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警察局里的局  作者:横山秀夫

新堂先去了趟主楼五层的科学搜查研究所(简称“科搜研”)。

他请副所长水谷提取举报信上的指纹,又问能否根据打印出来的文字锁定文字处理机的型号。水谷以技术人员特有的冷淡语气回答:“姑且试试吧。”

也好。从某种角度看,科搜研的职员就是学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集合体。他们也许会透过显微镜整晚整晚地研究文件上的字迹,却不会有一个人对文件的内容生出兴趣。那是与流言蜚语相距最远的人种。

刚出科搜研,新堂便径直前往鉴证课,告诉课长森岛光男:“我找科搜研帮了个忙。”毕竟鉴定指纹本该是鉴证课的工作。任职于派出所时,新堂对初出茅庐的森岛颇为关照。森岛虽是粗人一个,却对特意过来打招呼的新堂深深点头。看这架势,他应该不会多管闲事,刨根问底。

——谣言杀人,轻而易举。

新堂在下楼时再次感叹。

本县将于明年初春承办某重大体育赛事,届时会有皇室成员陆续来访。为了做好安保工作,县警局的人事调动也将大幅提前。换句话说,“人事工作在今年秋天启动”几乎已是板上钉钉。如果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传出男女关系方面的谣言,曾根就只能当一辈子的“警部”了。

在虚构的世界里,警部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他们是警界的门面,集智慧与力量于一身,坐镇前线运筹帷幄。事实也确实如此,但与虚构故事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警部会一天天老去。年纪轻轻就当上警部的人,必然想更进一步,升任警视。他们想深入组织的中枢,调动大批下属,做部门的掌舵人。只有升了警视,才能担任片区署长、本部课长这样的部门“一把手”。

可曾根呢?十七年过去了,他的“警部风云”仍未画上句号。

在D县警局,能否晋升警视取决于以往的业绩与面试成绩。资历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原则上按资历排队晋升,但原则终究只是原则。具体要提拔谁,全在高层的一念之间。而且警视的空位永远少于排队的警部,所以偶尔也会出现像曾根这样接连被晚辈超越,熬上十年、十五年都听不到“天之声”[日语中指来自上天的“神谕”,亦指掌权者的意见。——编者注]的警部。

其中固然有因为过去的不当行为被“按住不动”的,但大多数掉队的警部本身并无问题。不是没碰上愿意提拔他们的领导,就是能力过硬却不善表现,要么就是晚辈里能人扎堆,总之,升职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虽然曾根的指挥能力被大家批得一无是处,但放眼警界上下,也有和曾根差不多水平的警视。在阿谀奉承这方面,比起曾根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厚脸皮警视在本部的中枢同样随处可见。

总而言之,警部是一群通过了数次晋升考试,并昭告天下“自己渴望打入组织高层”的人。就算迟迟升不上警视,也不能将错就错,干脆扎根一线。老资格警部那脚尖点地般的焦躁与苦恼便在于此。

据说到后年,D县警局就要在警视晋升考试中增设笔试环节了。可即便如此,也拯救不了现在这批老警部。对他们而言,这反而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阔别笔试十余年,终日忙于日常工作的他们,又何来余力对抗那些雄心勃勃、能力出色、沿着组织的阶梯勇往直前的年轻警部呢?

这意味着曾根升任警视的唯一机会,就是明年春天的人事调动。只有这样才能赶在增设笔试之前静候最后的“天之声”。曾根连片区“二把手”都没当过,对他而言,这几乎与等待奇迹并无差别。但警界尚有“温情人事”的说法,破格开恩倒也并非全无可能。

但有人企图将这种可能性彻底清零,这个人十有八九是看不惯曾根的某个下属——

新堂用手掌抵住腹部。自从切除了半个胃,剩下的半个便成了怒气的标尺。

——非要放冷箭,就该对准更强更坏的人。

曾根确实不具备指挥能力,不是当领导的料,但新堂认识的曾根绝不会贬低他人。曾根总是来得比谁都早,走得比谁都迟,从不摆警察的大架子。儿子离家出走的母亲说起鸡毛蒜皮的家务事,他都能随声附和,耐心听上几个小时。如今想来,警察就该是曾根那样,心地善良,尽职尽责。

举报者却在嘲笑曾根,嘲笑他祈求上天,苦等最后的“垂怜”。举报者在黑暗中哼唱着:“‘这个嘛’不离口的曾根警部……”

然而——如果曾根真和酒吧老板娘有私情,新堂的一片好心就成了驴肝肺。

也许……也许曾根早就断了升职的念想,昔日的善良也荡然无存。夜店的营业许可也归生活安全课管,混夜世界的,谁能不卖他课长的面子。万一他利用课长的头衔追求酒吧的老板娘……

新堂走出主楼,绕去市道,走进D互助协会的自动门。协会也在县警局本部大院,与主楼并排而立。

协会是县警局的外围机构,因此高层有不少“返聘”的退休警官。新堂找熟人查询曾根的贷款情况,并叮嘱对方保密。如果他真在外面养了情人,开销之大可想而知。

查询结果却出乎意料。三年前,曾根以“买车”的名义贷了一百万,但早已还清,档案干干净净。不过这年头,有的是不为人知的借钱渠道,见不得光的钱就更不用说了。互助协会的记录尽在警方的掌握,没在这里贷款,也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作风就一定没有问题。

不过新堂还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如果在这儿查到了猫儿腻,曾根有罪便是板上钉钉。

回到监察课一看,桌上多了一张便条。新堂看准胜又不在办公室的机会,打电话去科搜研。

“没采到指纹。”

冷淡的语气在电话中分外明显。

新堂并不气馁,因为他早有预料。他道了谢,请对方继续调查文字处理机的型号,然后便放下听筒。

——晚上再说。

新堂打开奖惩文件,同时在脑海中把目前任职于Q署的“细胞”过了一遍。

用谁?

正思考时,“间谍”二字伴随着一丝疼痛,在新堂的胸口一闪而过。

上一章:1 下一章:3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