知芸媳贤德,悔而招回家中。时秀峰再往岭南,父不允先生偕游,遂应青浦杨令之聘。

乾隆六十年乙卯(一七九五)三十三岁

仍馆于青浦。旋归里。八月初五日,偕友人吴江张闲憨同游虎丘。于浙妓温冷香寓,识其女憨园。十八日,憨园来先生家,夫人为先生说媒,请纳憨园为妾。

嘉庆元年丙辰(一七九六)三十四岁

憨园为有力者夺去,先生知而默然,夫人知之,呜咽不已,于是血疾大发。

嘉庆二年丁巳(一七九七)三十五岁

闲居在家。

嘉庆三年戊午(一七九八)三十六岁

闲居在家。

嘉庆四年己未(一七九九)三十七岁

闲居在家。

嘉庆五年庚申(一八〇〇)三十八岁

先生连年无馆,因与程墨安设书画铺于家。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焦劳困苦,竭蹶时形。

女青君时年十四,许与表兄王荩臣之子韫石为妻,先为童媳。子逢森时年十二,托友人夏揖山转荐贸易。

是冬,先生为友人作中保受累,家庭失欢。遂于十二月二十六日送夫人往锡山华大成家养疾。(华妻夏氏,为夫人之盟姐,故往依之。)

嘉庆六年辛酉(一八〇一)三十九岁

正月十六日,先生赴靖江访范惠来姐丈索取借银,二十五日仍回华宅。

又访故人韩春泉于上洋幕府,借得十金。

二月初,访故人胡肯堂于邗江盐署,因得入贡局为司事。

嘉庆七年壬戌(一八〇二)四十岁

仍在邗江贡局。

十月,接夫人至邗江同居,赁屋于先春门外。

不满月,贡局裁员,先生亦在被裁之列。

嘉庆八年癸亥(一八〇三)四十一岁

二月,夫人血疾大发。先生再赴靖江范姐丈处借银,得二十五金以归。

三月三十日,夫人病故。权葬于扬江西门外之金桂山(俗呼郝家宝塔),先生携木主还乡。

旋返扬州卖画度日。

未几,扬州幕客章驭菴欲回浙葬亲,请先生代庖三月,得备御寒之具。期满,封篆出署,会乡友张禹门招寓其家。张亦失业,度岁艰难,先生即以余资二十金倾囊借之。

是年即寓张宅度岁。

先生于夫人殁后,忆林和靖“妻梅子鹤”语,自号梅逸。

嘉庆九年甲子(一八〇四)四十二岁

仍在扬州卖画。

三月接女青君信,知父病故,即星夜驰归。弟启堂不以函告,盖恐兄归与其争产业。

先生于悲痛之余,欲出走深山作世外之念。友人夏淡安、揖山昆季,力加劝谏,请先生居其家。先生以丧期未满百日,不去,乃改居于夏宅之禅寺。

七月初,随揖山之尊翁莼芗先生赴崇明,代笔书券得二十金。归值父将安葬,乃出金予弟成葬事。

九月,复从揖山赴东海永泰沙,帮其收田息。归已残冬,移寓其家雪鸿草堂度岁。

嘉庆十年乙丑(一八〇五)四十三岁

正月,夏莼芗偕其弟介石率子侄四人往幞山家祠春祭,兼扫祖墓,先生亦同往,顺道游灵岩山。先生曾为介石画“幞山风木图”十二册。

七月,殿撰石琢堂(韫玉)自都门返籍,出为四川重庆守。

九月,先生随石太守赴重庆。(时母已移居于九妹倩陆尚吾家,盖其故居已属之他人。)九日启程,绕道往维扬,凭吊夫人之墓。溯长江而上,舟抵皖城(安庆),与蒋寿朋、蔡子琴同游大观亭。过武昌时,与琢堂太守冒雪登黄鹤楼。

仲冬至荆州,琢堂得信知升潼关观察。先生遂与琢堂嗣君敦夫眷属及蔡子琴、席芝堂等留荆州。琢堂轻骑减从至重庆度岁,遂由成都历栈道赴任。

嘉庆十一年丙寅(一八〇六)四十四岁

二月,琢堂川眷始由水路至樊城登陆,先生与之同赴潼关。抵潼关甫三月,琢堂又升山东按察使。于是随琢堂眷属移寓潼川书院。

十月初,琢堂自山东专人来接眷属,遂同出潼关,由河南入鲁。是时,得女青君信,始知子逢森已于四月间夭亡(年仅十八)。琢堂闻之,亦为叹伤,遂赠先生一妾,从此又入春梦。

嘉庆十二年丁卯(一八〇七)四十五岁

二月,先生就馆莱阳。秋,琢堂降官翰林,先生亦随之入京都。(是年,琢堂或曾出使琉球?先生或即随之同往?说详后。)

嘉庆十三年戊辰(一八〇八)四十六岁

是年作《浮生六记》。按《浮生六记》第四篇《浪游记快》有云:“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鸿干(顾金鉴字)者否?”故知作《浮生六记》必在四十六岁时也。惟是书已缺后两记,故不知“中山记历”与“养生记道”所述内容如何?

清时阳湖管贻葄有题《浮生六记》绝句六首。诗曰:

刘樊仙侣世原稀,瞥眼风花又各飞。

赢得红闺传好句:“秋深人瘦菊花肥”。(此咏《闺房记乐》)

烟霞花月费平章,转觉闲来事事忙。

不以红尘易清福,未妨泉石竟膏肓。(此咏《闲情记趣》)

坎坷中年百不宜,无多骨肉更离披。

伤心潜下穷途泪,想见空江夜雪时。(此咏《坎坷记愁》)

秦楚江山逐望开,探奇还上粤王台。

游踪第一应相忆,舟泊胥江月夜杯。(此咏《浪游记快》)

瀛海曾乘汉使槎,中山风土纪皇华。

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涛声听煮茶。(此咏《中山记历》)

白雪黄芽说有无,指归性命未全虚。

养生从此留真诀,休向嫏嬛问素书。(此咏《养生记道》)

由五六两首题诗,知先生曾随人出使琉球,并好为道家之言。吾疑石琢堂廉访入都后曾奉使琉球。按《清鉴》载称:“嘉庆十二年秋七月,以故琉球国中山王尚温孙灏袭封为琉球国王,遣使往封。”则当时遣使琉球,系封其国王。至出使者何人、出使年月,须待考证。

然《浪游记快》不记琉球之行,疑五六两记或为以后所作也。或者因瀛海风光,有异华夏,必须另篇记叙耶?先生卒年不可考,姑俟之,以待异日考订云尔。

原载《胜流》半月刊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第九期

上一章:王韬跋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