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活在洪武时代  作者:谌旭彬

“好在有四编《大诰》留存下来。”

这是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生出的一种感慨。如果没有《大诰》,史灵芝、朱升一、何添观、马德旺、杨馒头、罗辅、韦栋、罗本中这些普通洪武百姓的故事,便将湮没在时光之中,再难找到记载。所以,四编《大诰》虽然皆是宣传品,却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仍然是助人管窥洪武时代底层小民生存境况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前提是,阅读《大诰》时不要被朱元璋的宣传话语牵着鼻子走。

当然,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毕竟四编《大诰》里所有案子的情节叙述,都是以朱元璋的需要来展开的。笔者能做的是尽量谨慎(可能做得还很不够),尽可能在不否定案情的前提下去补充更多的背景材料——毕竟,说出来的全部是真话,不等于说出了全部的真话。真话补充得越多,“洪武愚顽”们的真实面相,便会越清晰。

不过,写完最后一章《老人治国:临死前的妥协》后,我仍感到有些遗憾。那就是四编《大诰》反反复复号召、强迫民众互相举报,却基本没有提供“举报者”这个群体的命运信息——他们举报完别人,自举报中获得奖赏后,如何继续在乡民中生活?左邻右舍如何看待他们?四编《大诰》里,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好在,明朝开国老兵俞本的《纪事录》里,还留存着这样一段记载:

(蓝玉案)其事连及内外卫分指挥、千百户镇抚,及府军左右二卫、总小旗军皆戮之。诏一切人等皆得擒缚党人赴上前,就以党人所任职事赏之,名曰“忠义”,及《忠义录》颁示天下武臣。不数年,忠义官俱被戮。[(明)俞本撰,李新峰笺证:《纪事录笺证》,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471页。]

俞本是一名文化程度不高的马军,元末群雄时期曾被选入朱元璋的警卫部队,进入明朝后,做过将领韦正的下属,也做过李善长的随从。朱元璋去世时,俞本尚存。上面这段记载,说的是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制造的“蓝玉案”,除了对军中与蓝玉有关联的将士进行集中屠戮外,还颁布诏书再次启动全民举报的老套路,号召天下百姓举报乃至擒拿“蓝玉党人”。作为奖赏,举报擒拿者可以继承被举报擒拿者的职务。这些人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作“忠义官”。他们的行为曾被编成小册子《忠义录》,在全军发行。

俞本说,没过几年,这些踏着别人尸体爬上来的“忠义官”,便全被朱元璋给杀了。但李新峰考证认为,这些所谓的忠义官“确得被首告者官职,惟一般到他卫任职,且后来并未尽遭杀戮”。[《纪事录笺证》,第474—475页。]

这段史实,至少透露了两点信息:一,无论如何粉饰,举报者都是不受欢迎的。所以这些“忠义官”虽然得到被举报者的官职,却无法前往被举报者的卫所任职,只能另调他处。二,民众有一种朴素的愿望,希望举报者没有好下场。故一旦有所谓的“忠义官”落马,便会在圈子里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给俞本造成了一种“不数年,忠义官俱被戮”的印象。这种印象不是事实,却是一种热切的期望。

我想,俞本的这种热切期望,也是四编《大诰》里那些“洪武愚顽”们的热切期望。

最后,感谢从酝酿选题到正式出版,为此书提供了诸多帮助的朋友和亲人。感谢行距文化的黄一琨先生和武新华女士,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胡俊生老师,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魏力先生。感谢我的妻子为我创造了极好的写作环境,感谢我的女儿谌大猫总缠着我问朱元璋是个怎样的皇帝。本书虽然不以朱元璋为主角,但大体也可以算是一个答案。

---谌旭彬

---2021年9月于海淀魏公村

上一章:四 下一章:一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