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卢跃刚对新东方稳定起到的作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作者:俞敏洪 |
||||
在前面所讲的新东方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我没有讲到卢跃刚,他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也是新东方的好朋友。卢跃刚于2001年进入新东方,蹲了两年点儿,在2003年新东方内部结构改造接近尾声的时候离开了新东方。他在新东方的时间不长,那他来新东方做什么呢?其实,他的情况比较特殊,他是以一个编外大员的身份进入新东方的。也就是说,他不是新东方的员工,也不是新东方的管理者。当时,他是《中国青年报》一个很重要的主编记者,已经写过很多有名的报告文学,像《大国寡民》什么的,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他是一个社会问题的批判者,也是一个非常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青年报》发了一篇关于新东方的报道,这篇报道还被《读者文摘》转载,讲的是在中国教育界,一批创业者励志精神激励年轻人成长的故事,这篇报道就成了媒体对新东方的第一次品牌宣传。当时,徐小平就有一个想法——他比较喜欢搞宣传,后来的《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也是他推动的——他觉得应该让《中国青年报》对新东方进行一系列深度报道,这样能够给新东方带来全国性的宣传效应。 后来,另一个跟新东方有密切关系的记者冈栋俊——后来成了新东方公关部的负责人——他跟卢跃刚有联系,所以就把卢跃刚带过来了。当时,中国企业流行写赞美型的传记,所以我们那时也只是希望卢跃刚来考察新东方这些人,写一篇赞美新东方的传记,讲讲新东方从创立到这帮人回国,再到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但是卢跃刚这个人的天性使得他肯定不会写赞美型传记,因为当时他写传记、纪事文学是很厉害的。曾经有另外两家企业也邀请他写企业传记,但给他提出的要求是必须要赞扬企业,不能诋毁企业,写的稿子必须要企业审过了才能发表,而且他自己不能独立发表,结果卢跃刚拒绝了。因为他是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他要先跟我们打交道以后再进一步判断到底怎么样写。 到了之后,卢跃刚就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我可以考察你们,也可能会写你们,但写不写由我自己决定,你们不能干预我的独立判断和思考;第二,我的稿子写完了可以直接发表,不一定非要你们审核通过。当时,我们这些人都信心满满,觉得凭着我们这些人的光辉形象,怎么也得写个好的吧!没想到机缘巧合,他来的同时,刚好王明夫的咨询团队过来,说新东方值50亿元,这既开启了新东方的资本财富梦想之路,也打开了新东方的潘多拉盒子——接着的两年时间,卢跃刚完整地记录了新东方管理团队争吵的过程,也就是说,什么光辉形象都没了。 但是卢跃刚在这中间起到了一个作用,因为要写书——虽然当时我们都不太主张——他就要去跟每一个人交流,所以就变成了我们新东方每一个人的朋友。当时的情况就成了,徐小平、王强跟我没法说对抗的话,就跟卢跃刚说,而我对王强、徐小平的观点和意见也可以跟卢跃刚说。所以,卢跃刚本来是一个第三方,而现在要担起两个角色:一是充分了解我们每个人心里在想什么;二是变成了我们这些人的缓冲,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找第三方去倾诉,不至于互相之间直接硬碰硬地打架。这样的话,我们之间就有了一个缓冲地带。比方说,卢跃刚能够明确地告诉徐小平:“小平,你太情绪化了,情绪化的东西是完全不算数的,所以只要你情绪化就是错的。”然后,他可以对我说:“俞敏洪,这件事情你应该理性地对待,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 由于他是第三方,在新东方也没有个人利益,大家会认为他说的话是公正的,没有偏向任何一方,所以也都愿意跟他去聊。另外,我们坐在一起开会的时候,有卢跃刚坐在边上就会好很多,因为大家知道他在写书,而且到最后我们发现他这部书已经非写不可了——因为他对这些超级感兴趣,他不在乎企业本身做得好不好,但在乎企业内部的斗争和矛盾,以及斗争、矛盾的解决方式。所以大家很默契地有了一个共同认知:只要卢跃刚在场,开会时自己一定要理性,因为自己的任何爆发或者不讲道理,到最后一定会被卢跃刚写到书里去。这样一来,也缓解了我们硬碰硬地对着干的情况。就这样,卢跃刚在这两年多组织结构改造的过程中,成了新东方人重要的倾诉对象和心理安慰,很好地缓冲了新东方的利益纠葛。所以,我对卢跃刚特别感激,因为我想如果没有他的话,新东方很有可能就散架了。后来,我常说,卢跃刚是老天派来的,使新东方当时的问题得到了和平的解决。尽管他在商业逻辑、上市公司规范和规则方面也不是专家,但是毕竟做了很多关于企业、商业的报道,也看过很多企业的发展,所以对我们来说,他还起到了另外一方的咨询作用。 2003年,卢跃刚用了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把书给写出来了,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东方马车》。这本书现在在市场上已经买不到了,当时开印印了10万册,但很快就卖完了。因为我们之前说好了,这本书在出版之前是不给任何人看的,结果等到这本书出版以后大家去看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都觉得没有把自己的正面形象充分表达出来。我其实无所谓,因为我是主角,但是徐小平、王强、胡敏等看了以后都觉得这本书把他们的形象描写得不行,加上大家跟卢跃刚关系都还不错,所以这本书后来也就没有再版。 这件事情后来还引发了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创作,因为这部电影最初的剧本是徐小平写的,他写这个剧本,就是觉得《东方马车》中没有把他们的形象充分地体现出来。所以他们就希望写一个剧本,把每个人的形象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大家会发现一点,那就是把以我为原型的成东青的弱点比优点突出得更加明显,把其他几个角色的优点突出得更加明显,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对《东方马车》的一个补充和反叛。 后来,新东方越来越有名以后,出版社不断要求重印《东方马车》。但到今天这本书还没有重印,就是因为卢跃刚比较讲义气,觉得既然其他人对他们的形象不是很满意,那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所以,这就是卢跃刚对新东方的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他起到了稳定新东方人的情绪、分析新东方人的行为、参与新东方的活动并缓解新东方的极端化的作用,使新东方得以在两年多接近三年的改革过程中能够平稳度过。所以在这儿,我要向卢跃刚表示感谢。 |
||||
上一章:我是用... | 下一章:第五章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