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姜椿芳同志

寂寞像条大毒蛇  作者:季羡林

我认识姜老已经三十多年了。最初我们接触非常少,记得只谈过马恩著作的翻译问题。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我曾有过一个初译草稿,后来编译局要了去加工出版了。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温文尔雅,恂恂然儒者风度。但是,我对他了解得并不多,也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了解。只不过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可以交往而已。

只是到了最近一些年,姜老领导《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我也应邀参加,共同开了不少的会,我才逐渐加深了对他的认识。我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意义不能说一点认识也没有,但是应该承认,我最初确实认识很不够。大百科出版社成立时,我参加了许多与“大百科”没有直接关系的学术会议。我记得在昆明,在成都,在重庆,在广州,在杭州,当然也在北京,我参加的会内容颇为复杂,宗教、历史、文学、语言都有。姜老是每会必到,每到必发言,每发言必很长。不管会议的内容如何,他总是讲“大百科”,反复论证,不厌其详,苦口婆心,唯恐顽石不点头。他的眼睛不好,没法看发言提纲,也根本没有什么提纲,讲话的内容似乎已经照相制版,刻印在他的脑海中。我在这里顺便说一句朱光潜先生曾对我讲过:姜椿芳这个人头脑清楚得令人吃惊。姜老就靠这惊人的头脑,把“大百科”讲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古今中外,人名书名,一一说得清清楚楚。

但是,说句老实话,同样内容的讲话我至少听过三四次,我简直有点厌烦了。可是,到了最后,我一下子“顿悟”过来,他那种执着坚韧的精神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其他的人。我们仿佛看到了他那一颗为“大百科”拼搏的赤诚的心。我们在背后说,姜老是“百科迷”,后来我们也迷了起来。“大百科”的工作顺利进行下去了。

姜老不但为“大百科”呕心沥血,他对其他文化事业也异常关心。搞文化事业离不开知识分子。他自己是知识分子,他了解知识分子,他爱护团结知识分子,他关心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心情。他曾多次对我谈到在中国出版学术著作困难的情况,以及出书难但买书也不易的情况。他有一套具体的解决办法,可惜没能实现。他还热心提倡中国的优秀剧种昆曲,硬是拉了我参加他倡导的一个学会,多次寄票给我,让我这个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人学会了欣赏。他对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是一个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

拿中国目前的标准来衡量,姜老还不能算是很老。他的身体虽然不算很好,但是原来也并没有什么致命的病。我原以为他还能活下去的,我从来没有把他同死亡联系在一起,他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去做啊!对我个人来说,我直觉地感到,他还有不少的打算要拉我共同去实现。我在默默地期待着,期待着。我幻想,总有一天他会对我讲出来的。然而,谁人能料到,他竟遽尔归了道山。我的直觉落空了,好多同我一样的老知识分子失掉了一位知心朋友,我们能不悲从中来吗?

最近几年,师友谢世者好像陡然多了起来,我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我一方面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抗御,也用不着去抗御;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自己大概也真正是老了,不免想到一些以前从没有想到的事情。生死事大,古人屡屡讲到。古代有一些人对于生死貌似豁达,实则是斤斤计较,三国时期的阮籍等人就属于这一类。我个人认为,过分计较大可不必,装出豁达的样子也有点可笑。但是,人非木石,孰能无情?师友一个个离开人间,能无动于衷吗?我只是想,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我从来不相信轮回转生。既然如此,一个人就应该在这短暂的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努力做一些对别人有益,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的事情,用一句文绉绉的话来说,就是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能做到这一步,一生再短暂,也算是对得起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了。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这一点,更不用说做到了。我认为,姜椿芳同志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椿芳同志可以问心无愧地安息了,永远安息了。

---1988年1月22日

上一章:忆老友... 下一章:悼许国...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