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 小情境与大情境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作者:李诞 |
||||
狠狠地操练自己, 你越强,找到你的观众越多。 脱口秀表演和戏剧表演不同,我们天然就没安装第四堵墙。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脱口秀表演,是你自己主持的一场,你脑海中多段情境的展演。 你是你自己的主持人。 “你们发现了没有?”“我最近真的太痛苦了。”“婚姻究竟是什么呢?”这些都是主持词。 我们可以把你在写逐字稿时想象的情境进一步细分为小情境与大情境。 小情境就是你的一个又一个段子,大情境就是你的主持。 注意,这种区分只是为了方便理解,真的开始创作、表演,请忘掉(其实所有理论知识在创作时都是想不起来的,但,在修改创作时也许可以提供帮助)。 核心依然是,你在展示自己的价值观,你在用这些小情境反复证明与拓展自己的价值观。 插播我一个小看法,大情境小情境融合的一刻,你与你表演的你,在台上合二为一的时刻,就是揭示宇宙真相的时刻。会特别狠,会达到那种超越好笑的效果。比如Dave Chappelle某个专场结尾那个“踢她裆”的设计,一脚踹到你心里。 其实我给大家改稿,就经常用这招,尤其是改整段收尾时。 小情境的注意力问题好解决,进去演了就好了,怎么与观众互动的问题,是大情境的问题。 我看有些理论认为,脱口秀表演,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要去感受现场气氛,跟住气氛。 我认可,但这跟没说一样。这不具备实操价值,甚至有害。 重点放在与观众的关系上,你在台上很容易不知所措。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你跟我说,上台以后可要把握好现场的节奏哦,我怎么把握?我是谁,我配把握现场节奏吗?后果就是注意力分散,或者更加悲惨:在观众不笑的时候,无助的你讲起了黄段子,骂起了脏话,你开始疯狂地互动,像溺水的人在扑腾。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苦痛时刻,你回忆不起逐字稿构建的情境了,你甚至连字都忘了,你感觉自己像个要饭的,只要观众能笑,磕头都可以。只可惜磕头是没用的。 再次再次再次啰唆:脱口秀表演的本质,是还原你写稿时想象的情境。 你在创作时,在写作逐字稿时,就该想象你在台上什么样,你沉浸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境中。 观众自然也是你想象的一部分。 上了台,按照准备好的演,去让现场符合你的想象,让观众变成你想象中的观众,让他们听你这个主持人的,让他们随时准备好跟着你进入一段又一段小情境。 当然会失败,观众当然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意思来,但我还是要说,这才是有意义的失败,这样失败后,再调整自己的想象,你早晚可以在舞台上还原你的脑海。 而去讨好观众,给观众磕头,就算观众笑了,那也是无意义的成功。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是一份终身职业,一份与你的一切不能分割的工作,有意义的失败远远比无意义的成功有价值。 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上台演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伺候好那一场,那一天的观众吗? 我们当然要为演出效果负责,但是你上台的出发点不该是这个,而是要拉长时间看——目的始终是成为更强的脱口秀演员。 目的是通过逗笑观众磨砺自己,而不是逗笑观众。 不停上开放麦,不停演出的目的,是练自己,不是炸场。 最终你会变成一个在舞台上游刃有余,什么状况都能接住的演员,你会场场都炸。但你的出发点不该是练这个,如果你一出发就去练怎么炸场,你也不太可能变成一个炸场演员。你的上限太低了,你的上限就是一天又一天迎来送往的观众,你会慢慢发现,炸场其实挺容易的,你会收获一天又一天无意义的成功。 这也能解释从线下到线上的不适,你能练成伺候一百人的能力,你能伺候好一千万人吗? 不是你去找观众,而是要让观众来找你。狠狠地操练自己,你越强,找到你的观众越多。而不是你能讨好的人越多,你的观众越多。 炸场是副产品,正如名利也是副产品。 追求炸场,追求名利,你会一无所获,或者更惨,你会变成一个庸人,甚至一个坏人。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不只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很理性的结论。表演是为了让观众笑的话,你就成了手段,你变成了工具。拿自己当手段,你顶多掌握二流手段。拿自己当最终目的,你才有机会掌握一流手段。 你是你的目的。 每天睡觉前唯一要考察的只有一件事:你有没有持续地变好?今天是否获得了一点昨天没有的东西?这是查理·芒格的建议,事实上我看很多优秀的人在读到这个建议前就是这么做的。 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心灵鸡汤一样的东西,我就干脆把那句著名鸡汤也引用了吧:人生的目的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灵鸡汤很多说的都是对的,它是鸡汤的原因是很少有人去实践。 再一次,这是一个逻辑题,不是一个审美题。我无意在审美上证明讨好观众不好,我是试图在逻辑上证明讨好观众没用。你去讨好观众,最终你会失去观众。 当然了,审美上我也不认可讨好观众,至少我做观众时,发现一个演员在讨好我,我是笑不出来的。脱口秀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一定是平视的,你在分享价值观,你在聚拢茫茫人海中与你感应的那一个个心理侧面(第5节),这是很动人的关系,不是能讨来的。 写得有点激动了,好像忘记了要回答的问题,不过,我想看完了这些,理解了和观众的关系,自然也知道眼睛该往哪里看了吧? 还是不知道吗? 好吧,给你最简单实用的办法:伸直右臂,手握拳,放在两眼焦点处,想象这个拳头在离你三米处,就盯着那儿,不知道该看哪儿的时候就看着这个自制的虚空中的焦点。不要想观众也不要想镜头,就看它。相信我,这样无论在现场还是在镜头里看起来,你的注意力都是集中的。 |
||||
上一章:8 | 下一章:10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