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的心性

人生因孤独而丰盛  作者:周国平

不久前收到两本书,是江苏作家周国忠寄来的他的散文集《笨拙境界》和《闲思杂集》。令我吃惊的是,作者首先是一位镇长。我知道作为农村基层长官的镇长该有多么忙碌,居然还有写作的雅兴,这是一件稀罕事。于是,我怀着好奇心翻开了它们。一篇篇读下来,我的好奇心消退了,代之而起的是由衷的钦佩之情。因为我发现,这位一镇之长之所以笔耕不辍,绝无附庸风雅之嫌,而是出于一种内在的生命激情,并由这种激情导引对人生种种问题进行着严肃的思考。这样一个真实的灵魂,其探索和吟唱必定与世俗的职务无关,不管当不当镇长,他都不可遏止地要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可是我又想,当不当镇长仍是不一样的。读完这两本书,我确信作者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他懂得“人哭号着来,流着泪去,出于尘土,归于尘土,乃一出悲剧耳”,因此他“在书写这出悲剧的过程中最崇尚纯真”,“就算是一种软弱的纯真也无妨”。他追求不惑的境界而终于认识到人生原是“一个惑了清清了惑的轮回”,于是在涉入不惑之年时坚定地喊出了“告别不惑”。他珍惜人生中那些“忙以外、形而上的东西”,向往“不刻意也不失意”的淡泊宁静境界,酷爱独处书房“与古今中外的书家和哲人全身心地对话”。他相信兴趣比权力和利益重要,快不快乐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有无兴趣”。他赞颂“耐得寂寞的人必有质量和力度”,看透那些“耐不得寂寞的人”、那些“在公众场合喜欢自己成为中心的人和乐于围绕中心人物转的人”是肤浅之辈。凡此种种感悟,若是出现在一个远离尘嚣的书生身上,满可以自己玩味,不会引起大的麻烦。然而,一个镇长,每天要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无数琐碎的事务,却有这样一种高洁脱俗的心性,其间的反差就大得惊人了。我能想象到这种巨大反差所必然会导致的外部冲突和内心痛苦,并且为此感到一种同情的担忧。

换一个角度想,我却又感到欣慰和振奋。一个领导者而有哲学的智慧和胸怀,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从来相信,智慧是美德之源,胸怀磊落者人品必佳,因为智慧是灵魂中的光,而美德只是它向外的照射。那班贪赃枉法之徒,多半是一些浑浑噩噩之辈。相反,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堕落,官场如何腐败,一个人只要看重和彻悟生命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就决不会随波逐流。所以,像周国忠这样勤于思考人生、看重精神生活的品位的人,尽管处在一个很容易以权谋私的地方父母官的位子上,却把正直奉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根本”,“平生最厌憎的是势利”,清醒地看到坚持正义必须有“孤军奋战的气概”,这一切实出于他的性情之必然。

我实在孤陋寡闻,后来我才知道,周国忠所供职的前洲镇是闻名全国的富镇。这里乡镇企业发达,公路畅通,许多农民拥有豪华的别墅和现代交通工具。可是,我在他的书中读到,他在带领农民繁荣致富的同时,却对现代化的种种弊病满怀忧虑。当他漫步在日益缩小的田野上的时候,他悲愤地预感到养育人类的田野有朝一日被人类无情吞噬的危险。在四通八达的公路取代了从前的水路交通之后,他深情地怀念家乡的老河。现在村民们都在各自的单门独户深院里相当奢侈地过年,但是想起过去虽穷却热闹的过年,他总觉得现在的过年缺少些什么。在他的笔下,童年记忆中的一棵大柏树,一口古钟,都有无穷的意味,远比眼下这些别墅和汽车更有价值。这位镇长是否有些多愁善感?也许吧,然而我相信,倘若让这样一个人来规划市政,在创建新都市的同时,他是决不会把历史悠久的旧城墙拆毁的。

周国忠只上过小学,后来便务农、当兵、复员回乡、做基层干部,他的体悟完全来自心性的纯真和实践中的思考。不能说他的散文在艺术上十分圆熟,如果假以更多的闲暇,他当有更出色的创作。可是,我不希望他改行做专业作家。当今中国更需要智慧而正直的从政者,这样的人多了,中国的前途会光明得多。我的确为中国有一个这样的镇长而感到自豪。

上一章:幸福是... 下一章:灵魂只...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