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使用手机的状况已超出成年人的想象

手机废人  作者:石川结贵

前文谈到了,手机的迅速普及对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的人都造成了影响。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机宛如全能保姆,可以记录孩子的成长、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也提供种类繁多的App供他们娱乐。对于老年人来说,手机可能让他们掉入欺诈的陷阱。对于主妇来说,她们可以利用手机赚小钱补贴家用,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因此疏于照顾家人。对于上班族来说,手机可能时刻掌握他们的行踪,就算下了班,也很难完全抛开它。

在这么多问题当中,我个人最担心的还是手机与孩子的关系。尤其是初高中学生在使用手机方面,已然超出成年人的想象,衍生出了新的问题。

比如“霸凌”这个问题。当我们看到网络霸凌、SNS霸凌这些字眼时,很难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中学生收到别人在LINE上发给他的恶意评价,深感苦恼,最终自杀了”,即便我们看到这样的报道,也很难理解他究竟受到了怎样的伤害,又面临过何等的痛苦处境。

尤其是现在校方应对的态度并不积极。2009年,文部科学省曾下达通知,全面禁止公立中小学的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自此,“校内不能使用手机”就成了“校内不会发生手机霸凌事件”的托辞。

有的地方政府还增加了“禁止小学以下的孩子使用手机”的规定,不过这也成了“连手机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霸凌”式的话语挡箭牌。

“不能”“禁止”,面对这些字眼,又谈何应对措施?我曾经在采访某地教育委员会的高层时,听到他这样说:“给孩子们买手机的、让他们用手机的都是监护人,对吧?就算他们在校外玩手机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学校这边也没法担责任。打个比方,父母给孩子买了自行车,孩子在街上出了交通事故,就不能说是学校的责任了。手机也是同样的道理。况且我们很多教职员工自己就没用过LINE,又该如何让他们教导孩子呢?”

这位高层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另一方面,网络霸凌、SNS霸凌大多时候都是从学校的人际关系演变出来的。同一个班级、社团、前辈与后辈之间出现了嫌隙,SNS不过是将这些矛盾放大了而已。

如此说来,学校确实应该和家长一同关心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可正如刚才那位高层所说的,“很多教职员工自己就没用过LINE”,实际操作起来又很困难。即便是家长,一些父母也认为“反正我家孩子不会做什么奇怪的事”“学校总不能什么都不管吧”,觉得责任不在自己。

受到霸凌的孩子们很难对身边的大人们吐露心声,就算和他们说了,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因为他们只会和他讲一些没用的理论,没什么实际意义。

上一章:手游发... 下一章:随时随...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