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染墨子 作者:墨子 |
||||
染丝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但是,在这个思想深远、情感丰富而敏锐的墨家巨子看来,它却呈现出了深刻的哲学内涵。而且,在《淮南子》与《论衡》等典籍的记载里,对这一事实的描述都用了“泣”这样的字。可见,墨子对于染丝这件事所反映出来的人性的易变以及保持其积极变化之难有着多么痛切的感受。所以,在墨子的这声长叹里,不仅飞翔着墨家尚贤的精灵,映照出历史与后世的万千史实,也表现出墨子博大而悲悯的胸怀。 全篇由墨子叹染丝而起,接以“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便把一件普通的事情上升到哲学高度。作者举了十九组例证,涉及五十七位历史人物,虽然所举稍嫌繁多,但我们看到,其例证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先举出了四位圣明的天子,再相对举出四位残暴的天子,接下来列举了春秋时期五位有作为的国君,继而列举了六位春秋时期亡国丧身的国君,于是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所染当与不当会给国家造成多么大的影响。至此,全文已经神完气足了,但作者却又一转,提出“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又从宏观的论述递进到微观的探讨,并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来证明。全文最后以《诗》作结,堪称精绝。 这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且全文层层递进、浑然一体的说理文在墨子以前还很少看到,这也是墨子对中国散文史的贡献。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 (1)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 (2) ,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注释】 (1) 子墨子:即指墨子。古人称自己的老师时,要在姓氏前加一“子”字。《墨子》一书多是墨家后学所记录,所以称“子墨子”。 (2) 必:通“毕”,全,都。 【译文】 墨子看见染丝的人就长叹说:丝被青色一染就成了青色,被黄色一染就成了黄色。放入的颜料变了,丝的颜色也就变了。放入五种颜色,就能染出五色的丝来。所以,对于“染”不能不谨慎啊!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 (1) ,禹染于皋陶、伯益 (2) ,汤染于伊尹、仲虺 (3) ,武王染于太公、周公 (4) 。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 (5) ,殷纣染于崇侯、恶来 (6) ,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 (7) ,幽王染于傅公夷、祭公敦 (8) 。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 (9) 。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注释】 (1) 舜:上古传说中的圣明君王。许由:尧、舜时代的高士,尧要让天下给他,他却不愿意接受。伯阳:尧、舜时代的贤臣,帮助尧治国。 (2) 禹:夏禹,古时圣君,夏朝的第一个帝王。皋陶(gāoyáo):禹手下的贤臣。伯益:禹的大臣,曾帮助大禹治水。 (3) 汤:商汤,商朝的第一代贤君。伊尹:汤的得力大臣。仲虺(huǐ):汤的左相。 (4) 武王: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的第一代贤君。太公:即姜太公,是辅佐武王取得天下的重要人物。周公:即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臣。 (5) 干辛:夏桀手下的奸臣。推哆(chǐ):夏桀的力士。 (6) 殷纣:即商纣王。崇侯:即崇侯虎,纣王手下的佞臣。恶来:纣王的力士。 (7) 厉王:西周的暴君。厉公长父:周厉王朝中奸臣。荣夷终:厉王的宠臣,曾以利诱惑厉王。 (8) 幽王:西周最后的君王。傅公夷:此人于史无考。祭(zhài)公敦:周朝的卿士。 (9) 僇:通“戮”。 【译文】 不光染丝是这样,国家也会被染。舜被许由、伯阳所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染,汤被伊尹、仲虺所染,周武王被姜太公、周公旦所染。这四个帝王,受到的熏染是得当的,所以能称王于天下,被立为天子,功业和声名覆盖天地。列举天下以仁义而显要于世的,必定会称颂这四个帝王。夏桀被干辛、推哆所染,殷纣被崇侯虎、恶来所染,周厉王被厉公长父、荣夷终所染,周幽王被傅公夷、祭公敦所染。这四个帝王,接受的熏染不当,所以国亡身死,被天下所诛戮。列举天下不行仁义而自取其辱的人,必定会提到这四个帝王。 齐桓染于墨子、鲍叔 (1) ,晋文染于舅犯、郭偃 (2) ,楚庄染于孙叔、沈尹 (3) ,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 (4) ,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 (5) 。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 (6) ,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彊 (7) ,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 (8) ,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 (9) ,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 (10) ,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 (11) 。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生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注释】 (1) 墨子:是齐桓公能够称霸于诸侯的主要谋划者。鲍叔:即鲍叔牙,齐桓公的贤臣,是他推荐了墨子。 (2) 舅犯:即子犯,晋文公的舅舅,曾跟随他出逃并辅佐他回国为君,治国称霸。郭偃:即卜偃,晋国大夫。 (3) 楚庄:即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孙叔:即孙叔敖,楚国有名的贤相。沈尹:即沈尹茎,曾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 (4) 阖闾(hélǘ):吴国有名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伍员(yún):即伍子胥,曾辅佐阖闾及其子夫差,是有名的忠臣。文义:阖闾曾尊其为师。 (5) 范蠡:越王勾践的大臣,曾助越王打败吴国。大夫种:即文种,也是辅佐勾践的大臣。 (6) 范吉射:春秋后期晋国范氏的首领,后被灭。长柳朔、王胜:二人皆是范吉射的家臣。 (7) 中行寅:春秋后期晋国中行氏的首领,后被灭。籍秦、高彊:二人皆中行寅的家臣。 (8) 夫差:吴国国君,因为穷兵黩武,不纳忠言,被越王勾践所灭。王孙雒(luò):吴国大臣。太宰嚭(pǐ):即伯嚭,吴国的太宰,正是他收了贿赂而同意与越国讲和,才给了越国复仇的机会。 (9) 知伯摇:即智襄子,春秋后期晋国智氏的首领,曾掌晋国大权,后被韩、赵、魏三家所灭。智国:即智伯国,智氏家族的人。张武:即长武子,智襄子的家臣,他导致了智氏的灭亡。 (10) 中山尚:春秋时期鲜虞人所建立的中山国国君。魏义、偃长:都当是中山尚的臣子,但事迹不可考。 (11) 宋康:春秋时宋国末代国君,后被齐国所灭。唐鞅:宋康王的相,让康王滥杀无辜,后来自己也被康王所杀。佃不礼:宋国臣子。 【译文】 齐桓公被墨子、鲍叔牙所染,晋文公被他的舅舅子犯和卜偃所染,楚庄王被孙叔敖与沈尹茎所染,吴王阖闾为伍子胥、文义所染,越王勾践为范蠡、文种所染。这五个国君,受到的熏染是得当的,所以能称霸诸侯,功业和声名流传后世。范吉射被长柳朔与王胜所染,中行寅被籍秦、高彊所染,吴王夫差被王孙雒和太宰嚭所染,智襄子被智伯国和长武子所染,中山尚被魏义与偃长所染。这六个君长,所受到的熏染不得当,所以国家败亡,自身也遭到杀戮,祖宗的基业破灭,也没有了后代,君臣分离失散,百姓流离失所。列举天下贪婪残暴并以苛政扰民的人,必然要提到这六个君长。大凡君主之所以能使国家安定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行事合理来自于受到的熏染得当。所以善于当君主的人,都会劳心费力地选拔人才,而可以轻松管理官吏。不善于当君主的人,虽然身体劳累,费尽精神,心烦意乱,但国家却更加危险,自己也更受屈辱。这六个国君,并不是不重视他的国家、不爱惜自己,而是不知道要领的缘故。所谓不知道要领,就是受到的熏染不得当。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 (1) 。其友皆好矜奋 (2) ,创作比周 (3) ,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刁之徒是也 (4) 。《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 (5) ,此之谓也。 【注释】 (1) 段干木:子夏的学生,以品行高洁著称。禽子:即禽滑釐,墨子最有名的弟子。傅说:本是在傅岩筑墙的奴隶,因有才能被商王武丁任命为相。 (2) 矜奋:狂妄,骄傲自负。 (3) 创作比周:胡作非为而又营私结党。创作,即胡作非为。比周,即结党。 (4) 子西:即楚国令尹公子申,他不听劝告任用白公胜,后来白公胜叛乱时,他反而被杀。易牙、竖刁:都是齐桓公的幸臣,桓公死后便作乱。 (5) 堪:当为“湛(jiān)”,通“渐”,即渍、染的意思。 【译文】 不只是国家有染的问题,对士而言也有受人熏染的问题。如果他的朋友都崇尚仁义,淳厚谨慎,恪守法令,那么他的家族就会日渐兴旺,自身也日渐安然,名声日渐荣耀,在他的官位上也能办事得当。如段干木、禽子、傅说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妄自尊大,胡作非为而又营私结党,那么他的家族就会日渐损耗,自身也慢慢走向危险,声名也日渐降低,在他的官位上办事也就没有理路。如子西、易牙、竖刁就是这样的人。《诗经》上说“必须选择所使用的染料,必须谨慎地来浸染”,就是这个意思。 |
||||
上一章:修身 | 下一章:法仪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