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成吉思汗

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  作者:陈舜臣

兼并六国其实并不全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秦国原本就国力强盛,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在思考秦始皇的为人时,不禁令人想起秦国在他登基数百年前的建国历程。

秦国算是新兴国家。秦国地处西北,相较于一直在中原的各诸侯国,因侍奉周天子获得伯爵侯爵之位,被授予封地,秦人则是因为护驾有功才得以跻身诸侯国之列。西北之地不过是因为秦人擅长畜牧,周天子就随手分封给了秦国。

也就是说,秦国原本就带有许多游牧部落的特色。所以,秦国的国君也具备鲜明的游牧部落首领的特征,与后来出现的成吉思汗还有帖木儿有几分相似,都是绝对的独裁者,不允许别人违抗自己的命令。

游牧民族通常会带着牛、马、羊不断迁徙。如果遇到分岔的路口,首领要向东走,民众就不会说要往西走。独自往西走的话,只能在草原上饿死。整个部落都要听首领的命令,自然认定首领无所不知,在他的率领下行动。

倘若目的地没有给羊吃的草,羊群和放羊的人就都会饿死。部落每个人的命,都攥在首领手中,如果首领无能,也就害惨了跟随他的人。所以,首领要能通过云的状态判断出附近哪里五天之前下过雨,水草丰美,现在带着羊过去正好能吃个饱。

首领还要能够听出旅行者的话中虚实,选取必要的信息。要做到这些,需要聪明的头脑、丰富的经验,还要有一定的天文学知识。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首领。

游牧部落的首领虽是独裁者,但不代表子民们会反对独裁。正相反,他手下的子民也希望他实行独裁统治。按照首领说的做就不会挨饿,还可以打胜仗、分战利品,大多数人都是自愿跟随首领的。

成吉思汗就是这样的一位首领。成吉思汗出身于没落贵族,他年轻时没有朋友也没有仆人。但是在他得势之后,人们纷纷跟随他,军队的势力也随之壮大。

跟着成吉思汗可以吃饱饭,打胜仗,分到成堆的战利品,追随他的人自然越来越多。这当中有土耳其人、斯基泰人,形形色色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很快就集结成了庞大的势力。而且,这些人都甘愿听命于成吉思汗的独裁。

秦国也有这样的倾向,秦始皇的每一代祖先都是独裁者。而在秦国这个国家所感受到的游牧部落的特质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利字当先。只要他们认为一个东西好,才不管是否名正言顺,统统都收为己用。

成吉思汗也是这样。只要擅长作战,哪怕是敌人也可以收编。只要擅长处理财政,不是蒙古族也没关系。实际上,蒙古的重臣基本都是西域人。成吉思汗手下那几位名叫穆罕默德的大臣都是穆斯林,而中书令耶律楚是契丹人。成吉思汗任人唯贤,便带有利字当先的色彩。

秦国也有这样的传统。比如那位有名的孟尝君。他身为齐王的侄子,是宗室贵族,颇有名望,手下云集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公元前299年,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想将孟尝君收为己用,孟尝君便带着手下的人来到了秦国。但是秦昭襄王身边的人十分嫉妒,便挑唆秦昭襄王打消这个念头:“孟尝君可是齐王的侄子,恐怕是佯装效忠我国,实则为齐国谋取利益。”

秦昭襄王觉得这话有道理,但他也不想就这样放孟尝君回国。这样的贤才,如果不能为己所用,还不如杀了他,让别的国家也得不到他。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不久孟尝君就被抓了起来。

孟尝君不愿坐以待毙,于是开始思考脱身之计。在此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戏剧化的事,人称“鸡鸣狗盗”。

为了营救孟尝君,他手下的人思前想后,决定从秦昭襄王宠爱的女子入手。这位女子要求的报酬是一件狐白裘。狐白裘就是用狐狸腋下的白毛制成的披风,要一千只狐狸的白毛才得一件,极其珍贵。虽然孟尝君把这件披风带到秦国,但却已经献给了秦昭襄王。

孟尝君手下有不少能人,其中就有一个名叫“狗盗”的神偷,“狗盗”的名声源于他擅长模仿狗叫。为救孟尝君,这个人把献给秦昭襄王的狐白裘偷了出来,又转送给了那位女子,孟尝君也因此得以释放。

重获自由后,孟尝君连忙启程回国。谁知秦昭襄王又反悔了,命人去追赶孟尝君一行人。孟尝君一行人逃至函谷关,正赶上半夜城门紧闭。按照当时的规定,要等鸡打鸣了才能开启城门。孟尝君手下人才济济,不仅有神偷,还有善于模仿动物声音的人。这人灵机一动,模仿鸡打鸣的声音。守城的士兵听到鸡叫声打开城门,孟尝君就此顺利脱身。

只要是有用的人才我都要用,才不管他是齐王的侄子还是谁。如果不能为我所用,我就要杀了他。这就属于游牧部落那种利字当先的想法。秦国每一代的国君都和游牧部落的独裁君主非常相似,百姓也愿意接受统治者的独裁,并寻求统治者的指示。秦始皇也正能满足百姓的这种期待。

据《史记》记载,秦朝建国是由尉缭计划,李斯执行。尉缭是大梁人[大梁,魏国都城,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他曾为秦始皇相面: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秦始皇这个人,高鼻梁,细长眼,有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刻薄寡恩,心如虎狼,处于穷困潦倒时能甘愿为人之下,得志时也容易反过来咬你一口。”

有人说尉缭姓尉名缭,也有人说尉缭是官衔名称。这个人物是否真实存在还未可知,但《史记》称秦始皇非常中意尉缭,常让他陪伴在自己左右,准许尉缭的吃穿用度都和自己一样,并对对他非常谦逊。秦始皇为一个外来的大臣做到如此地步,但尉缭十分感谢秦始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的同时,仍觉得秦始皇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真有必要的时候搞不好还会对你卑躬屈膝。

卑躬屈膝并不代表这个人很老实,正相反,他若是得势就要“食人”。他可以向你下跪,也可以残忍地杀害你。他可以谦逊到尘埃里,也可以狠狠把你踩在脚下。想到这里,尉缭丢下一句“不可与久游”便想速速逃走,但是秦始皇又拦住他不让他走。

尉缭想逃走,一定是因为发现了秦始皇现在对自己客客气气,将来也有可能翻脸不认人。他或许还预感到秦始皇会因为这种特质,变成整个天下的统治者。

上一章:秦始皇... 下一章:频繁遇刺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