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双全的太后

乾隆制造  作者:李正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同年年底,乾隆封母亲钮祜禄氏为圣母皇太后,尊号“崇庆”。乾隆的外公,钮祜禄氏的父亲凌柱当时还在世,乾隆大手一挥,给凌柱封了个一等公爵。光凌柱是一等公还不够,乾隆还追封凌柱的父亲吴禄、祖父额宜腾为一等公。当年额亦都家族不是代代一等公吗?现在我母亲家的这一支钮祜禄家族,也得是代代一等公。父皇不给,朕给。

崇庆皇太后,曾祖父额宜腾、祖父吴禄,俱追封为一等公;妻俱追封公妻一品夫人。父,现任四品典仪官凌柱,封为一等公;妻,封为公妻一品夫人,世袭罔替。[见《清高宗实录》卷六,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除此之外,乾隆还给外公凌柱升了官。他把凌柱升为从一品的内大臣,清朝宫廷侍卫处的二把手。此外,像什么许紫禁城骑马之类的特殊优待和荣誉,也都不吝送出。乾隆的封赏理由是什么呢?

外祖凌柱之先人,世敦淳朴,克笃忠诚,积厚流光,惠及后裔。诞育我圣母皇太后,播懿德于宫闱,懋坤仪于邦国。[见《清高宗实录》卷七,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朕外公这一家,代代都是老实人,生养朕的母亲钮祜禄氏更是母仪天下,朕怎么赏都是应该的。

就凭乾隆对外公的慷慨,我们能想象到,“章总”对母亲钮祜禄氏只会更好。史书记载:

纯皇侍奉孝圣宪皇后极为孝养,每巡幸木兰、江、浙等处,必首奉慈舆,朝夕侍养。[昭梿:《啸亭杂录》卷一,《孝亲》,中华书局,1980,第21页。]

乾隆对钮祜禄氏可谓超级孝顺,自己出去旅游,肯定会带着母亲一起。

乾隆一生曾6次南巡,5次东巡,4次回东北老家,48次到热河行猎。在钮祜禄氏去世之前,乾隆不管到哪儿,都要带着母亲一起,让老太太跟着自己去感受各地臣民山呼万岁。钮祜禄氏活到了86岁,想必老太太的身体是相当好的,对她而言,外出旅游只会是消遣,而不是折磨。

不过有意思的在于,钮祜禄氏因为年轻时过过苦日子,偶尔乾隆想给钮祜禄氏整些有意思的、符合自己审美的雅致景观时,钮祜禄氏往往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乾隆二十年(1755)清明节前后,圆明园的桃花开了。可能是有工匠专门修剪过枝丫,总之,景色不错,乾隆就邀请母亲一起来赏花。结果,钮祜禄氏看了许久后,忽然和乾隆说:比起桃花,我还是更喜欢园外农田里的小麦。

像这种太后和皇帝之间的家长里短,我们如今是怎么知道的呢?主要还是这事发生之后,“章总”忽然来了感觉,写了首诗,把这件小事给记下来了。诗的名字也很直白,叫《御园仲春恭奉皇太后赏桃花之作》。诗里写道:

雨后园林霁景披,山桃灼灼发琼姿。

…………

懿情别有承欢处,指顾连塍绿麦滋。[弘历:《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七,四库全书本,第25页。]

钮祜禄氏的心态可能也很微妙——我已经是太后了,我已经是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女人了,我也知道桃花很美,但我很清楚,桃花再美也和我没关系,真正能让我内心安宁的,还是园外那不起眼的庄稼。

可老太太越是这样,这当儿子的,就越想给老妈整点“上档次”的。从钮祜禄氏60岁的生日庆典上就能看出来,因为庆典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章总”式的喜庆风格。

乾隆十六年(1751),钮祜禄氏过六十大寿时,乾隆就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什么叫作“砸钱”,我们此处只举一个例子。

钮祜禄氏平时住在畅春园,但寿礼庆典要在紫禁城办,中间有差不多4个小时的路程。那这4个小时的路程应该怎么办呢?让老太太提前坐轿子去紫禁城等着吗?乾隆说:不行,老太太爱住哪儿就住哪儿,过生日也不能惊扰她。这样吧,在庆典开始当天,请老太太从畅春园出发。老太太爱看戏,咱们就在这一路上铺满各种戏台子,天南地北的全都有,到时候老太太爱看什么就看什么,让她慢慢走。史书记载:

乾隆十六年届六十慈寿,中外臣僚纷集京师,举行大庆。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外之高梁桥,十余里中,各有分地,张设灯彩,结撰楼阁。天街本广阔,两旁遂不见市廛。锦绣山河,金银宫阙,剪彩为花,铺锦为屋,九华之灯,七宝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状。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庆典》,中华书局,1982,第9-10页。]

本来街面还挺开阔,戏台子一搭,路就变挤了。真等钮祜禄氏要从畅春园出来时,还得专门安排人员在前面开路,不然轿子不好走。

那谁来给太后开路呢?朕来,朕亲自为太后开路过寿。据记载:

二十四日,皇太后銮舆自郊园进城,上亲骑而导,金根所过,纤尘不兴。[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庆典》,中华书局,1982,第10页。]

这排场可太大了,乾隆亲自在前面开路,京城里则:

文武千官以至大臣命妇、京师士女,簪缨冠帔,跪伏满途。[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庆典》,中华书局,1982,第10页。]

路上跪满了人,场面极其宏大。

钮祜禄氏本人肯定是很开心的,只是钮祜禄氏骨子里是节俭的,她认为六十大寿庆典过于铺张浪费了,所以钮祜禄氏主动要求乾隆以后别搞那么隆重。钮祜禄氏七十大寿时,庆典简单了一点。不过乾隆真想干什么,钮祜禄氏也拦不住。于是,钮祜禄氏八十大寿时,场面比六十大寿更高了一格。

有趣的是,因为钮祜禄氏比乾隆大19岁,所以,钮祜禄氏过八十大寿的前一年,恰好乾隆过六十大寿。六十的儿,八十的妈,放到今天都算是大喜事,放到200多年前的清朝,更是令乾隆龙颜大悦。如此喜事,不光朕和母亲开心,天下人都得开心。朕决定,天下百姓免税一年。

今年朕六十诞辰,明岁恭逢圣母八旬万寿,普天忭祝。庆洽频年,尤从来史册所未有。是宜更沛非常之恩,以协天心而彰国庆。……着自乾隆三十五年为始,将各省应征钱粮,通行蠲免一次。……按各省额赋,均匀搭配,分三年轮免。[见《清高宗实录》卷八百五十,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初一日。]

“章总”的用意很简单:老太太过生日,朕不仅要让母亲大人开心,朕也得让全天下的人都念着老太太的好才行。

钮祜禄氏这一辈子,能有乾隆这样一个儿子,真是非常幸运了,即便有一两个要求,钮祜禄氏提了,乾隆没答应,我们也可以理解。纵观乾隆的所作所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章总”是个大孝子,钮祜禄氏毫无疑问是清朝历史上最幸福的太后。

能有乾隆这样的儿子,钮祜禄氏自己也很感念。就像她临终前所表现的那样,场面是非常温暖且感人的。

乾隆四十二年(1777)的正月,钮祜禄氏86岁了,乾隆也已经67岁了。二人虽说是母子,其实也已是两个老人了。元宵节的前夜,钮祜禄氏身体不舒服,乾隆连忙赶到母亲身边照看,让太医进药,自己也跟着一起吃了晚饭。之后,钮祜禄氏在明知自己病情越来越重的情况下,在乾隆每次来问安时都装作自己很好。不久后,正月二十三日子时,86岁的钮祜禄氏没能熬过去,来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67岁的儿子乾隆守在钮祜禄氏的病榻边。

钮祜禄氏在临终前忍不住跟儿子说了好多话,如:

予以薄德,只膺昊苍眷佑。列圣笃祥,诞育帝躬。[见《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十五,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钮祜禄氏很谦虚,她说自己的道德修行不够,配不上如今享有的这一切,只因上天保佑她,才让她有了“章总”这样的儿子。之后,她回忆了他们母子这几十年的朝夕相处、各地巡游:

视膳问安,晨夕靡间。每当巡幸所至,必掖辇同行,亲见亿兆呼嵩。尊亲并笃,合万国欢,以天下养。[见《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十五,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在封建社会,很多事只能男人上,女人帮不上忙,尤其是她这个天子儿子。钮祜禄氏也知道,很多事她根本帮不上忙,但她还是担心。她说:

皇帝……平定准夷回部,广拓幅员,而近年征剿两金川,宵旰焦劳,运筹五载,大功幸得告成。皇帝之心始宽,予怀亦因以大慰。[见《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十五,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钮祜禄氏亲眼见证了乾隆在平准、平回、两征金川的那些年里每天过的是什么日子,当妈的心疼儿子,却帮不上忙,等大功告成了,钮祜禄氏的心才安定一些。只不过钮祜禄氏心里安定的理由并不是什么开疆拓土之功,而是看到儿子终于不用再为战事焦虑了。

最后,钮祜禄氏嘱咐乾隆说:

予寿已八十有六。母仪尊养,四十二年,……今予福寿考终,夫复何憾?惟念皇帝孝思肫笃,……今大故忽婴,虑必过于悲痛,宜勉自节哀,勿致稍毁,惟当以国事为重。……其丧制悉遵典礼,皇帝持服,当依以日易月之制,二十七日而除。[见《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十五,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妈妈活了86岁,当了42年的太后,已经享过太多福,没有遗憾了。只是皇帝你呀,妈妈走后,你不要太难过,要以国事为重,按理说你得守孝服丧27个月,妈妈不要你那么累,以日易月,你守孝27日就好了。

说完已是二十三日丑时,钮祜禄氏撒手人寰了。

看到母亲去世,67岁的乾隆痛哭流涕,情难自已。史书记载:

皇太后崩。上哀痛号呼,擗踊无数。摘冠缨,易素服,命备黄舆,恭奉大行皇太后还宫。上哭无停声,……辰刻,大行皇太后黄舆至慈宁宫。上剪发、服缟素,跪迎于永康左门外,亲扶安奉大行皇太后于慈宁宫正殿。礼部奏奉升梓宫吉时,豫陈仪驾。张幕,设供。届时,大行皇太后大殓,一切仪服隆备,尽礼尽诚。上痛哭失声,擗踊不已。[见《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十五,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擗踊不已”,就是说乾隆当时哭得浑身发抖,不停地拍胸。

钮祜禄氏是在二十三日凌晨过世的,而乾隆从当日的凌晨到黄昏,一直守着钮祜禄氏哭个不停。他一口饭不吃,一口水不喝,旁边的大臣劝不动,只能跟着乾隆一起哭。

自中夜迄日暮,上哀恸深切,水浆不御。群臣环跪,恳上节哀。上悲不自胜,左右皆感泣,莫忍仰视。[见《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十五,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最终,乾隆一边忍着悲伤,一边布置丧礼。太后说让朕只守孝27天,可朕当初给父皇守孝守了100天,朕不能这么对太后,朕也得守孝100天。第二天,乾隆找来大学士,对他们说:太后过世了,按规矩,应该你们这些大学士给太后商议谥号,可朕的心太疼了,朕等不了你们了,朕亲自给太后取一个“圣”字当谥号可以吗?

朕心哀痛,不能稍释。敬稽典礼,宜隆谥号,以表尊崇。第至德难名,实非臣下拟议所能切当。朕欲亲尊为孝圣宪皇后。其令大学士、九卿、公议可否如是?[见《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十五,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大学士们此时又能说什么呢?最后,钮祜禄氏的谥号就定为了我们熟悉的孝圣宪皇后。

在为钮祜禄氏守灵的第一天夜里,乾隆守着棺材,望着星空,写下了可能是他这一生中最为优美、感人的句子:

此后谁怜我,向前止任其。[弘历:《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二,四库全书本,第20页b。]

这世上再也没有怜惜朕的人了,之后的路,朕只能一个人走了。

守孝百天之后,清高宗乾隆正式护送钮祜禄氏的棺椁葬入泰东陵地宫。清朝最长寿的皇太后——崇庆太后,我们熟知的孝圣宪皇后、熹贵妃,那个雍亲王府的格格、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就此入土为安。

回首钮祜禄氏的一生,从大姓寒门到清朝太后,她这一辈子尽管只有乾隆这一个儿子,但也非常幸福。从她临终前所说的话,我们也能看出,她这一辈子,真的没有遗憾了。

与影视剧中母子二人相互猜忌的情节不同,钮祜禄氏晚年和儿子乾隆在一起的那段日子,舐犊情深,令人动容。

祝全天下的妈妈身体健康。

上一章:母以子... 下一章:苏培盛...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