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魔法二宗——南辕北辙的坠亡之谜

π的杀人魔法  作者:墨殇

叶淑娴坠亡之谜的讲解会场,就放在皇冠大厦二十三层的会议室里。

这间会议室就在二十四层空储藏室的下面,二者格局完全一致。在这里讲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空间认知。

吃完午饭之后,壮观的警车车队来到了皇冠大厦。

除了安力为、倪大龙、贺科和裘处仍然眉头紧锁,其他干警全都兴高采烈。

难得这样子的休息天。上午看表演,中午裘处请客,大家撮一顿,下午又看表演,过得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大多数青年干警又找到了少年读书时秋游的感觉。

也难怪,刑警的工作实在是太紧张太沉重了。

下午两点,观众们陆续入座。

讲台已被人抬到会议室的一侧,上面摆放着手提电脑,中央位置降下了四百寸的巨大高清PVC软银幕,堪比刚才电视台专用的那个投影幕布。

观众们显得很兴奋,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

“怎么,小推理师不打算先做实验了吗?”

“看这样子好像是。不过……没有做实验的必要吧?坠亡事件的过程很简单,只是结果比较奇特,直接讲解就可以了嘛。”

“这桩案子实在古怪,像街头魔术大师克里斯·安吉尔的魔术一样神奇。我们调查了那么长时间也没能理出个头绪来。小家伙真能破解吗?”

“应该问题不大吧?蒸发事件那样的诡计不也破了吗?而且人家解决得那么简单。对他来说,推理这东西,就像是解开一个谜语。”

“我看悬。人从南窗摔下去,却落在北面的后门,还恰巧落在自己的座驾上,怎么想也觉得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来了来了,别吵了。”

这时,千行和安力为等人一同进入会议室。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千行走上讲台,安力为和裘处他们在第一排位置坐下。

“考虑到保护现场的需要,实验就不做了。在复述谜面的内容之后,我将揭开谜底。现在再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所看到的谜面。”

千行在银幕上依次播放了图三(南辕北辙)和图四(南辕北辙——二十四层平面图)。

“二十四层叶淑娴办公室的南窗碎了,玻璃散落到一楼南门前的玻璃顶上,然而我们发现,叶淑娴却落在了北门,而且尸体还恰好砸到自己的专车上。整幢大厦的玻璃窗,除了每层公用厕所有两个可以开启但人体不能通过的小窗之外,其余都是全封闭固定的,不能开启。与尸体坠落点垂直对应的A点二十四层储藏室玻璃完好,没有破损迹象。两个房间分别在南北两边,中间还隔着走廊。简单地说,叶淑娴被人打破南窗推下,尸体却落在了北门。天台装有高高的护栏,很难被自由翻越,大厦的各个位置都没有出现擦玻璃用的升降机,而别的楼层玻璃完好,没有被破坏的迹象,因此,凶手不是利用天台或别的楼层来制造这个奇迹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大厦内外的监控摄像头,竟然没有一个拍到凶手的。一帧画面都没有。问题出来了,凶手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台下开始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凶手用一个‘南辕北辙’的奇迹,对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接下来,我将先向大家说明凶手行动的全过程,然后,我再对‘南辕北辙’的奇迹做出破解。现在让我们来看一张图。这是在现场勘查警官所绘制平面图的基础上进行添加而得出的平面图,用来说明凶手的行动路线,同时解释他能够避开所有的监控摄像,而进出自如的原因。”

千行轻击鼠标,银幕上出现了下一张平面图。

“这张图标明了大厦外部所有监控的位置。为什么只标注了外部的监控而没有标注大厦的内部呢?因为我发现了大厦内部的步行楼梯是根本没有任何监控的。或许是认为没有必要,或许是不愿意增加成倍的开支。不仅如此,二十四楼的整层也没有安装监控。据叶淑娴秘书和大厦物业负责人反映,那是由于叶淑娴的特别要求。可能是出于对绝对隐私的保证,叶淑娴指令物业拆除了二十四层原有的全部监控摄像头。凶手只需要通过步行楼梯到达二十四层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大厦的外部。经过实地考察,我发现大厦外部的监控也有问题。注意到那些大块的灰色部分了吗?这些区域表示的是监控摄像头,以及当时目击者的视觉死角。而标有红色箭头的部分,就是凶手进入大厦的路径,也是他撤离现场的路径了。形成那些视觉死角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大厦东、西、北三扇门的老式构造。南面是大厦的主要出入口,东西两扇门是大厦的偏门,只有极少数在便道上停车的人会使用,北门是货物的出入口,但因为大厦里没有大型的实物商品销售公司,所以也只有几个停车在北便道的人和工作人员会使用。这三扇门都是老式的单开门构造,据我的调查,无论白天黑夜,都处于敞开的状态。由此,针对一号、七号、五号三个监控摄像头,形成了监控死角。再来看目击者。南面的目击者因为大厦的遮挡,看不见凶手的进出路线,这一点不必赘述。北面便道上,有两个目击者,他们当时的所在位置距离尸体坠落点只有两米左右,因此,北门对他们向西看的视线形成了视觉遮挡。凶手通过事先的现场勘查,找到了大厦外部的视觉死角区域,并由此决定了进出大厦的路径。”

π的杀人魔法
图10.南辕北辙(24层平面图)——路线与死角

“能提个问题吗?”安力为举起手。

“请吧。”

“首先声明,我不明白左上角,也就是快要拐弯时那个位置的C点标明的是什么东西。按照这张图上显示的情形,存在视觉死角的行动路线并没有被完美地连上呀!请看,有一个漏洞出现在从大楼的西北角和装有隔离墩的临时出口之间的一小段路上,尽管大概只有短短两米左右,可还是会被一号监控摄像头拍到呀!监控可不会像人一样眨眼哟。请解释一下,为什么监控没有拍到凶手通过这两米的区域呢?”

“那是一个障眼法。C点所标注的,是凶手所使用的,婚礼和会展上经常出现的易拉宝,它的作用,是为那最后两米制造视觉隔断。”

“请详细说明,这个隔断是什么意思。”

“易拉宝画面的内容是,以一号摄像头为视点,事先拍摄好的北部院墙并按照真实比例放大的照片。在进入拐角前,凶手先以平移的方式将易拉宝推入了指定区域,然后再以此为遮挡走入视觉死角区,从西便道进入大厦西门。反之亦然,他离开时也依靠易拉宝的遮挡来越过视觉死角的漏洞部分,最后取走易拉宝。”

“如果凶手拍过照片的话,我们不就可以调取以往的监控录像来找到他嘛!即使他是雇用别人来做到的,我们也一样可以得到线索。”

“找不到的。如果是我来拍的话,我一定也会选择站在西门后被遮挡的地方。”

“咦?好像不对哦。要拍摄北院墙,西门后的那个位置和一号摄像头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角度和透视比例的差距哦!”

“So Easy。要想消除这点差距,通过图片后期软件Photoshop‘自由变换’功能中的‘透视’就可以进行完美的变形调整。”

“原来如此。可是,凶手在便道上放置易拉宝,不怕会被走过来的保安或工作人员发现吗?”

“不怕。凶手对大厦内保安的工作规律做过极其细致的事先调查。清晨五点,西便道上绝不会有人。”

“可北便道上不是有个车管员吗,他可是目击者之一。”

“车管员只能看到叶淑娴的尸体。他的视线被打开的北门挡住了,连凶手这个人都看不到,又怎么看得到易拉宝呢?”

“对哦,忘了,是北门挡住了……但是万一他来回走动……”

“没有关系。易拉宝的放置是有讲究的,画面正对着一号摄像头,也就等于侧面对着那个车管员。只要他不走到近前,是不会觉察的。他的座位就在北门旁,清晨五点,几乎不会有车子来停,他没有理由来回走动。”

“说得也是,”安力为点头道,“另外……关于‘南辕北辙’的诡计,我有一个设想……”

“说说看。”

“有没有可能那根本就是由两个人配合完成的,一个人在二十四层叶淑娴办公室负责敲玻璃,另一个在天台把人推下?”

“不可能。首先,楼顶天台高高的铁丝网很难翻越,而且就建在边缘上,即使凶手努力背着叶淑娴成功地翻越了护栏,也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凶手对地形了如指掌,不会不清楚这一点。此外,即使动用特殊的装置来把她抛出去,也无法保证尸体正好落在她的专车上。其次,同伙不可信,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风险。精明的凶手都会选择独立完成任务。谋杀叶淑娴这样的事情,也是如此。”

“虽然不容易,但是翻过天台护栏来完成任务,也不能说是完全做不到的吧?”

“勉强可以,但起不到相同的震惊效果。别忘了,凶手乐于展示自己高明的手段。他乐在其中。”

“这是否意味着凶手是个疯狂或者心理变态的表现主义者呢?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行为艺术?”

“他不是。凶手是个极其理性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由于疯狂,而是理性的需要。解释为疯狂,是一种模糊概念的方式,当然这相对容易,在此次的案件侦破中,我们需要和他一样理性而清晰,应选择更难的推理方式,尽量必须避免模糊。”

“明白了。”

“好,下面我将揭开‘南辕北辙’之谜的谜底。”

全场鸦雀无声。

“图上的B点,垂直对应于南门,被我们认定是打碎玻璃的位置,而A点,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与地面上的尸体坠落点垂直对应的虚拟参考点。A点的玻璃完好无损,因此我们认为B点就是叶淑娴受到外力推搡破窗而出的位置,只是我们暂时还无法找到尸体在半空中飞到北门去的原因。现在,是时候来打破这个谬论了。与前者一手炮制出嘉宾当众蒸发的事件相同,凶手的思维方式是——偷换概念。令人匪夷所思的‘南辕北辙’之谜的谜底在于……叶淑娴被推落的真实位置……不是B,而是A。”

一语既出,观众席上顿时开了锅。

所有的干警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么可能?难道我们的现场勘查出了错?”

“绝对不会。A点的玻璃根本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凶手是怎么让被害者穿过玻璃,坠落高空而亡的呢?”

“穿过玻璃?开什么玩笑?哪怕就是那个创造奇迹的魔术师安吉尔也没有办法做到吧?”

“魔术只是障眼法。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谋杀啊!”

“对呀!这不是更诡异了吗?难道凶手真的有什么魔法吗?”

“不可思议。”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千行没有马上做出回答,只是平静地看着大家。

他的眼神犀利而深邃,似乎可以看透大家心里的乱象。

不久,议论声逐渐平息下来,大家仍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讲台之上。

千行再次开口:“现在,让我来解答你们心中的疑惑。之所以大家如此细致的检查,都没能看出A点的真实价值,并不是因为现场勘查的警官存在失误,而是因为你们‘看不见’,偷换了概念。那么,他偷换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让你们全部都相信,这些玻璃是固定的。这些玻璃和整幢大厦里其他办公室的玻璃一样,原本就是固定的,而当我们在勘查的时候它们也处于固定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始终固定的。问题就在这里。它们并不是始终固定的,A点的玻璃,被凶手做了手脚。它是可拆卸的,并且只在作案完成之前有效,在达到目的之后,它又被凶手用玻璃胶封上,恢复了固定状态。因此,A点的这块可拆卸的玻璃,就是破解‘南辕北辙’之谜的谜底。请大家起身走到二十四层储藏室的窗边,亲眼看一下。”

大家纷纷起身上楼,走到储藏室里检验窗户。

可以清晰地看出,用来连接玻璃与窗框的介质确实是玻璃胶。

虽然如此,可大家仍不明白千行的意思。

“没人发现的细节是,整幢大厦的玻璃安装都是通过橡胶条来固定的,这儿用的是玻璃胶。介质完全不同。那么,既然凶手做了手脚,为什么没有被我们发现呢?因为凶手把二十四层全部玻璃与窗框的介质都换成了玻璃胶。所有进行现场勘查的人,都只想到了跟临近的玻璃进行比对,至多是与整个楼层进行比对。却没有人想到,破解的钥匙,是需要和下一层,乃至整幢大厦的玻璃来比对。为了掩盖这一块玻璃的秘密,凶手偷换了整层玻璃的橡皮圈。为了掩盖一棵树的秘密,他建造了一片森林。”

众人又回到二十三层会议室的窗边细看。

果真如此。

“我还是不太明白,请详细说明一下吧。”观众席上有人发话。

“嗯。凶手实施偷换概念的行动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准备工作阶段,将二十四楼整层玻璃与窗框之间的原有橡胶条全部拆除,同时A点的玻璃也被拆除,形成了杀人所需的悬崖。然后,他使用玻璃胶将除了A点的其余玻璃全部进行永久固定,A点玻璃临时用东西顶住,处于可活动状态,剩下的玻璃胶则放在桌上备用。

“第二步,等待阶段,从A点扔个矿泉水瓶下去,找到垂直的落地点,再将叶淑娴的专车放置在这个点上,自己则到达B点的玻璃窗边,等待五点的到来。

“第三步,实施阶段,时间一到就用工具立即砸碎B点玻璃窗,然后以最快速度奔向A点,并将叶淑娴推下。两个动作之间只需要五秒钟。

“第四步,善后阶段,将A点的玻璃装回窗框内,用剩余的玻璃胶进行固定。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凶手就通过步行楼梯和盲点区域,顺利地撤离了现场。当然,他不会忘记带走那块易拉宝。实施犯罪的整个过程动作迅速,衔接流畅,完美无缺。”

会场一片死寂。

人们眉头紧锁,各自按照自己的想象,努力还原着真实的情形。

“这就是‘南辕北辙’之谜的核心部分。我知道各位的心里一时还不能接受这样的解释,对于各种细节仍心存疑虑。下面是提问的时间,我将一一解答各位的困惑。谁先来?”

贺科先开的口:“叶淑娴被劫持后的一天半之内,被藏在哪里呢?如果凶手是动手的当天将她送入皇冠大厦,好像不太容易,因为将被害者送到二十四层的同时,凶手还必须完成另一个任务,那就是将她的专车准确地停到那个指定位置。从早上四点开始,车管员就上班了,会一直坐在北门口,这个时候停车就会被看见,还必须打交道。这明显不合适。如果是夜晚的话就不同了,因为车管员下班了。难道……从被劫持的那个晚上开始,叶淑娴就一直被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吗?”

“猜对了。关在别的地方太危险。这叫……灯下黑。调取十一月九日晚上的监控,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所有车辆都必须经过南门外的喷水池才能进入,监控上一定有记录。因为是叶淑娴的专车,所以当时保安并不会因为觉得奇怪而上前盘问。大厦里加班赶夜工的公司不少,所以叶淑娴有没有出来,也没有人会关注。”

“凶手有叶淑娴办公室的钥匙吗?”

“他使用叶淑娴身上的钥匙,因为他是荣家人,对此很熟悉。”

“你的意思是,凶手把她扔在办公室里就立即走了吗?”

“是的。不过,他还需要为后天的行动做一些准备工作,然后才能走。准备工作分为几点。一是拆除二十四层玻璃窗的橡胶条,再用玻璃胶重新安装好除A点玻璃之外的所有玻璃窗。二是A点的玻璃窗和垂直落点是这样处理的。去除橡胶条之后,他打开A点玻璃,并扔下矿泉水瓶,然后将玻璃装回去,暂时保持嵌入窗框内的状态。为了不被风吹倒而导致玻璃破碎,我想他会使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条做一个临时性的固定框架。三是被麻醉的叶淑娴此时快清醒了,凶手会在叶清醒之前将她五花大绑,并固定在椅子上。然后在她嘴上贴好严实的胶条防止喊叫,最后在她头上套上黑色的纯棉透气布袋,使得叶淑娴一直处于黑暗状态而失去脑垂体的自然平衡。四是将叶淑娴专车停入指定位置,他收走矿泉水瓶。做完了这些,凶手就可以收工了。另外,还有一点准备工作是在从前的某一个白天已经做好的,那就是拍摄北便道院墙的照片,出入手法和现在差不多。”

“也就是说,对于叶淑娴,凶手在这一天半之内就彻底撒手不管了吗?不怕她会饿死吗?”

“一天半的时间,饿不死人。”

“他也不怕期间有人前来而发现吗?比如说秘书来拿个文件呢,或者保安来检查?”

“不怕。叶淑娴的公司规定,在休息时间职员不准进出办公室,必须有她的亲口准许才能通融。这是公司为了某些业务的保密而制订的规章,每个员工都签过保密协议,因此没有特殊原因是不会双休日出现在工作场所的。凶手正是利用了这个制度。劫持叶淑娴并将她关进办公室是在周五晚,而杀死她是在周日清晨。此外,由于同样的原因,叶淑娴曾不止一次地向物业严重声明过,绝不允许保安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自由进出公司所在的二十三和二十四层。因此,只要在休息日之内,这两层里绝对无人。”

“真是无懈可击的人啊!谢谢你的解答。”

倪大龙接着问:“请问,让叶淑娴的尸体落在她自己的车上,这一点对于凶手来说,很重要吗?”

“很重要。这是凶手自鸣得意的神来之笔。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奇迹效应。只有创造出足够令人咋舌的奇迹效应,才能有助于迅速扩大他所要制造的恐慌气氛。我之所以将这两个事件合称为魔法二宗,就是因为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还记得那个恐怖童谣吗?虽然我并不认为凶手需要严格执行这首童谣的杀人步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凶手的目标不是一个人。”

“停车的时候不是很危险吗?即使监控拍不到他的面孔,停车的时候他就不怕被人偶遇吗?凶手的胆子也太大了。”

“不。假如真的点儿超级背,遇到了保安,他只需解释叶淑娴喝醉了就可以,虽然一露脸就相当于行动失败,但还不至于会暴露他的杀人计划。他是头狼,完全可以从长计议。根据凶手事先的了解,遇到保安的概率不大。”

安力为又一次发问:“还有一个同样很奇怪的现象,我想请教一下。在现场指纹的采样中,除了叶淑娴自己的,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荣家人的指纹,但别人的指纹又是有的,这应该怎么解释呢?如果凶手在离开前擦除了现场的指纹,又如何做到保留别人的指纹呢?”

千行笑了:“凶手没有擦除指纹,他不必擦除,因为他始终戴着手套。本案中的凶手,是一个善于把准备做在前面的人,他永远都不会在事后才来擦屁股。此外,在这里,他事后也不会有充足的时间来擦除指纹。尸体落地之后,保安马上就会上来检查,也会有人报警。对他来说,撤离现场所允许的时间不多,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来完成。”

“从凶手在B点打碎玻璃后跑到A点,你说五秒钟就够了。我认为这个算法不太对,重要的是,从凶手在B点打碎玻璃后一直到在A点完成推下叶淑娴的动作,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这其中包括了解开捆绑叶淑娴身上的绳套的时间。要解开一个五花大绑的绳套,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吧?如果他因此而拖延了时间,逃离时就加大了被堵截的危险。况且叶淑娴被松绑后,一定会挣扎。他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千行,你怎么看?”

“牤牛结。”

“牤牛结?”

“对。一种足以捆住牤牛犊子的特殊绳结。在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中,有斗牛的民俗。这其中有牛与人斗,也有牛与牛相斗的。大家知道,牤牛犊子是极其凶悍、桀骜不驯的种群,尤其是被选作斗牛的那些。如何在牛狂躁暴怒而难以管制的时候拴住它,就成了一大难题。而且,光勒紧还不行,人们还需要让这头被捆绑的牛犊子在围栏被打开时的一瞬间,‘定向’地冲向围栏内。只有这样,人才不易被松绑后的牛所伤害。于是,人们通过实践和智慧创造出了这种牤牛结。使用这种结所产生的捆绑效果非常牢固,牛越挣扎,绳扣就会越加勒紧。最神奇的是,当人们将五花大绑的牛犊子对准牛栏时,只需要向后一抽,牛就完全被松绑了。牛只会往前跑,就上了圈套。”

“你的意思是,凶手就是那样轻松地一抽,然后就将叶淑娴踹下了悬崖?嗯,那倒是有两三秒钟就够了。”

“是这样。”

“不对,牛看不懂这是活结,叶淑娴难道也看不懂吗?难道在一天半之内,她都是被这种活结捆绑的吗?”

“别忘了,她始终被蒙着头。”

“哦……对哦。”

“不过,我不认为凶手在叶淑娴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使用的是牤牛活结。这样做仍然存在风险,精明的凶手不会冒风险。在关押叶淑娴的期间,他会使用死扣。活扣是在开始行动前改过来的。”

“明白了。”

坐在后排的神探亨特李晃着脑袋站起来:“您刚才说凶手是提前一天半把二十四楼整层的玻璃橡皮圈都换成了玻璃胶,而A点的那一块玻璃是作案之后封的,对吧?叶淑娴坠亡之后,目击者打电话报警的同时就派了两个保安上来检查,距离尸体坠落只有五分钟间隔。当时门是锁着的,他们没有进去,但守住了门口。又过了十分钟后我就来到了现场,后来其他的警官也都陆续到了。也就是说,凶手只有五分钟时间来善后和离开二十四层。在我们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别的玻璃胶无疑都已经干了,但是,A窗的玻璃胶根本没有可能那么快干的嘛!刚糊上五分钟,肯定还是软乎的嘛,不是很容易被我们发现吗?用手戳一下就可以了嘛。”

“问题是,你用手戳了吗?”

“这……”

“你没有,别人也一样没有。为什么不戳一下呢?因为你们都是警察,必须执行保护现场的条例。出于保护现场的要求,警察只会触碰他们认为可疑的东西。在洞悉凶手的思路之前,大家都认为所有的玻璃窗是一样的,不存在可疑之处。也就是说,‘用手戳一下’,是被大家认为根本‘没有理由’去做的动作。违反了条例,将被视为破坏现场的行为。虽然现在我们明白,当时戳一下是对的,可在当时,有谁会想到吗?实话告诉您,当时即使我在现场,也不会贸然地用手去戳一下。凶手很清楚这一点,这是我们的心理漏洞,无法避免。”

裘处抓住了千行的话尾:“据我所知,一直到昨天之前,你根本就没有到过这个犯罪现场。而你刚才也说了,即使你在现场,也不会因为窗边的玻璃胶而感到可疑。那么,你究竟是怎么想到凶手使用了这样一个巧妙的方法呢?是什么因素使得你将这块玻璃和其他楼层的来进行现场比对呢?对你来说,破解‘南辕北辙’之谜的金钥匙是什么呢?”

“对我来说,破解‘南辕北辙’之谜的钥匙,就是‘蒸发’之谜本身。两桩相互连续的事件,是同一个人所为。而在这两个事件当中,凶手又使用了同一种心理欺诈方式——偷梁换柱。由于很久以前就破解了‘蒸发’之谜,我获得了充足的时间去揣摩凶手的心理,因此在来到这个现场之前,我就已了解了他通过欺诈对警方进行误导的理念。于是,带着对这个理念的充分认知,我再来勘查这里的现场,很容易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很好,既然已经抓住了凶手的心理,那么关键的玲珑屋密室杀人之谜也距离破解不远了吧?”

“抱歉,我不这样认为。对方是超一流的凶手,同样的手段,不会使用第三次。他仍会保持自己所擅长的心理欺诈风格,但将不再是‘偷换概念’这一种理念了。”

“是吗?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侦破并不会因为魔法二宗的破解而顺利?”

“是的。我的有效一击,必定引起对手的高度警觉。这就是我将蒸发之谜隐瞒到现在的原因。现在我出击了,侦破工作不但不会顺利,而且将因为凶手的警觉而难上加难。”

“我们应该立即锁定并全面监控嫌疑人林念祖吗?”

“不,再等等,我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证实。本案的侦破,还有三个环节。一、玲珑屋密室杀人的手段;二、坐实凶器与凶手联系的证据(这一点最重要,是逮捕林念祖的法理依据);三、推翻他的不在场证明。三者缺一不可。”

“犯罪动机呢?应该有四个环节吧?”

“动机很明显,夺取至高权利,我们要想获得口供,就是逮捕之后的事了。”

上一章:第一节 下一章:第三节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