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教育孩子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作者:大野萌子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经常会接到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咨询。

家长对孩子的期许越高,越是很难做到默默地守护和等待,总是急于去吩咐孩子做这做那。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家长都会想要在孩子摔跟头前提醒孩子注意,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只要不让孩子遇到危险,失败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人的成长都是来自于一个个小的失败,因此,与其在孩子摔跟头前提醒他,不如想办法在孩子摔了跟头后帮助他站起来。

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家长不应该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同时,不要让孩子总是处于父母的支配之下,而是应该让孩子为自己负责。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第121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经常命令孩子做事会影响孩子的自主性。

当我们正要准备出门,而孩子还在磨磨蹭蹭不听话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感到很急躁,命令孩子说:“你赶紧!”“快点快点!”“你再不走妈妈就自己走了!”我可以理解家长们烦躁的心情,但是这种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自主性的培养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实在是有急事的话,家长应该事先做好时间的安排,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做好外出的准备。

如果事情不是很急,但是希望孩子能够早点行动起来的话,可以用具体的时间来对孩子做出指示,再和孩子一起完成,例如“我们一起在30分钟内把作业做完吧”,或者“咱们在七点半之前把衣服换好吧”。

很多事情大人做起来很容易,对小孩子来说却很困难。每个孩子的成长和理解速度都会有所不同,性格上也有慢性子和急性子的区别,所以即使是面对同一件事,有的孩子能做到,而有的孩子就做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孩子做不到就催促责骂,只会让孩子越发失去动力。在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事时,一定要及时做出鼓励。向孩子做出指示时,也要尽量具体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第122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经常对孩子说“不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小孩子喜欢向家长撒娇,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反复恳求,甚至任性地哭闹。特别是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经常会向父母要这要那,而很多父母会立刻拒绝孩子说“不行”“不可以”。

当然,如果是想要提醒孩子注意危险的话,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去危险的地方”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用“不行不行”来否决的话,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如果想要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告诉孩子不能做哪些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跟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比如,只要事先跟孩子约好“玩具只有过生日和圣诞节的时候才能买”,即使孩子在其他时候提出想要玩具,也可以说服孩子“等过生日的时候就会给你买”。在这种时候不要单方面否定孩子的意愿,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来商量。将否定的“不行”换成肯定的表达方式,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在制定规则时也不要太过严格,一定要在家长和孩子都能遵守的范围内来制定。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能随意违规。

第123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只会听话的孩子将来很难独立。

很多毁掉孩子的父母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对孩子的一切事情指手画脚。这样的父母会将“你只要听妈妈的话就行”这样的话当作口头禅,他们教出来的孩子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只会看父母脸色行事的牵线木偶。

反之,那些会独立思考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通常会尊重他们的看法,经常会问他们:“妈妈是这样想的,你是怎么想的呢?”在孩子给出自己的意见后,他们还会和孩子一起深入讨论:“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呀,咱们的想法是在哪里出现了不同呢?”

比如,当孩子说“我就算学习成绩不好也没关系”的时候,父母通常会告诫他“在学习中懂得很多知识是非常有趣的事,所以现在应该好好加油”,此时,如果孩子反驳说“可是我想踢足球、打游戏”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回答才好呢?

这个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当场否定孩子的意见,而是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对接下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规划。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先倾听孩子的想法,然后问孩子这么想的理由。在此之后,父母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孩子一起商量着做出决定。在制订好计划后,家长最好事先和孩子商量好,如果出现违约的情况该怎么办。

第124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越是强迫孩子学习,越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对孩子的强迫只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中“快去学习”这句话非常典型,很容易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平时都会在无意识中这样催促孩子。

在这样的命令下,孩子就算是不情不愿地坐到课桌前,也只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强迫,很难学得进去。所以很多孩子为了逃避家长的训斥,会出现抄答案、藏作业等耍小聪明的行为。说到底,当孩子自身没有学习意愿时,其学习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如果想要让孩子鼓起干劲,家长应该把“快去学习”换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也非常重要。

首先第一步,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一起做好准备工作。在孩子还无法自己安排好学习任务时,家长要先放下自己的工作和爱好,翻开书、和孩子一起坐到桌子前,这种和孩子共同面对的态度非常重要。所以在一开始不必着急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在客厅或是饭厅的桌子上学习,这样会更容易坚持下去。

在孩子养成学习习惯之前,一定拿出耐心来陪伴。

第125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在“好好”“认真”的后面最好加上具体的指示。

我在本书第31页对“深入”“彻底”这种意义较为暧昧的词语进行过分析。对很多人来说,听到这种含糊不清的指令只会感到越发摸不着头脑,孩子也是一样。

使用这种意义暧昧的词语来对孩子提出要求,很难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在提醒孩子时,最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词,向孩子做出具体的指示。

比如,当孩子在商场乱跑的时候,很多人会对孩子说“好好走路”,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什么才算是“好好”,所以即使暂时停了下来,之后也很可能会再次做出相同的举动。

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坐在椅子上时不要乱动,最好把话说得具体一些,比如“坐着的时候把膝盖并拢,五分钟内不要讲话”。

就算孩子还不太理解时间的概念,也要多对孩子使用具体的数字。此时,手头如果有绘本之类的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的话,就更好了。

在使用“好好”“认真”等意义较为暧昧的词语时,最好加上一些具体的指示。一句之差,也会让孩子的理解程度出现巨大的变化。

第126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我早就告诉过你”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

有很多话,不仅是孩子,就算是大人听了也会心生不快。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早就告诉过你了”。很多人会在别人失败时,摆出一副自己早就知道了的样子说出这句台词,而对方听了只会感到非常厌恶和气愤。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则更是如此。很多事情在实际动手做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究竟会成功还是失败。如果在自己不小心失败的时候,身边的人总是一脸得意地冷嘲热讽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吧”“你看,果然不出我所料”,只会让人渐渐失去自信,陷入自我厌恶的恶性循环之中。

用这句“我早就告诉过你”来责备孩子,相当于是在对孩子说“就是因为不听我的话,你才会失败,这全都是你的错”。这样的话语是在对孩子的人格进行否定,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可能只会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想伤害到孩子,只要对孩子说一句“下次要注意哦”就可以了。如果孩子一开始以为自己一定能做到,结果却惨遭失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失败的原因,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行动。没有想清楚这一点的家长很容易用强迫性的态度去控制孩子,用权力来对孩子进行束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出现问题。大家要记住,失败也是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127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拿到高分才能获得表扬。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人,孩子们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因此,父母需要在平时对孩子进行称赞、认可、感谢和鼓励。然而,虽然表扬孩子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在表扬的话语中加上“评价”的因素,其意义就发生了改变。

“考了100分,真是太棒了”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考了100分的你很棒”。听到这样的称赞,孩子会觉得只要自己考了100分,别人就会认同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此一来,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那就是“只要满足父母的预期,就会得到父母的爱,反之则会失去父母的爱”。

如果经常使用这样的交流模式,孩子会将父母的评价放在第一位,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以父母的标准去思考,很难形成独立的价值观。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就会把责任扣到父母的头上去,觉得自己变成这样全都是父母的错。

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在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将重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

在表扬孩子时,我们可以多去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孩子考了100分时,我们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告诉他“这都是你每天努力学习的结果”。当孩子帮忙做家务时,我们不要说“你真棒”,而是应该说“妈妈/爸爸真开心”。家长应该称赞孩子的行为和努力,对孩子进行肯定。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也可以尽量夸大一些。这样一来,孩子被承认需求得到满足,就能够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第128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只有家长才会觉得丢脸,孩子的行为其实都有自己的意图。

在公交车或者其他公共场合中,有时孩子会不停地哭闹喊叫,而家长则在旁边训斥孩子说“快闭嘴,太丢人了”“你再这么哭大家都讨厌你了”。事实上,“丢人”只是家长的想法,对孩子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理解“丢人”这个概念,所以才会一直哭个不停。

孩子的情绪是很复杂的,有时他们的哭闹只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让家长来哄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也是希望周围的人能够愿意接受完全不同的自己。换句话说,这是孩子对家长的一种考验。小孩子也是一样,为了让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即使是会遭到训斥和责骂,他们也会一直哭个不停。但是那些无法理解孩子意图的父母只会感到麻烦,向孩子发火,甚至是干脆置之不理。

为了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首先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无条件地爱着。我们可以用比较温柔的态度对孩子说“宝宝的笑脸比哭脸更可爱哦”,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更加安心,也更能听进去父母的话。

孩子的行动中其实都包含着特定的意图,家长需要理解孩子行动背后的想法。只有对孩子表达出无条件的爱与关怀,孩子才会感到安心,事情才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

第129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没有达到目标就责备孩子,只会让孩子渐渐丧失自信。

从学习到运动,再到吃饭、做家务等日常习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很多东西,逐渐去掌握各种技能。有些事情如果只教一两遍,孩子很可能会记不住。如果因为孩子没有学会,就责备孩子说“你怎么连这都不会”,只会导致孩子逐渐丧失自信。

请大家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一想,如果因为不会做某件事就遭到别人的责备,大家心里会不会感到非常委屈?很多人在成为父母后,会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而容易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

如果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感到遗憾,可以将这种感受直接表达出来,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说“妈妈很想让你每天自己做好上学的准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尽量用“我”作为主语。当孩子缺乏动力或是不擅长做某件事时,家长也不要强迫孩子,而是应该帮助孩子一起完成,让孩子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一些小的成功体验。

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也会有擅长做的事和不擅长做的事。强行逼孩子去做他做不到或是不想做的事情,看上去就跟欺负人没什么两样。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没有达成目的时不要去责备,而是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帮助。只要家长学会合理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第130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用语言暴力来威胁孩子也会构成虐待。

当孩子不听话时,有些家长会威胁孩子,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有的家长在和孩子吵架,或是被孩子顶撞的时候,会对孩子说“你要是这么做,妈妈就再也不回这个家了”“你要是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不活了”。

这些家长是想要用自己来威胁孩子,其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让你好看,到时候你自己后悔去吧”。“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妈妈就不要了”“再不好好收拾房间你就等着挨打吧”“你要是不好好表现,我就让警察叔叔来把你带走”,这样的话语都是在威胁孩子。

特别是有些家长为了逼迫孩子学习,会用语言暴力来威胁和伤害孩子。这样的做法被人们称为“教育虐待”,最近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在遭到父母的威胁后,很多孩子会将真正的自我封闭起来,装出一副听话的样子,但这种忍耐也是有极限的。

如果想让孩子听话,家长可以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比如告诉孩子说“如果你不肯听妈妈说话,妈妈会很伤心”。然后再和孩子心平气和地商量,想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也能和家长建立更加稳固的信赖关系。

第131条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千万别出错”这样的话只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反而更容易导致失败。

在重要的考试或是表演前,有的家长会提醒孩子说“千万注意别出错”,或者“可别出现失误啊”。

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这样的话听得越多,越容易感到压力。一个人越是心想“我不能失败”“我不能出错”,越是会紧张不已,陷入焦虑。这样一来,就算是能力已经足够,也会由于压力过大而无法发挥出真实水平。

对孩子来说,从小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孩子们会变得更加坚强,就算是遇到些磕磕绊绊,也会立刻重整旗鼓,向前迈进。因此,只要孩子的安全没有受到威胁,家长就可以放平心态,做好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如果想要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可以告诉孩子“只要保持平常心去做就好”,这样孩子也会感到安心。

所有人都会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在其著名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中就提到过这一点。每个人都会想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的极限,向理想中的自我靠近。只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环境,孩子就会去努力实现自我,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人。

上一章:13 下一章:15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