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邻人之妻  作者:盖伊·特立斯

1980年写完《邻人之妻》,对我的作家生涯来说是最好也是最坏的一年。

这本书爆炸性地走红,书店里还没有卖出一本,我的账上就多了400万美元,可围绕本书出版的种种新闻也转移了读者的兴趣,至于我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如何写 的这本书,反而没什么人关注。特别是为了收集信息、观察当代美国日益增多的婚外情现象和性爱实验,我对妻子不忠的原因 ,也没多少人关心。

我写书的九年里,妻子都公开支持着我,后来还陪我上脱口秀节目对公众解释,说虽然我去了纽约的按摩院和洛杉矶的享乐裸体主义社区做调研,我们的婚姻之爱并未受到威胁,可这也只是加剧了某些评论家对我和这部作品的义愤与嘲笑。比如《华盛顿明星报》的乔纳森·亚德利(“谄媚读者”);《多伦多明星报》的肯·安达(“他该冲个冷水澡清醒一下”);《埃尔帕索时代周刊》的戴尔·L.沃克(“恶心”);《纽约》杂志的莫迪凯·雷切勒(“有危险性”);《时代》的保罗·格雷(“惨不忍睹”);《纽约时报》的阿纳托尔·布罗亚德(“难道能指望他从性爱中讲出什么道理?”);还有约翰·伦纳德,《时代周刊》的员工,也是几部小说的作者,接受了《花花公子》写书评的约稿,文章开头写道:“我们上次告别特立斯时,他一丝不挂,从唱诗班男孩变成了年轻的神,准备勇敢地跳入雪松色似的新泽西巨蛋港河的河水中。当然,到了该洗澡的时间。”

我明白,批评家的负面评论一旦见报,再争吵也没什么意义,可我就是觉得一定要回击约翰·伦纳德。我们之前在纽约的社交场合见过,一向就合不来,特别是我的书出版一年前,他在专栏写了篇错误百出的文章,说我写了整版的报纸广告,把色情作家拉里·弗林特与苏联自由斗士相提并论。我自然予以驳斥,之后我们的关系就更糟了。

我马上写信给约翰·伦纳德,要求他更正说辞。他没有理我,后来他在《花花公子》上写评论文章,又引用了这段错误的讯息,我很生气,寄过去第二封信,他还是没理会,后来,《人物》的记者给我打电话,问我对伦纳德和其他作家负面评论的看法,我回复说:“这些作家自己没能力写书,所以嫉妒心强得很。伦纳德文笔就不行。他还有婚外情,和朋友的妻子私奔了——结果又跑来这里批评‘邻人之妻’。”

现在我回忆起这些,是在《邻人之妻》出版25年后,我很希望当时不要对批评那么敏感。可那些日子里,出版遇到了太多琐碎、无谓的事情,我也不是总能控制自己沮丧的心情。我真正观察、写作的内容被忽视了,公众只关注我的婚姻状态、我和书里某些人物的私人关系,以及书还没有公开出版之前就有了的大批投资。《时尚先生》为正式出版前的节选版付了5万美元,平装本和外国版本又提前付了100万美元,还有好莱坞购买改编电影版权付了250万美元。

本书的原稿送到杂志社以供节选时,几家电影制片厂看到流出来的盗版稿件,开始竞争改编版权,最后由联美公司[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1919年由四位著名导演及演员卓别林、范朋克、毕克馥、格里菲斯出资创建,逐步发展成为控制美国电影生产和发行的八大公司之一。在1981年并入米高梅公司,改称为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以出品007系列电影知名。]以250万美元得标——史上最贵的改编版权。使大卫·布朗和理查德·扎纳克联合制片、为改编彼得·本奇利的《魔岛生死劫》支付的215万美元相形见绌,也远远超过了近期的书本改编电影合约金额,比如斯泰伦的小说《苏菲的选择》(50万美元)、克里斯蒂娜·克劳馥的《琼·克劳馥传》(65万美元)和罗宾·库克的《斯芬克斯》(100万美元)。

虽然《丹佛邮报》的图书编辑克拉罗斯·贝克斯说《邻人之妻》“肯定不值250万美元”,但联美公司的发言人,也是帮忙谈判这单合同的高级副总裁斯蒂芬·巴赫说,从这本书的故事里可以拍出三部电影。他建议一部电影讲纽约人寿那位保守的经理人与漂亮、主动的年轻女推销员的婚外情故事;第二部可以讲芝加哥的少年如何仰慕洛杉矶美丽的画报女郎,以致爱上了她的照片;第三部电影可以关注休·海夫纳在花花公子豪宅里花天酒地又惴惴不安的日日夜夜。

“我认为本书会成为年度之作。”斯蒂芬·巴赫在《纽约时报》的访谈里预言,又补充说,“它写的是当代生活最有爆炸性的话题,性和道德,同时还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他的电影公司雇了一位得过普利策奖的编剧玛莎·诺曼来写剧本,导演是著名的威廉·弗莱德金[威廉·弗莱德金(William Friedkin,1935-),美国电影导演,生于芝加哥。1971年导演的《法国贩毒网》(The French Connection) 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1973年导演了轰动世界的《驱魔人》(The Exorcist),获金球奖最佳导演奖等。]。

然而,这部电影再也没能完成。

买下《邻人之妻》的版权一年之后,制片厂破产了。原因是拍了《天堂之门》,预算是750万美元,最后总共花了3.6亿美元。这部电影由迈克尔·西米诺执导,首映式之后就销声匿迹。公司的大部分高管,包括斯蒂芬·巴赫很快被开除,《邻人之妻》已经完成的剧本也就在公司档案里落灰了。

20世纪80年代里,书本身销量很好——三个月内都是畅销书,连续十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位列第一;不过我还是相信,许多读者买书的动机就错了。他们被这本书的曝光度吸引,可曝光度和内容并无多大联系。有些人期待这本书能让人“大跌眼镜”或是“有下流描写”,他们无疑失望了。《邻人之妻》笔调朴素,长篇大论地描写了许多人物和地方,从我上大学时的50年代早期,一直到写作本书的70年代初,在我心里,这些人物和事件代表了美国人道德观戏剧性的变化。到了80年代,《纽约时报书评》一位署名罗伯特·科尔斯的作者为《邻人之妻》写了几篇积极的评论,他是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医学人文教授,也是位作家。他写道:


盖伊·特立斯是位著名的记者,喜欢挑战其他人认为难于上青天的任务(比如黑手党的运作模式),现在他拿出了一份报告(至少九年工作的成果),写的是我们怎样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偏离了19世纪的道德传统,也偏离了20世纪末之前人们习以为常的道德范式。他调研的方法是“参与——观察”;事实上,我很怀疑任何所谓“田野工作者”敢说在个人卷入方面超过特立斯的。他与那些尝试新奇不羁或非传统性爱的男人和女人谈话,努力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成为世界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他不仅在曼哈顿的按摩院里打工,也全心全意为按摩院的利益着想。他短暂加入过裸体主义营地,也没有放过在洛杉矶附近的砂岩享受快乐(“性爱共享”)的机会。

对于那些抱着色情想法的读者来说,这部长篇要让他们失望了。这本书不是裸露癖的自白,也不是记者写的色情文学。这本书出版后,特立斯先生的经历会被传得比实际上丰富许多,不过很多读者会发现他实际上相当克制。他的秘密爱好是观察自己的人类同胞、倾听他们的谈话,再诚实地记录下所见所闻。他的文风干净,不矫揉造作。他有种天赋,随手在这儿写个句子、加个短语,就联结起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其中的社会信息不断累积:美国人的性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彻头彻尾地改变了。


1981年,《邻人之妻》的平装本卖得很好,之后便和其他有关性解放的书籍一起淡出了读者的视线。当时最受关注的,是指出全美疱疹和艾滋病不断蔓延的医学报告——80年代的这些疾病,很多人认为是60年代的性放纵所致。不仅那些支持限制自由表达和行为的人持这种观点,公开支持性自由的人也这样认为,比如评论家、学者卡米尔·帕利亚,在60年代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后来在她的书(《性,艺术与美国文化》)里写道:


60年代人们尝试回归自然,结果成了一场灾难。伍德斯托克泥地里惬意的裸体浴和好玩的滑水只是一场短暂的卢梭主义幻梦。我们这一代人有享乐主义的反叛精神,尝试了法国大革命以来最前卫和极端的东西。我们问道:为何我要遵守法律?为什么我不能实践每一次性冲动?结果是我们退回到了野蛮人阶段。我们痛苦地发现,如果每个人自行其是,社会便无法实现正常运转。而且,60年代的无信仰滥交带来了艾滋病。这一带每个宣扬自由性爱的人都对艾滋病负有责任。60年代美国的革命不堪自身的重负,终于崩溃。


可革命真的崩溃了吗?像每个人一样,我也在近年的报纸上读到了无数民意调查,指出由于艾滋病的影响,单身酒吧不再是一夜情的圣地,已婚夫妇的出轨意愿有所降低,色情小说卖得也没那么好了。新清教主义正渗透进美国的精神。1984年,某期《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标题是:《80年代的性——革命已经结束》;1986年,司法部长埃德温·米斯主持的色情作品调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暗示在美国土地上,新的道德战争、传统价值复兴即将来临,公民团体和执法官员不懈的努力也会阻止色情文学和色情杂志的传播、销售。

沃尔玛的业主拒绝在店里销售《花花公子》和其他男性杂志,《花花公子》公司也把封面设计得更低调些(不再有全裸的模特图片了),在报亭贩卖时也包上玻璃纸,希望阻拦那些乱翻书的小孩子,这些都是事实;不过,《花花公子》的有线电视台近些年却变得十分大胆(播放交合的情侣、勃起的阴茎、插入、吮吸阴茎和舐阴等镜头)。

除了这些,互联网的访问量也迅速增加,在我看来,现在很少有措施能限制美国公民进入这个约翰·厄普代克笔下的“肉体乐园”。互联网上日夜都有按摩师和换妻俱乐部的诱惑,当然也有孤独的男人和女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寻求着长期和短期的恋爱关系。我最近在《纽约时报》上读到一篇文章(2008年5月19日),讲的是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市举办第九届父女纯洁舞会[父女纯洁舞会(Father-Daughter Purity Ball),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市(科罗拉多州)一年一度的活动。在舞会上,父亲们会阅读一份契约,发誓将尽力保护女儿的贞洁,并在承诺书上签名。纯洁舞会始于1998年,在科罗拉多州首先兴起,现在已经在全美普遍开来。],保证这些少女直到结婚都保持忠贞。而几个月之后,我在电视上看了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举行的共和党全国大会,成千上万的民众在为一位17岁的未婚怀孕少女欢呼,就是老大党[老大党(Grand Old Party, GOP),共和党的别称。]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的女儿。

“美国人向来两头都要。”1986年,《时代周刊》杂志的理查德·斯滕格尔这样写道,“从来到新大陆那时起,追求个人自由和要求清教正义的矛盾就存在了,这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个人主义的宽阔大道和乔纳森·爱德华兹大觉醒运动[大觉醒运动(Great Awakening),指美国基督教历史上出现的数次复兴运动,由福音派牧师领导,延续新教的宗教改革精神。18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首次大觉醒运动由神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1703-1758)领导。]的道德狂热之间的矛盾。时代的风气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国家的角色也随之摇摆。政府干预;政府退却;国家出手干预道德,然后洗手退出。镀金年代为改革年代强力的政府手段让道。咆哮的20年代之后就是30年代严格的海斯办公室[海斯办公室(Hays Office),威尔·海斯(William Hays,1879-1954)主持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MPAA)时,对该协会的俗称。1922-1945年,海斯担任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of America, MPPDA)主席。他的事务所曾为美国电影业制定自我审查制度。]时期。层层包裹的50年代引出了解开纽扣的60年代。就在最近,对性解放的反应催生了重拾家庭价值的狂热运动,并让罗纳德·里根高票当选总统。”

我还想补充一句,90年代家庭价值的缺席 也差点将比尔·克林顿赶下总统职位!

不过,要是有人觉得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调情、差点引咎辞职的案例应该 会让其他政客在性行为方面有所收敛,那就大错特错了——看看最近的新闻报道就知道:


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北卡罗来纳州的前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公开承认与一位女性竞选工作人员有婚外情。

2008年,艾略特·斯皮策辞去了纽约州州长一职,此前他宣称重视家庭价值,还热心参与反淫秽的活动,结果被曝出是网上应召女郎服务的常客。

斯皮策的政治继任者戴维·A.帕特森主动对媒体承认,他多年来对妻子不忠——而她也在另一访谈中承认自己对丈夫不忠。

2008年,新泽西州前州长吉姆·麦克利维的同性恋男友告诉媒体,说他和州长(2004年辞职)以及州长夫人(现已分居)参与过几次三人做爱。虽然州长夫人否认了他的说法,前州长却没有。

2007年,拉里·克雷格参议员(共和党,爱达荷州)——结婚多年,强烈拥护家庭价值——被八位男同性恋者控告称与他有性关系。在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国际机场的男卫生间里因猥亵行为被捕后不久,他态度激烈地否认了此事。1989年,马萨诸塞州的民主党国会议员巴尼·弗兰克因为与男妓的交易,处于被驱逐、被谴责的风口浪尖之时,克雷格就是主张罢免弗兰克的一员。可弗兰克后来并没被丑闻打倒,一直在国会有相当的发言权。


20多年前,快写完《邻人之妻》的时候,我在最后一章写道:“……虽然性解放在社会和科学方面带来了许多变化——避孕药、堕胎改革、对审查制度的法律限制,成百上千万美国人最爱读的书仍旧是《圣经》,忠于婚姻,上大学的女儿仍旧是处女……尽管全美的离婚率比任何时候都高,再婚率也居高不下。”

今天,我相信这段话依然适用。不过我也相信理查德·斯滕格尔1986年在《时代周刊》里写的“美国人向来两头都要”。所以,我的主要观点是,与民意调查公开发表的结果相反,我很怀疑21世纪的美国人——无论多么害怕感染艾滋病——会屈从于新清教主义的约束,远离60年代和70年代那些震惊公众的诱惑和特权。我更加坚信,那些年代里还是标新立异的东西,现在已经并入主流,只有新入职的新闻编辑会觉得“新奇”——或者那些每天被巨大职场压力牵着走的人,他们已经到了临界点,认为大众在私下里实践许久的东西还只是“趋势”。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邻人之妻》是关于60年代和70年代性解放的。是关于体现了性解放的男人和女人。它讲的是具体的人和事。而从另一层面上讲,这些信息也是不分时间、地点存在的。从黑暗时代和穴居时代起,男女间的爱恨情仇已经讲述过、发生过无数次,这本书的内容又怎么可能没有囊括其中?自从男人和女人第一次纠缠在一起,两性之间的冲突一直没停过,这永恒的爱恨关系比巴别塔还要古老;因为男人和女人一直说着、理解着不同的语言。这些言语是无法翻译和解释的——无论是在最高法院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和他的前同事、原告安妮塔·希尔曾任职的律师事务所里[美国法律史上性骚扰案的著名案例。1991年,俄克拉何马州大学的法律教授安妮塔·希尔(Anita Hill,1956-)在国会听证会上指控当时刚被布什总统提名担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1948-)对其实施了性骚扰,导致后者差点失去担任大法官的机会。],还是在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邻人之妻》里并无新事。

也没有过时。

---盖伊·特立斯

---2009年

上一章:25 下一章:人物地点...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