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支撑秦国的法家思想
儒家精神的缺失

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  作者:陈舜臣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史记·七十列传·李斯列传》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提倡各类学说和思想,与他人展开论战,史称“百家争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自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

为了复兴周朝的礼乐,孔子煞费苦心,以先王之道,即以周朝的王道统治为理想境界,反对当世的统治手段,试图恢复礼的秩序。并且可以猜想,是由孔子弟子当中的子夏或是子游等人的思想,孕育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就此产生了一位稍早于秦始皇登上历史舞台上的人物——荀子。

荀子经常被拿来和孟子比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倡导“性善说”。而荀子持相反意见,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说的“伪”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伪”含义不同。现在的“伪”,多表示虚伪假冒的意义。而在当时,“伪”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为”,合在一起就是“人为”,意为“后天的”。也就是说在荀子的理论中,人性先天是邪恶的,但后天有变好的可能。

孟子的学说与孔子一脉相承,极为重“礼”,而荀子重“法”。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就应该用法律来遏制这种恶。辅佐秦始皇建立秦朝的李斯等人师从荀子,秦朝制度和思想自然是建立在荀子的“性恶说”之上的。

齐国的鲁仲连曾评价秦国是不懂礼数的国家,在战争中多斩获几颗敌军的人头就能出人头地。但是,荀子对秦国有不一样的看法。荀子曾在周游秦国后赞叹不已。首先,他认为秦国修建的驰道蔚为壮观,而且官员做事都一丝不苟。而这些在鲁仲连看来,不过是用强权压迫官员。

其次,荀子还认为秦国的制度简洁,以前的明君都以此为目标。在其他诸侯国,国君铺张浪费,官员制度极其冗杂,都不如秦国这般简单明了。而这在鲁仲连口中,就成了不懂礼数、只知蛮干了。

此外,荀子还评价秦国百姓十分守规矩,都是良民。称秦国民风淳朴,对此赞叹不已。鲁仲连唱反调一般地认为这是统治者压迫百姓,把百姓当成奴隶使唤。

不过由此看来,或许是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而已。

虽说荀子对秦国制度、民风赞不绝口,但仍指出了一点不足——秦国缺乏儒家精神。荀子判断:如果秦国吸收儒家思想,根据吸收的程度,可能实现“王道”也可能实现“霸道”。如果完全不吸收儒家思想,那么秦国迟早会灭亡。秦国如果认真吸收儒家思想,就能成就王道。随便吸收一点,就能实现霸道。霸道的“霸”指的是不以仁义治民,而是用强权压迫百姓。

人性本恶,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驱使人心向善。若以人性本恶为前提来看秦国的统治,便会觉得秦国压迫百姓也是有道理的,秦国也就是一个好国家。但站在鲁仲连的角度上来看,秦国就是最糟糕的国家,秦始皇则是这个糟糕到极点的国君。

上一章:“笔祖”蒙恬 下一章:李斯和...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