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个王朝的终结

靖康之败  作者:赵大胖

让人震惊的消息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初五,天终于晴了。宋钦宗记得粘罕曾经说过,天晴了之后邀请他去看一场球赛,然后就放他回城。与此同时,开封城内的百姓们也开始准备到南薰门迎接看完球赛之后就回城的皇帝。与之呼应的是,青城方向传来不知真假的消息:“陛下明天回城。”

很快,在青城忐忑不安地等待的宋钦宗迎来了一个他盼望已久的使者,粘罕果然派人来请他去看球赛。宋钦宗从这个邀请里看到了回城的希望,他兴冲冲地带着宰执骑马来到了球场。粘罕屏退了宋钦宗的大部分随从,只留了何㮚、冯澥、曹辅及他的侍卫队长郭仲荀四人。大家坐下喝了七行酒之后,斡离不穿上绣衣亲自下场打了一局,宋钦宗还很不好意思地感激说:“今日得观盛礼,岂敢重劳元帅?”

斡离不打完之后,又让金国的其他将领继续打球,他回到座位上陪着宋钦宗再喝了两行酒。这时候,宋钦宗觉得场面非常融洽,时机也成熟了,于是主动站起来向粘罕申请,说自己已经在青城待了很久,城里的文武官员和百姓都在盼望着他早点回去,希望粘罕同意。他本以为粘罕顺口就会答应,至少会给他一个明确的时间,谁知道粘罕竟然回答了一句:“回哪里去?”宋钦宗听到这句话,顿时吓得变了脸色,知道情况发生了变化,便再也不说话了。

球赛看完之后,宋钦宗心情低落地骑马回斋宫,斡离不非常贴心地骑马跟他并行,安慰他说:“天命如此,无可奈何。”这句话把局面上升到了“天命”的层次,让已经非常敏感和害怕的宋钦宗有了最坏的打算。回到斋宫以后,其他留守的北宋官员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蜂拥而至来迎拜,祝贺他次日就要回城,但是宋钦宗已经完全没有了应付这些祝贺的心情,哭丧着脸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何㮚悄悄地把情况告诉了吴幵,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谁也说不出一个办法,大家只能彼此安慰说,斡离不的态度看上去还挺和蔼的,应该没什么大事。他们又悄悄地问金国的官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方回答说:“国相明天还要找你们的,到时候就知道了。”不一会儿,粘罕果然派人来通知他们明天见面的事情。何㮚赶紧问什么事情,使者说就是安抚百姓、催促犒师费的事情。大家听完这话,一颗悬着的心慢慢落下了。

二月初六黎明,粘罕的使者就来相请。早已换好衣服的宋钦宗带着大家一起跟着使者出发,大家都以为这次要回城了,还在互相说着庆幸的话。但是他们刚一出门,就发现金兵把宋钦宗房间的黄布等象征帝王的装饰物撤掉了,大家落下的心又开始悬了起来。到了青城郊外,宋钦宗发现这里已经朝着北方设立好了一个香案。粘罕命令宋钦宗一个人下马步行去香案前,剩下的北宋官员都站在百步开外等着。宋钦宗对着香案拜了两拜之后,金人开始宣读一份诏书。[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八。]

诏书是吴乞买从上京发过来的,先是痛斥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背信弃义的罪过,然后告诉宋钦宗,金国决定废掉他的帝位,另立一个异姓为皇帝[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一三九《废国取降诏》。]。这就意味着,不但宋钦宗失去了皇位,而且大宋灭国了!

扒掉宋钦宗的龙袍

宋钦宗没有想到的是,粘罕也许很早以前就动了废掉他的心思。

粘罕在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初二拿到降表以后,立刻派人将其送往上京交给吴乞买。因为开封和上京距离太远,吴乞买看到降表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正月初三了。粘罕在送出降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建议,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是两天之后,也就是正月初五,斡离不东朝廷的枢密使刘彦宗给吴乞买上了一道奏折,希望能够保全赵氏政权,然后被吴乞买否决了[《金史》卷三。]。从这条记载里我们不难看出,金国内部对“是否要废黜宋钦宗”这一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既然存在争议,就说明有人提出过这个建议。参考此前粘罕和斡离不的态度,以及刘彦宗的行政归属,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猜测:城破之后发现开封政权服从度极高的粘罕有了更加激进的想法,希望一鼓作气将北宋灭国,而相对保守的斡离不更希望保留这个政权。两人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只能把情况汇报到吴乞买那里,让皇帝来决断。

如今看来,废黜宋钦宗显然是金国朝廷内部权衡后的最终结果,吴乞买正月初三收到粘罕等人送过去的降表之后,在“黄河为界两国并立”和“灭掉宋朝另立新皇”两个选项里选择了后者,并派人快马加鞭地把这个决定送到了开封粘罕的手里。不出意外的话,粘罕在二月初五,也就是邀请宋钦宗一起看打球的那一天之前就收到诏书了,所以他才在宋钦宗请求回城的时候冷冷地说了一句“回哪里去”。而斡离不也知晓了这个消息,所以才安慰宋钦宗说“天命如此”。尽管身处前线的粘罕和斡离不在想法上并不统一,但是吴乞买的一封诏书让并不想废掉宋钦宗的斡离不不得不执行这个决定。

面对宋钦宗宣读完诏书以后,粘罕就派萧庆去脱掉宋钦宗身上的龙袍,宋钦宗已经呆立原地不知所措。远远站着的北宋官员隐隐约约听到了诏书的内容,同样吓得不知道如何应对。只有李若水一个人冲上前去,左手紧紧抱住宋钦宗,右手指着粘罕骂道:“这贼乱做,此是大朝真天子,你杀狗辈不得无礼!”几个金兵冲上前来,对着李若水一顿拳打脚踢,打得李若水满脸是血。他终于被拖到一边,眼睁睁地看着宋钦宗身上的龙袍被脱掉,气得昏了过去[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八。]。失去了龙袍的宋钦宗被几个金兵簇拥着上马带走,金人随后将站在远处的北宋大臣们叫过来跪下,再宣读了一遍吴乞买的诏书。何㮚等人磕头哀求收回成命,但是已经没有作用,每两个金兵押着一个宰执,每两个金兵押着一个侍从,将他们分散关押。

此时的开封城内,留守官员们还在苦苦等待宋钦宗回城,一直等到晚上,吴幵和莫俦终于带着粘罕的命令来了:第一,鉴于宋国屡屡背信弃义,现在大金皇帝已经将宋皇废黜并带走;第二,大金讨伐宋国并非贪图土地,所以将另外立一个皇帝统领以前宋国的土地,作为大金的藩属;第三,开封的百姓愿意跟着旧主一起走的,大金绝不阻拦;第四,太上皇及所有的后妃、儿女、其他亲属、王公全部出城;第五,开封百姓自行推选一个贤人当新皇帝,赵氏宗亲不在此列。

跟这道命令一起来的,还有宋钦宗本人的手札,上面明明白白地认可了粘罕的说法,并且催促大家尽快行动,送太上皇等人出城,再推举一个异姓的皇帝。[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八。]

孙傅等人虽然已经做好了比较坏的准备,但是看到这个命令之后还是吓了一跳,知道如果公布出去势必引起开封的民情骚乱,于是决定只让王时雍、徐秉哲、范琼等人知道,然后开始悄悄商量如何将宋徽宗等人送出城。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去跟宋徽宗直说。孙傅带着王时雍等人来到宫中把情况给宋徽宗禀报之后,传达了粘罕划定的最后期限:“如果太上皇等明日(正月初七)傍晚之前没有出城,那么金兵将四面同时开始屠城。”

唯一还有一点反抗意识的张叔夜向宋徽宗建议,自己愿意马上集合军队,带着宋徽宗杀出城去,免得重蹈宋钦宗出城之后再也无法回来的覆辙,即便是战死,好歹也是死在自己的国土上,总比身陷异邦要强得多。宋徽宗显然还没做好死国的准备,正自犹豫,范琼以“保全满城生灵”为由出言相逼。宋徽宗装模作样地要服药自尽,但是药瓶被范琼夺走,他在涕泪横流之下顺势否决了张叔夜的方案,答应出城,随后派人去通知名单上的其他人。

无一幸免的皇族

从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初七早上起,开封城数量庞大的皇族开始出城,包括神宗所有的儿子以及他们的直系家属、宋徽宗所有的儿子女儿和他们的直系家属、宋钦宗的所有妃子,其中当然也包括后来的宋高宗赵构的母亲和妻子。简而言之,开封城里神宗皇帝所有的后代,除了宋钦宗的皇后和太子暂时留下来监国之外,其余全部被一网打尽送出城去。鉴于这时候宋钦宗已经被废,所以连同宋徽宗和宋钦宗两朝所有关于皇帝、皇后、太子妃身份的印章也被一扫而空。

虽然开封的百姓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粘罕的命令,但是宋徽宗开始通知后妃和亲王之后,消息就瞒不住了,有不少军民渐渐聚集在宫城南门宣德门外想要一探究竟。当他们看到皇族们扶老携幼走出宫城,沿着御街走向出城的南薰门时,知道事情已经不可逆转。有两个百姓试图去拦住宋徽宗,但是没来得及,只看见宋徽宗的弟弟燕王赵俣骑着马走出来,便拉着他要求他留下来主持大局以存国祚。赵俣哭着拒绝了这个提议,说自己在金人的花名册上。百姓继续劝说他,说愿意跟他同生共死以图大业,赵俣还没回复,已经被任命为京城四壁弹压使的范琼立刻派人将这两个百姓斩首示众[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九。],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去阻止皇族出城了。

宋徽宗虽然已经是亡国之人,但毕竟资格老、地位高,到了青城之后立刻得到了粘罕和斡离不的接见。有史料记载,宋徽宗在青城端成殿用非常严厉的语气斥责了粘罕和斡离不,还针对自己违约的指控要求将萧庆叫过来对质,说得他们哑口无言,不过并不能改变任何局势。从端成殿出来之后,宋徽宗在东廊见到了宋钦宗。宋钦宗上前扶着宋徽宗哭泣良久,宋徽宗这时候终于露出了一个老父亲的无奈,缓缓地说:“当初你要是听我的话一起南逃,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八。]

在宋徽宗、宋钦宗都已经放弃了所有希望的时候,开封城里包括孙傅、张叔夜、吴革在内的部分留守文武官员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孙傅不停给粘罕上书试图挽回这个局面,他先是申请让宋钦宗复位,被拒绝以后又申请让太子或者宋徽宗的其他儿子来接任皇帝,又被拒绝之后再申请让宋神宗的儿子赵俣或者赵偲即位,并且保证不论谁即位,宋国都会成为大金永久的属国。但是粘罕的态度非常坚决,只接受推举异姓皇帝。孙傅在第五次上书的时候已经退让到“选一个血统没那么近的赵姓成员”,但是依然被否决。二月初十,粘罕派了吴幵和莫俦入城传递消息:“明天之内再定不下来,我就带兵进城。”

二月十一日,压垮开封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了,粘罕要求留在城内监国的皇后和太子必须出城。在宋徽宗等人被迫出城以后,已经有人意识到“皇后和太子监国”只是一个短期的过渡方案,他们迟早也要被抓去金营。手下还有一点卫士的吴革悄悄找到孙傅,提出了一个方案保全太子:先以黄金五千两为赏赐,将太子藏到民间,然后找一个长得像太子的孩子,连同太子身边的宦官一起杀死,再将两具尸体一起交给金人,说这个宦官想把太子偷走送到金营,被百姓发现,拦截殴打的时候不慎误杀了太子,等金兵撤走以后再把太子找回来重登皇位。孙傅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但是两人寻觅了很久,始终找不到愿意参与这个计划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子踏上出城的道路。当天中午,母子二人乘车走出宣德门,开封的百姓追着车驾痛哭挽留,甚至有太学生跪在车前不让出城的。太子虽然不满十岁,但是也知道此行凶多吉少。车驾即将出南薰门的时候,他在车中大喊“百姓救我”,可惜在范琼和金兵的双重护卫下,百姓也无能为力。

太子出城之后,孙傅也来到了南薰门。守门的金兵知道他是开封留守,也就是现在开封城的最高指挥官,对他态度还算不错,关切地问他为什么要出城。孙傅坚决但是神情黯然地告诉金兵,说皇帝和太子都出城了,他作为朝廷大臣、太子少傅,生死都应该跟太子在一起,请金兵去禀报粘罕,让他出城去陪伴太子。金兵走后,孙傅就在门洞里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城门打开,粘罕派人来将孙傅带到金营,二月十三日再将他的家属全部带走。次年二月,孙傅逝世于金国,也算是用生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综合《宋史·孙傅传》《宋史·吴革传》《宣和录》,《中兴遗史》称孙傅因为不配合粘罕立张邦昌为帝,在青城即被杀害,应该是粘罕恐吓张叔夜的谎话,本书作者未采用。]

至此为止,宋徽宗、宋钦宗、太子三人都来到了金营,建隆元年(960年)建国的北宋王朝算是在开封走到了尽头,宋钦宗也结束了他不到十四个月的皇帝生涯。

三月初七,金国指定的新皇帝张邦昌在萧庆等人的见证或者叫监督下,在开封举行了一个寒酸但是足以在心存幻想的开封人心中画上一个句号的登基仪式,一个名叫“大楚”、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政权在开封建立起来了。

四月初一,金军带着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俘虏和天文数字一般的财富全部撤走,把开封城留给了张邦昌。

五月初一,逃亡在外的康王赵构来到宋太祖赵匡胤的龙兴之地——南京归德府登基,建立了南宋政权。历史全新的一页就在这样的腥风血雨之中翻开了。

上一章:2 下一章:后记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