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

少年天子  作者:凌力

“喤!”

“喤!”

五凤楼上,钟响阵阵。钟声沉重又辽远,响彻北京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庄严地宣告:皇帝出巡!

“啪!啪!啪!"静鞭山响,这是在静街。多数住户早已奉命回避,闭门不出,谁胆敢开窗窥视,定被巡街的捕快问罪。胡同口一道道栅栏都已关上。只有少数来不及躲开的小民,听到鞭声便立即匍伏,绝对不能抬头。

开道红棍,黑漆描金,由一对对銮仪兵高擎着走过。跟着便是由鼓、仗鼓、板、龙头笛、金、画角、金钲、小铜号、大铜号等组成的浩大乐队,一百五十多位乐师合奏着铙歌大乐"布尔湖"。小铜号圆润嘹亮,八管齐奏,以悠扬的旋律歌颂着满洲先世;大铜号四尺多长,八管同吹,震耳欲聋;四面铜鼓的敲击声比乐曲声传得更远,震得地皮簌簌发颤。乐队之后,三百多红衣銮仪校执掌着一百多对卤簿:伞黄、红、白、青、黑、紫等色的龙纹散花卉散方散圆伞;扇鲜红、金黄、单龙、双龙、圆形、方形、鸟翅形;各色幡、幢、麾、节、氅,锦绮辉耀;各种旗纛在风中招展,灿若云霞;枪、戟、戈、矛、钺、星、卧瓜、立瓜、吾仗,朱红的杆,纯金的头,显示着皇家的富贵和威风。浩浩荡荡、绚烂夺目的銮仪,导引着一顶黄幔软金檐暖步舆。十六名抬舆骑尉,头戴豹皮帽,身穿红缎织小葵花长袍,步伐整齐,又稳又快。紧跟步舆,是一把曲柄绣金黄龙华盖。两班举着豹尾枪、佩着弓箭大刀的御前侍卫分列华盖两侧,紧紧护卫着御舆。再后面,是捧着金香炉、金香盒、金唾壶、金盆、金瓶、金交椅、金杌等物的一大批太监。最后,是护军营的三百名精锐骑兵。辉煌的大队,在徐缓、庄严的乐曲声中静静前进,象一条彩色缤纷的河,向南流动。这是皇帝排设仪仗中的第三等:骑驾卤簿,只用于皇帝巡幸皇城以外。

宣武门北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总是那么繁忙热闹。因为地处南北城交界,南城的汉人和北城的满人都爱在这里交易买卖。今天早早就净了街,店铺关门,通衢阒无一人。道路上积雪扫得干干净净,撒上一层细湿黄沙,免得御驾行经时扬起灰尘。

一座淡灰色的三圆顶天主教堂岿然耸立,高出四周民房十余丈,与宣武门南北相峙。正中最高的圆顶上,巨大的十字架高指蓝天;正面门额,神光彩饰围绕着三个大大的拉丁字母:IHS救世主耶稣的名字。教堂在六年前破土动工,按当时欧洲盛行的纤缛瑰奇式(Barockstil)建筑式样修造。落成的日子,京师的满汉百姓成群结队,潮水般涌来,观看北京古城里前所未见的建筑奇迹。

浩大而庄严的天子仪仗,就停在了教堂门前。古老而富有东方色彩的华美卤簿、典雅深沉的乐曲,与崭新的欧式建筑、高耸的教堂塔顶,形成了奇特的对比。教堂拱形大门的台阶下,钦天监监正、皇上亲自赐号"通玄教师"的德国神甫汤若望,头戴蓝宝石顶戴的朝帽,身着绣孔雀的朝褂,项下一挂青金石的朝珠和一枚金色的十字架一同闪亮,正领着钦天监官员跪接圣驾。

静鞭三响,鸣赞官拖长声音喊道:“兴!"护军营骑兵们都跳下马背,端正姿势站好。

鸣赞官又喊:“拜!”

乐队鼓乐齐鸣,奏起了《朝天子》。所有这红通通的一大片人,把街道挤得满满的,全都匍伏在地,大气也不敢出。步舆的黄幔一掀,一个身穿明黄团龙朝袍,头戴小毛貂皮缎台冠、脚蹬蓝缎朝靴的少年,走了出来。

鸣赞官高呼:“朝!”

近千人的嗓音,合成洪大的震天撼地的祝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伏地的一片红蓝相间、如同厚厚的地毯似的人丛中,以金黄色衣着为主调的少年从容而立,不但显得高大轩昂,而且如黄金铸就的一般闪闪发光。他就是满洲入关后的第一代天子顺治皇帝福临。

呼喊停息,福临缓缓下舆,庄重地走向教堂大门。他远远望见汤若望那部金色的大胡子,眼睛一亮,唇边闪过抑制不住的笑容,浑身一紧,眼看就要跑起来。很快,他又皱皱眉头,熄灭了一脸兴奋的光彩,恢复了原有的庄重。

一位少年天子。

福临今年刚满十六岁,团团的脸,细嫩而白皙的肤色,都还没有脱去童年的影子。高耸的鼻梁,细长的眼睛,眉尖上耸、眉梢略略下沉的黑眉,却已画出爱新觉罗氏直系子孙的特征。他的眸子非常明亮,光芒闪烁不定,在欣喜或发怒时,黑瞳仁的光泽象火焰一样炽热灼人。丰厚红润的嘴唇,轮廓清晰,总是湿滋滋的。唇的四周柔毛茸茸,还不能算是胡须。

他走路轻捷有力,腰部很有弹性,这跟他爱好骑射有很大关系。只是,青春的步态被帝王的威仪压制着不能舒展,仿佛一道激流被束在狭窄迂折、布满巨石的河床中。

他走近汤若望。

“不知圣驾降临,有失远迎,吾皇恕罪!"汤若望用流利的汉语,说着一整套礼仪上规定的辞句。

“玛法,朕不是免你跪拜了吗?本想不让你知道,一直走到你住处的。"汤若望起立,碧蓝的眼睛满含慈和的微笑:“皇上的八百扈驾足以动地摇山,若望虽老朽,也不会不知觉啊!"福临一笑,抢先登上台阶。汤若望连忙随后相陪。御前侍卫、太监、三百多名卤簿銮仪校,仿佛一条长长的、越来越宽的楔形尾巴,紧紧贴在福临身后,跟进了大门,护军营兵马则在大门外守护。

皇帝亲临民宅,非常稀罕。福临亲政以来,只到郑亲王济尔哈朗府中去过一次。济尔哈朗是叔辈,又是太宗皇帝遗命的辅政王。而福临拜访汤若望,已是第五次了。

大门内有一片宽阔的空场,铺着整齐的石板,正可以放置那条金碧辉煌、五色缤纷的大尾巴。福临停步,向随从们平静而庄重地下令:“你们都留下,不必随行。”“喳!喳!"那些跑得满头大汗的御前侍卫们,虽说都是贵胄子弟,年龄也大得多,却都一字儿跪下,恭敬领命。

一个身段细巧、面庞俊俏的红衣太监抢前一步跪倒:“启禀万岁爷,奴才们跟去侍候。]福临一摆手,头都不回地大步穿过空场,走进辟有三座门的白色大理石凯旋坊。只有汤若望跟着他去了。

大清皇帝怎么会有一个日尔曼族的外国玛法呢?

事情要追溯到福临亲政那年。三月里,福临率领几乎全部亲贵朝臣到口外行猎,仅郑亲王、巽亲王奉皇太后命留守京师。

一天,汤若望住处忽然来了三位满洲妇人,声称是郑王府眷属,因郡主患了重病,福晋不相信太医,想请博学知天象的汤若望医治。汤若望细心询问了郡主的症状,断定不过是春季最常见的感冒。他把一面十字架圣牌交给来人说:“请郡主将这圣物挂在胸前,四天之内便可痊愈。"五天之后,三位妇女又来了,拿三百两银子和五片金线织锦酬谢汤若望,并尊他为神仙。因为郡主果然在四天内康复了。又过了五天,她们再来送钱。汤若望起了疑心,不肯接受。她们就大方地把这笔钱捐给了教会。

不久,一位蒙古妇人拜访汤若望,捐给他一笔更大的款子。汤若望说他从不接受来历不明的捐赠,这才迫使她吐露了真情:她的女主人,便是当今皇上的母亲庄太后。那位患病的郡主,是即将立为皇后的蒙古格格,也是皇太后的亲侄女。她又说,皇太后感激汤若望,今后要象对父亲一样礼敬他,愿时时听从他的指教。

汤若望虽然很惊奇,却不失时机地请这位蒙古妇人向皇太后转达一个对他的传教事业至关重要的忠告:皇太后是一国之母,迷信喇嘛僧徒是不明智的,会遭到有学识有理性的人们的非议。

皇太后很快就差人答复了汤若望这位义父:她不能立刻斥退喇嘛僧徒,只能渐次施行,但决不会允许他们干预国家政事。

这"父"与"女"从此竟以礼敬相崇尚,直接影响到皇太后的亲子顺治皇帝。十年前,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在入关进京的战乱中保护了汤若望,并把他作为博学多才的天算学家推荐给朝廷。后来他又向年轻的皇帝引见这个高大的蓝眼金发外国人。第一次见面,福临就被这位传教士的仁慈的长者风度、渊博的学识和明睿幽默的谈吐迷住了,极其赞赏母后和范大学士的眼光。

当年九月,皇帝大婚,汤若望不辞辛苦在宫中随同诸王群臣参加繁缛的典礼,以六十岁高龄而支持终日,使皇太后和皇帝都很感动。之后,汤若望又亲自到宫中庆贺他的义女新近因皇上大婚所获的尊号,得到福临母子更深的好感。于是,大婚后的福临,第一次亲自拜访了汤若望,并从此称汤若望为玛法。

两年以来,他们之间的情谊与日俱增,就连沟通他们的引线人那位"郡主”、后来的皇后被废,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关系。汤若望在朝廷里、在皇太后和皇帝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福临这么高兴来找他的汤玛法,就是明证。

福临通过有天篷遮盖的大理石游廊,穿房越室,走得飞快,不时停下脚步,微笑地等候汤若望。

“玛法,我不去客厅,那儿让人感到太客气啦。到你的住处去吧!”“哦,好的。"汤若望的卧室更象是一间书房。高大的到顶书橱布满四墙,满满地装着拉丁文、罗马文、西班牙文、荷兰文、葡萄牙文和德文的各种书籍,更有一函函线装的汉文、满文书。书桌又大又阔,整齐地摆放着文具和玻璃器皿:烧瓶、量杯、试管。可称为装饰品的只有两样:一块安了乌木圆座的二尺高的天然水晶山,秀雅莹澈,上面镌刻了几位朝中名书法家的题字;一条五寸多长的木制双桅帆船模型,极为精巧。房间布置高雅朴素,唯有那张铺着洁白被褥的大铜床,带点奢侈的味道。一进门,福临竟自按照满洲人的习惯,盘腿坐上这张床,说:“玛法,我早就想坐坐这张床了。它看上去又宽大又轻软,还很暖和!"福临说着,拿过床头两个又厚又大又蓬松的枕头,垫在自己两肘下,开心地笑着。

汤若望沉默片刻,认真地说:“修士是不应该睡这样舒服的床的。上了年纪,对自己放松了,这真不可宽恕!”“玛法,这是应该的呀!"福临惊异地扬扬眉毛:“你都年过花甲了。”“哦,皇上,你坐了这床,老臣就必须另找上帝命我坐卧的地方了。你看,"汤若望指着室内的座椅、凳子,那都是福临前次坐过的,已经用金黄色的布封盖,不能再坐。臣民见到这样被封蒙的座位,应该叩头。而福临象所有不安分的男孩子一样,东坐坐、西坐坐,使得一屋坐具几乎全都封蒙了。

汤若望接着诙谐地说:“我得吊在天花板上读写和睡觉啦!"福临哈哈地笑了:“玛法,你还管这些劳什子礼节?你爱坐哪儿,尽管坐!……咦,这船多漂亮呀!"汤若望见福临拿起双桅帆船模型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的样子,笑道:“皇上喜爱,老臣敬献。”“真的?”“不过,不是这一只,是和它一模一样,比它大一百倍的真船,真正的莱茵河上的双桅帆船!"福临高兴得满脸放光,喊道:“玛法,你太好了!我要驾着它游遍三海,网鱼钓鱼,那该多畅快!……”汤若望慈爱地微笑着,望着热情真率的少年,不由得用他纯正的日尔曼语低声吟哦:“啊,他的发如冬之夜的黑,他的颈如夏之雪的白,他的脸如晨光之红……”“玛法,你在说什么?”汤若望把诗句译成汉语告诉福临。福临快活地笑了:“是在赞美我吗?我有这么美?……可是夏天怎么会有白雪?"汤若望告诉福临,在他的祖国的南方,阿尔卑斯山的皑皑雪峰,终年矗立在蓝天之下。说得福临心驰神往,刚想拍手称赞,又皱皱眉头,自觉忘形,便收敛了轻狂,沉静地笑道:“玛法,我要告诉你一些好消息!"汤若望频频点头。福临一进凯旋坊,他就觉察到皇上那按捺不住的兴奋。

“饶州大盗曹志攀归顺!江南顽寇徐可进、朱元归顺!郑成功手下又有两路兵马归顺!]福临眉宇间一团喜气,振奋地挥动着胳膊,说出的话一句比一句有劲。

“哦,上帝保佑!"汤若望仰面向天,在胸前划了个十字:“仁爱,是君主的最大美德!”“自去年五月,至今不过半年有余,见效如此之速,足见施仁政方能得人心,得人心才可治天下!"刹那间,福临目光炯炯、神采奕奕,仿佛突然长大了十岁,成了一个精明、智慧、雄心勃勃的年轻君主。"玛法,你和范大学士一样,有功于社稷!"满洲入关后,一直凭借武力和屠杀征服天下。然而越征越不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处处掀起反抗的怒潮,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到了顺治八年,由于连年征战,军费浩繁,朝廷财源枯竭,几乎到了崩溃的边沿。而刚刚亲政的福临,也和勋臣贵族们一样,以为凭借剽悍善战、凌厉无前的八旗劲旅,定能打平天下,所以继续推行武力征服的高压政策。顺治九年,桂林失陷,定南王孔有德败亡;定远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奉命征讨湘黔,又全军覆没。这丧师失地、两蹶名王的惨败,震动了朝野,也震动了十四岁的福临。

经过昼夜焦虑、寝食俱废的痛苦思索,福临才真正懂得了这几年苦读圣贤之书所获得的治国之道:应该把历代英主行之有效的仁政付诸实施,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当幌子。他带着急于图治的强烈愿望,反复咨询各种见解。在皇太后的支持下,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从而完成了他治国平天下的一个大转折。

从顺治十年五月开始,他发下一系列谕令、敕书、诏告,招抚郑成功、南明永历及全国各地的抗清兵马,言词诚恳,条件优妥。不过九个月,就见到这样巨大的成效,福临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啊!

汤若望完全理解福临的心情,欣慰地说:“这是上帝的启示,他永远保佑仁德的君主。皇上,你的选择是你一生最伟大的事件,是一个伟大君主的起步!"福临脸色微微泛白,眼睛亮得惊人,全身振奋,好象生了翅膀,就要飞起来似的:“我要勉力做一个有为的君主,一个仁德之君,不亚于汉武唐宗、宋祖明祖!……玛法,我能超过世界上所有的君主吗?所有的都算?”“为什么不能!"汤若望微笑着,快步走去,指着一面书橱上贴着的那张五颜六色、标满拉丁字的世界全图:“看这里,波旁王朝统治的法兰西,是个欧洲大国。它的君主路易十四和皇上你同年,也是六岁登基。法兰西远没有中国广阔,路易十四至今尚未亲政。他和他的父亲两代君主,都因为有能干的首相,使法兰西日益强盛,如今已在美洲和印度,同萄萄牙、西班牙、荷兰这些海上强国争雄了。这两位首相都是红衣主教,一位叫黎世留,一位叫马扎罗尼……”福临轻轻一笑,道:“他俩也如玛法这么博学多才,熟知天象吗?"汤若望一怔。少年皇帝的敏感使他多少有些狼狈,但他立即笑道:“他们是世代相承的主教,不象若望身为客卿……或许有一天,皇上将与路易十四相遇于海上。我皇上雄才大略,必能……”“不。"福临认真地一摇头:“我中华泱泱大国,礼义之邦,从来怀柔远土,沛恩万方!……玛法,朕仰法先贤,国运必定长久,天象一定会有表征,是吗?……走,我们到你的工作室去!”“这……”汤若望略一迟疑,低了头:“圣母坛上的圣像新近换了一幅,皇上不想去看一看?"福临看着汤若望,眼睛里闪动着狡黠和好奇:“先去工作室,后上圣堂。我还没有进过你的工作室哩。"汤若望叹了口气,说:“好吧!“工作室门上的锁"咔嗒"一声打开了,福临迫不及待地等汤若望推开房门,不料一股呛人的烟味随着烟雾迎面扑来,他厌恶地摆手挥开,定睛一看,两个满洲官员各自拿着一杆五尺烟锅,木雕泥塑一般吓呆在那儿。半晌,那两人才回过神,"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慌得连一句囫囵话都说不清楚了。

福临认识他们,都是钦天监官员、显赫的贵族:一个是内大臣苏克萨哈的堂弟,一个是议政大臣杜尔玛的侄子。福临的笑容一点都没有了,问:“怎么回事?“好不容易,苏克萨哈的堂弟回话了:“奴才请皇上……圣安!汤……汤若望把我们……叫来,说是要革我们的差使!……

奴才给皇上当差,他,他凭什么敢革我们的差使!"福临转向汤若望,以为他一定有几分惊慌,不想却看到一脸坚决得近于执拗的表情。他不无惊讶地问:“玛法,确实如此?”“是的。"汤若望昂起白发苍苍的头,断然回答:“他们不称职!不学无术,傲慢无礼,肆无忌惮地破坏钦天监的正当工作。我不能容忍!打算先通知他们不要再进钦天监,再向皇上奏请。因为皇上突然驾到,只好把他们暂留工作室。"福临哈哈大笑,挥手令两名贵族退下,然后才勉强止笑,说:“你……不怕我怪罪你?"汤若望看定福临的眼睛,恢复了他特有的慈爱和亲切,说:“你不会袒护不学无术的人。羽毛相同的鸟才飞集在一处啊!"福临点头叹道:“我明白了,你为什么宁肯要水鸭子一样的汉人入教,而不愿接受满洲人。"汤若望笑着摇摇头:“不,上帝指示我,我们的鸭子都是鸿鹄。”“哦?满洲人就不是鸿鹄?”“不是。他们是鸷鹰,是嗜血的猛禽。”“你说什么?”福临倏然变色,黑眉拧起,一脸威严。

汤若望直率地回答说:“成年的满洲人,由于长期的劫掠和其他恶习,加入基督教还不到成熟地步。”“汉人就成熟?"福临声调都变了,高得刺耳。

“汉人的文化、道德,确实优于满人。”

福临的脸霎时涨得血红,嘴唇缩得看不见了,鼻翼急促地翕动,眼睛忽大忽小,目光阴沉得可怕,一场盛怒就要爆发:“你,你胆敢如此护汉排满!"汤若望照直看着福临冒火的眼睛,面不改色:“皇上,尊贵的太宗太祖皇帝,就曾向汉人学了许多东西,大到官制,小到犁铧。如今你的一百个臣民里汉人占九十九,你怎能不了解他们?那些成年满洲人的嗜杀恶习,正要靠皇上你的仁德去感化改正,使他们最终免堕地狱……”这双忠诚的蓝眼睛和这无可辩驳的道理,平息了少年皇帝的怒火。事实上,他不正在拚命地学汉文、读史书吗?他不是越来越倾慕这古老灿烂的文化吗?不过,他不能这样认输。他立刻找到了挽回面子的途径,以征服者的骄傲,批评那个亡国的末代皇帝:“玛法,你那么推奖汉人,看看那可怜的崇祯吧,不就因为忌刻、贪婪、暴戾,失了天下,自缢煤山吗?"汤若望不以为然。他在明朝的钦天监任过职,很知道明朝是被李自成摧垮的,满洲不过从李自成手中夺来了现成天下。有首民谣流传极广:“朱家麦面李家磨,做得一个大馍馍,送给隔壁赵大哥。"①如今这赵大哥家的小主子,却摆出这么一副虚骄态度,不是很可笑吗?于是,他答道:“崇祯皇帝的知识、道德和对百姓的爱护,都是很优异的,只是因为过分自信、固执……”“玛法,你说他爱护百姓?"福临急躁地打断汤若望:“万历末年合九边饷银,每岁不过二百八十万;到了他崇祯,加派辽饷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练饷七百三十万,自古以来,哪有正赋之外,每年又搜刮二千万两银子的?民何以堪!

所以我朝立都,第一件大事就是罢三饷以解民困,全国赋税按万历初年数额征收。玛法你说,谁爱护百姓?"汤若望笑了:“这是本朝第一大仁政。老臣认输!“福临的好胜心得到满足,自然恢复了情绪的活跃。工作室里到处是工作台、工具、仪器和计算桌,这引起了福临的极大兴趣。他在屋里到处走动,摸摸这个,看看那个:“玛法,这高高的跪凳,是你作祷告用的吗?日课祈祷要费许多时间吧?……这台起重机械的模型,是不是盖教堂时用的那种?……

这些器皿是合药用的吧?你进给太后治病的药也是在这儿做的?照书本上做吗?哪本书里写着?这本?还是这本?唉,都是你们欧洲文字……”起初汤若望还一一回答,后来只是微笑着应付。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的权威无限的君王,和一切十六岁的少年心性没有两样,好奇,好动,几乎所有的角落他都一一搜寻到了。

在天文仪器面前,福临变得严肃了。汤若望熟练地介绍:这是黄道经纬仪,那是赤道经纬仪,这边两座是地平经仪和地平纬仪,那边两座是纪限仪和天体仪。他还简要地说明了仪器的使用方法。

福临指指桌面,那儿一摞摞纸上写满算草算式,鹅毛管笔扔在旁边,凹形的金属墨水容器中墨汁已经用干。他问:“这些,就是你的天算?你正在演算什么?““今年五月,有一次太白金星昼现。此外,九月里将有一次月食。"福临聪慧的眼睛里忽然闪过一道强烈的光芒,他凝视着汤若望的蓝眼睛,说:“玛法,如果天上星宿的轨道可以预先测算,那就是说,它们的轨道必定如此,不可变更。那么,由星宿预示的灾祸也就不可变更了。上帝有什么办法克服这不可变更的灾祸呢?而且这同样的星象,难道对我和对朱由榔、对郑成功都是一样的示警吗?"博学的汤若望一下子被问住了。但他不慌不忙地来了个缓冲:“皇上,我们到教堂里去,可以讲得更明白。"汤若望虔诚地信仰上帝。作为一个传教士,如果能使一位中国皇帝成为信徒,把天主教引到东方,拯救世界上最大国家的亿万灵魂,那将是他对天主的最大贡献,也是他一生事业的最大成功。但他看到,福临的天性中固然有仁厚宽宏的一面,不过性情热烈急躁,一件小事就足以激起他的暴怒,毁掉劝谏者的一切希望。所以他汲取先行者利玛窦的经验,努力以天然宗教和一般道德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儒学和佛教,将基督教义融汇其中,把少年人的目光引向灵魂的解救,引向天主,最后,水到渠成,皇帝将不知不觉地被引导入教。

福临对汤若望,除了少年人的好奇和真心的尊重之外,还另有一番心事。目前全国各处抗清兵马中,对他心理上威胁最大的,是奉明朝正朔的永历帝朱由榔,而朱由榔本人和他的皇太后、皇后及太子,还有随侍太监和相当部分的大臣,都是基督教徒。汤若望在教会中地位很高,影响很大,礼敬汤若望,是招降朱由榔的一个重要姿态。如果汤若望能通过教会直接劝谕朱由榔就好了。但他贵为天子,怎好开口求人?万一人家以不介入政事为辞拒绝了,他怎么下台?

大教堂又广又深,堂顶如同高高的穹庐,上面用绚丽的色彩绘满了天堂和大神天使。从天窗投进一束束巨大的、长长的光柱,光柱交汇着,形成庄严、宏伟而又神秘的气氛,它照亮了墙壁上精美的浮雕,也照亮了五座高大而美丽的祭坛。

地面铺着地毯,走上去毫无声息。汤若望陪同福临来到正中大祭坛下。祭坛修饰得金碧辉煌,无数烛光和鲜花供奉着救世主大圣像。耶稣身披长袍,头顶圆光,一手托地球,一手伸出降福。小天使和信徒们环绕着他,虔诚地向他祈福祝祷。

“赞美天主吧!"汤若望的声音热情而虔诚,"不论自然律则多么铁定不变,全能全知的上帝,总能根据他的意志安排自然律则的效果,以便向人类,尤其是向君王们默示训诫。因此,君主帝王们应该奉祀上帝,崇敬上帝。尤其是你,皇上。“在小小的工作室里引起福临疑惑的道理,在这崇高的圣堂里被赋予神圣的意义,变得令人信服了。但那最后几个字使他忍不住问:“为什么尤其是我呢?”“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又自命为天子。你统治着世界最大的民族,天主因此也特别眷顾你。”“只要我改正我的过错,就能转移天灾天祸了吗?”“是的。欧洲有一句谚语:哲人统治天上的星宿。”“教导我吧,玛法,我怎样避免过失。"汤若望象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抚着胸前那部浓密的大胡子,向皇帝进劝:遵守帝王的责任和义务,厚爱百姓和官吏;专一信奉天主,不信任何假神假鬼;牢记孔圣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严格以天主制定的"十诫"律己……福临静静地听着,很有几分虔诚。后来,他咬咬嘴唇,问:“上帝的律则,帝王也要和臣民一样遵行?”“是的,皇帝比其他人更要遵守,因为他是榜样。"沉默片刻,福临把眼光投向巨大的堂柱,仿佛在专心研究那些长了翅膀的光身子小天使为什么总在微笑。半晌,他突然问:“玛法,为什么天主教禁止男人多娶妻妾?"汤若望装作没看见他闪烁不定的目光,从容答道:“这可以使儿童得到良好教育,也可使家庭和睦。这是上天的真意。”“这条诫律,对帝王们也有效力吗?]汤若望明知这是福临入教的一大障碍,但他是个虔诚严正的传教士,不肯牺牲原则去换取实利,不管这实利多么巨大、诱人。他点点头,沉稳地说:“是的,它对帝王有加倍的效力,以树立好榜样。"福临不作声了。

汤若望领福临走到左边的圣母祭坛下。坛上的圣母像,是罗马圣母大教堂所供圣母像的复本,出自一代大画师施乃(Schnee)之手。福临默默地站了许久,眼睛一刻也不离开圣母。后来,他轻轻地说:“玛法,请告诉我,她,圣母,愿意我挑选一个什么样的皇后?"汤若望恍然悟出,这是福临今天来访的主要目的之一。他郑重地、诚挚地望着少年明亮的黑眼睛,说:“选一个你最喜爱的人,一个能使你恪守诫律的人。”

“我最喜爱的人?”

“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就了夏娃。你要象爱自己一样地爱你的妻子。"福临脸上掠过一片迷惑和茫然,跟着又沉默了。直到出了教堂,走进那种满果树、布满石雕、有一处迷人的喷泉的花园,他还没有摆脱沉思。太监和侍卫们蜂拥着跟了过来,他似乎也没有察觉。

和煦的阳光,略带寒意的春风,刚刚泛绿的小草,明亮的蓝天白云,终于使福临又回到温暖的世俗生活中来。庄严的教堂、神圣的天主圣母和玛法那纯银似的嗓音,曾使他灵魂净化,飞得很高。但是,高处不胜寒,远不如人间的喜怒哀乐那么诱人啊!

福临在被无数葡萄藤缠绕的白石小亭里坐定,对着阳光愉快地眯着眼睛,宽舒地吁了一口气,笑道:“玛法,我进你大门好久了,你还没给我拿点什么吃的喝的呢!”“请皇上见谅。没有你的旨意,不敢随意进食。”“我想喝一口你这园里葡萄酿的酒。"深红色的浓葡萄酒被托在晶莹的水晶杯盘中呈进,同时奉上许多花色美丽的、按欧洲方式烘烤的糕饼。福临饮干一杯葡萄酒,说:“玛法,等你园里的葡萄熟了的时候,给我留下,我要自己摘来吃。"临行,福临又说:“玛法,你需要我赐给你些什么吗?”“谢谢皇上。我什么都有了。”“那不行。玛法总得要向皇帝请求一点恩泽的!”“皇上恩泽深厚,若望早已感激不尽了。"福临蹙着眉头想了想,忽然高兴得目光闪闪:“玛法,我有了个好主意!"他转脸对御前侍卫下令:“着銮仪使告诉象房,把十八头驯象赶到教堂前的大街上来,让它们赛跑!““啊,皇上!……”汤若望想要制止,哪里能够!福临站在他身边,兴致勃勃地说:“玛法,你可要特别留心,别让那笨重的象蹄踏着你……”驯象所的象房离教堂不远。很快,十八头庞大的驯象被驱赶到了教堂前街。笨重的象蹄"咚咚“地踏着地面,仿佛上百只石夯上下起落,震得临街房屋沙沙颤动。巨象赛跑的奇观,就要出现在北国初春、大清帝国的京城长街之上了。

上一章:二 下一章:二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