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死刑之病  作者:栉木理宇

——推理评论家 千街晶之

2016年,一场名为“连环杀手展”的展览在东京举办,展览集中展示了海外连环杀手的绘画等作品:假扮成小丑逗孩子们开心的慈善家与凶残杀人魔——以拥有两张面孔著称的约翰·韦恩·盖西为首,罗伯特·布洛克作品《惊魂记》中诺曼·贝茨的原型爱德华·西奥多·盖恩,在全美十三州共计杀害数百人的流浪杀人狂亨利·李·卢卡斯及其帮凶奥蒂斯·艾尔伍德·图勒,带领杀人教团残害女星莎朗·塔特的查尔斯·曼森,以“山姆之子”为名四处杀人放火令纽约市民闻风丧胆的大卫·伯科威茨等,犯罪界“大人物”悉数登场的场面纵然壮观,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银座地下并不宽敞的画廊人满为患,前来观展的队伍从楼梯排到地面,长时间水泄不通。展览大受欢迎后,第二年又趁热打铁举办了“连环杀手展2”。

这一现象令我不禁思考连环杀手给大众带来的魅惑。一般的杀人犯,除当事人外,很快就会被遗忘。可一旦所杀人数增多,杀人犯便会自动带有某种超越性的形象(突然人间蒸发逃脱调查就更不必说了,维多利亚时期震撼整个伦敦的开膛手杰克、旧金山著名连环杀人悬案的凶手——俗称“黄道十二宫杀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在现实中,托马斯·哈里斯的《红龙》《沉默的羔羊》等作品中的汉尼拔·莱克特博士,电影《七宗罪》中的约翰·多伊【英文为“John Doe”,意为某人、无名氏,不代表确切的人名,类似中文的张三李四。】,电视剧《嗜血法医》中的德克斯特·摩根,荒木飞吕彦漫画《JOJO的奇妙冒险:不灭钻石》中的吉良吉影等,在虚拟世界中登场的魅力十足的连环杀手数不胜数。

栉木理宇的长篇推理小说《死刑之病》中也有一位连环杀手登场。这本书是关于他的故事,也是为他所魅惑的众人的故事。

主人公笕井雅也本是优等生,后来却只考上三流大学,终日郁郁寡欢,孤独不得志。一天他收到一封信,寄信人竟是世人议论纷纷的杀人狂魔榛村大和。五年前,作为面包房的店主为人友善、深受当地人喜爱的榛村大和,因拷问、杀害多名不满二十岁的青少年被警方逮捕。警方怀疑他与二十四起命案有关,可得以立案的却只有区区九起。面对审讯,榛村面不改色地陈述:“太得意忘形了,所以才会被抓。”“重来一次的话,应该不会这么轻慢了。”

以前,还在上小学的雅也是榛村面包店里的常客,榛村似乎还记着他。可为何时隔多年突然来信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雅也来到看守所,却意外被榛村告知警方立案的九起命案中,二十三岁女性被活活勒死一案是被冤枉的,写信给雅也是希望他重新调查,还自己一个清白。一番犹豫后,雅也还是答应了榛村的请求,之后开始走访那些了解大和过去的人,调查他的经历……

作者栉木理宇1972年生于新潟县,大学毕业后曾在服装厂等处工作,后来提笔创作小说。2012年,其处女作《超自然研究会》获得第19届日本恐怖小说大奖读者奖,自此出道。同年,作品《红与白》获得第25届小说SUBARU新人奖。随着《超自然研究会》的连载,栉木理宇区别于“舒适推理”当属“舒适恐怖”的风格广受欢迎(《超自然研究会》也在2016年被搬上大银幕)。然而在其初出茅庐时的采访中,聊到喜欢的作家,栉木理宇提到了鲁斯·伦德尔和约翰·索尔。她说:“比起这种轻松幽默的作品,其实我更擅长稍微有点暗黑的故事(笑)。”如其所言,推理小说《红与白》描绘了与“问题母亲”一起生活的女高中生的憋闷。以《红与白》为首的暗黑小说系列也给她带来了很多读者。在这条创作路线上,栉木理宇的特点是将人们目不忍视的人类心理和社会的阴暗面毫不留情地拿出来暴晒。

如,悬疑小说《避雷针之夏》(2014年)的故事发生在外乡人惨遭迫害的极度封闭的小镇;《下一个家》中,读者看到了一个介入别人家庭,通过精神控制让一家人分崩离析的邪恶人物;《世界被染红那天》(2016年)是关于两位受到霸凌的少年走上复仇之路的故事,是其暗黑路线中最为凄惨的作品;沉重程度与其不相上下的是 FEED[FEED:《饲养》,作者栉木理宇2016年出版的小说,尚无中文译本,此处中文书名为编者暂译。](2016年),残酷地描写了两位在社会底层长大的少女的命运分叉点。

在我看来,本书比《世界被染红那天》和 FEED 更加柔和,但依旧不乏黑暗与残暴要素。而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作品中有一位凶残的连环杀手。随着调查的进行,雅也逐渐了解到榛村大和的过去,缓缓浮出水面的事实简直令人绝望。

大和出生时叫新井大和,他母亲在性事以及其他方面均不检点。被这样的母亲带大,大和受到了来自历任继父的虐待。终于,他走上了犯罪的歧路,极尽残忍地虐待了一名少年和一名少女,并在母亲的葬礼结束后选择自首。从少年刑务所出来后,他被一名从事人权活动的女性收为养子,改姓榛村。养母死后,榛村又开始染手凶恶的犯罪。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天赋异禀的榛村一步步扭曲。

雅也辗转拜访了大和以前的老师、保护司、继父以及他的亲友、同班同学等了解大和过去的人,他们当中有的认为大和是可怜的牺牲者,有的对他嗤之以鼻,在不同的立场与价值观下,对大和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不同见解并不奇怪,但很明显,即使作为穷凶极恶的杀人犯,他也得到了不少同情。尤其是接触过成年大和的人,基本都对他有很好的印象。甚至有人目睹了他虐待少年的现场后依旧没有报警。直到东窗事发,附近的居民始终没有对大和产生一丝怀疑。他身上有某种魔力,很多人被他魅惑(大和的原型估计是作品中亦有提及的美国连环杀手泰德·邦迪吧。邦迪是个残杀了三十多人的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同时又聪颖过人且长相英俊,拥有很强的魅力属性)。

而经过多次会面,雅也也为大和所魅惑。雅也本是乡下的优等生,进入高中后逐渐力不从心,一蹶不振。他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内心又对周围的同学鄙夷不屑,终日郁郁寡欢。优等生时期生根发芽的精英意识经过饱受挫折的日日夜夜,在与大和的重逢后再次悄然生花。

《下一个家》让人联想到北九州和尼崎市实际发生的监禁杀人案,与之相对,在本书登场的是日本较为少见的美式连环杀手,在设定上或许稍欠真实感。不过作者通过将现今笼罩日本的阴郁氛围与狭隘的精英意识的蔓延倾向移植到主人公雅也身上,让故事具备了更加强大的说服力。

看过本文开头提到的“连环杀手展”则会发现,杀手的绘画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共性。可连环杀手究竟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纷纷参展,试图从他们的作品中读到什么。在这个意义上,连环杀手其实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人们的心理状态。书中的雅也也在与大和的接触中逐渐把自己代入进去。

在作者的精心设计下,大和这一人物的谜团令读者一时难分黑白。而本书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随着调查深入,雅也一步步与大和产生共振的过程与这一设计相映成趣。出场人物对大和的褒贬不一,读者对大和的印象也随之不断反转。在这一铺垫下,最后的结局不禁令读者大呼上当,简直痛快。

如大和所主张的第九位受害者真的不是他杀的吗?不是的话,真正的犯人究竟是谁?虽说雅也在法学院就读,可他毕竟只是个学生,大和为什么要求他为自己翻案?雅也去看守所会见大和时多次见到的谜一样的男人究竟是谁?与雅也有亲密关系的人和大和究竟有什么关系?大和的真面目最后有没有揭开?……真相扑朔迷离,线索盘根错节,请读者们和雅也一起一步步探入这迷宫的核心。

上一章:终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