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修身)

老子  作者:老子

本章论述贵身爱身之道,重在修身。

得宠则喜为上,受辱则悲为下,本是世人常情,然而老子却认为得到宠辱和失去宠辱,都感到惊恐,的确发人深醒!在老子看来,宠也罢,辱也罢,都是因名利之类的身外之物而造成的后果,都会由此带来祸患,即有祸患是因为有私利,无私利则无祸患,因此,作为行道者应该无私无欲,清静无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有了宠辱之类的情况发生,就会惊恐不安,反身自责。所以,抛弃私利,贵身爱身才是为道根本。只有贵身爱身,才能全性保真,傲然独立,维护自己的人格和自尊,遵循自然规律,承担大任。


宠辱若惊 (1) ,贵大患若身 (2) 。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3)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 ?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5) 。

【注释】

(1) 宠辱若惊: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若,则,就。

(2) 贵大患若身: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联系下文,意在强调重视自己的身体,所以提前。若,如。

(3)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宠辱感到惊恐,失去宠辱也感到惊恐。《十六章》曰:“致虚极,守静笃。”《三十七章》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四十四章》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六章》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4)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自身的私利;如果我没有自身的私利,我还有什么祸患?及,若,如果。

(5)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说明贵身、爱身是能够寄托天下的关键。贵身爱身,就是贵己为我,全性保真,唯有如此,就不会轻身徇物,放纵私欲,才能爱惜他人生命,遵循自然规律,各安其居,各乐其俗。《四十四章》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就是强调贵身。《二十六章》曰:“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则显然反对轻身。

【译文】

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宠辱感到惊恐,失去宠辱也感到惊恐,这就是说,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不安。

为什么说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我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我有自身的私利;如果我没有自身的私利,我还有什么祸患?

因此,以珍贵自身的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寄托天下;以爱惜自身的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委托天下。

上一章:十二章 下一章:十四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