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一章 文物会说话 |
||||
二世曰:『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秦朝统一天下后很快就灭亡并被汉朝所替代,所以历史上习惯把它与足足持续了四百年的汉朝合称为“秦汉”时期。不过已出土的秦汉文物中汉代文物占了绝大多数,能够确定是秦代文物的并不多,这一直是人们心中的遗憾。但近年有了一个颠覆性的重大发现——骊山陵附近的兵马俑坑。 骊山陵以封土为中心,筑有内外两重城垣,兵马俑坑位于外城垣东侧1.5千米处。兵马俑坑的存在于1974年首次发现,并于1979年10月1日的国庆节正式向外界公布。 兵马俑坑距骊山陵封土堆约2千米,由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组成,另外还有一个坑是空的。另外有陪葬坑夹在骊山陵与兵马俑坑之间。据史书记载,其中葬着的是为秦始皇殉葬的人,包括那些没有子嗣的妃子。 奇怪的是,殉葬一事在史书上虽然有迹可循,但关于兵马俑坑的记载却是毫无踪迹。目前已知的真人大小的陶俑有7000个左右,这种大规模的量产应该有人记录下来才对,可是现存的史书却只字未提。 发现兵马俑坑完全是一场意外。当时,陕西省临潼县(现西安市临潼区)安寨人民公社西杨村的村民们想挖一口井,在挖到4米左右的深度时挖出了一些陶片。据说在唐朝的安史之乱时(八世纪中叶),长安城的有钱人会在逃难前将金银财宝都放进陶罐埋到了地下。后来,当地还真有人挖出了这样的陶罐。所以挖井的村民们就半开玩笑地说:“底下搞不好有金银财宝,挖的时候当心点儿啊。”谁知底下埋的不是金银财宝,竟是远比那更加贵重的无价之宝。 中国有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都是始于意外,事先确定目标再去发掘的例子反而比较少。 比如,出土金缕玉衣的中山靖王墓是解放军在河北省满城县演习时发现的,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是在建医院时发现的,而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则是在建发电厂时发现的。 文物有多贵重自不必说。以唐高宗与女帝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为例,虽然目前没有人挖开过,但谁都知道这里面一定能挖出价值连城的宝物。清朝雍正皇帝的泰陵也是如此,当时有人在泰陵琉璃影壁处发现了一个旧盗洞,各方学者也一直在呼吁对泰陵进行考古发掘。中国国家文物局于1980年批准对泰陵地宫展开清理发掘,但是负责现场发掘的考古学家发现盗洞仅深2米,没有触及下面的原始封土,证明了泰陵地宫没有被盗。上报相关情况后,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复回填盗洞,停止发掘工作。话虽如此,一旦真的发掘陵墓,又要建一两座博物馆来存放里面的文物。从多种角度来衡量发掘陵墓的利弊,最终的结果就是现在中国的考古方针是能不挖就尽量不挖。正是因为不主动发掘陵墓,近年的重大发现才都是源于意外。然而兵马俑坑引发了如此极大的轰动,则是因为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 |
||||
上一章:收缴天... | 下一章:两千年...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