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哭

千年一叹  作者:余秋雨

在耶路撒冷的哭墙前,巧遇几个来以色列学习沙漠滴灌种植的中国农民企业家。他们认出了我,对我说:犹太人在哭墙前都眼泪汪汪,我们中国人见到万里长城却很少流泪,是不是我们的民族感情不如别人?

我说:不。

他们奇怪地看着我。

我说:犹太人失去国土两千年,见到一堵残留的老墙当然要哭,但中国人从来没有失去过国土。泱泱大国使我从容,茫茫空间让我放松。因此,见到长城,我们不哭。

一个民族的集体心态,是由环境和经历塑造成的。对此,谁也没自豪或自卑的理由。但是,对于那些比较陌生的集体心态,我们却有一份体谅的责任,看看有没有可能从远处提出一点建议。

我在耶路撒冷的街道间走走停停,踩踏着它的每一缕神圣和仇恨。心里一直在问,它该从哪里走出困境?

这个问题很尖锐。眼前,考古挖掘还在大规模地进行。我到考古现场一看大吃一惊,一座城门底下还压着一座城门,原来每次毁城都是一种掩埋,以后的重建都是层层叠加。那么,一个个“圣殿”挖掘出来,测定的年代都会令人咋舌,会不会给现实的纷争又带来新的依据?

在我看来,一切古迹只有在消除了火气之后才有价值。如果每一个古迹都虎虎有生气地证明着什么,表白着什么,实在让今天的世界受不了。

妻子在旁边说:“耶路撒冷最好成为一个博物馆。”

耶路撒冷太大,不可能整个成为一个博物馆,但它的种种遗址、古迹、圣迹,却有必要降低对峙意涵,提升文化意蕴,使人们能够愉快欣赏。这种说法好像很不切实际,但想来想去,没有更好的路。

在这一点上,我突然怀念起佛罗伦萨。在那里,当人们不再痴迷战火,许多宗教题材也就经由一代艺术大师的创造,变成了全人类共享的艺术经典。从此,其他重量不再重要。

千年一叹

把历史消融于艺术,把宗教消融于美学。这种景象,我在罗马、梵蒂冈、巴黎还一再看到。由艺术和美学引路,千年岁月也就化作了人性结构。

如果耶路撒冷也出现了这个走向,那么,犹太朋友和阿拉伯朋友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健康、美好。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日,耶路撒冷,夜宿Renaissance旅馆

上一章:寻找底线 下一章:幽默的...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