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知识结构如何影响了新东方的发展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作者:俞敏洪 |
||||
每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这个知识结构是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而且,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会直接影响其事业发展的高度。接下来我要讲一下,我的知识结构是如何影响新东方的发展的。 我们常说,理工科出身的人,其思维模式和文科出身的人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学经济学出身的人的思维模式和学政治学出身的人的思维模式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从小到大对于知识的追求,又直接决定了他的思维模式和方式。对于我来说,我的知识结构无疑既成就了新东方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东方的发展。 北大的求学经历给我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有了追求思想的极大渴望。在进北大以前,作为一个普通的青少年,我想得很简单。但是进了北大以后,我发现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思想宝库,全世界的哲学思想、社会思想,包括对生活的不同看法,这些在我们脑海里形成了急剧的冲突。在这种冲动中,我们会接受多元化的思想,以及不同的思想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所以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会不断扩展,对事情的分辨能力和判断力会变得复杂,但也会变得更加可靠,因为不再是沿着一种我们固认为是正确的思想往前走,而是已经开始进行独立思考。 但是我的知识结构也有缺陷,因为我在北大不是学科学的,也不是学工科的,所以很多科学、工科的知识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领域,而且我也不可能再去学这些领域的知识,况且我从小对这些领域就没有兴趣——我在中学的时候,数理化成绩一直都是比较差的。所以最后会发现,自己的事业会被自己所涉足的领域影响。 比如,我读了大量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书籍,于是,我的思维模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基本就局限在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来,我就发现,在某个领域我的思想是扩展了的,而在另外的领域我的思路却是狭窄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总在沿着自己所学的人文思路的方向往前走。所以,新东方的人文特征非常明显,但科学特征也非常不明显。这跟我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是有关系的。 同时,我在北大只读了本科,没有深入下去,就某一个领域进行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术研究。大家知道,本科教育是以吸收多方面的知识为主的,其实并没有针对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研究的系统训练。所以,这直接导致我的思路是发散性的、零碎性的,而不是系统性的。 当然了,进入一个领域去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让自己的思路更具系统性,但是也会让思路变得更加狭窄。然而,经过系统性训练的头脑和没有经过系统性训练的头脑确实是不一样的。所以直到今天,我一直认为我的头脑还相对分散和浅薄,就是因为没有经过某一个领域真正的系统训练,而我现在去读的话,最多也只能读一些生物学的进化论等最基本的书籍,这些知识不足以构成我的科学世界观,也不足以构成我的科学方法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遗憾。未来,有没有机会再在某个领域中进行系统的训练,我不知道,但是至少到今天,新东方在系统性领域的深度挖掘、科学标准和科学思路,以及数理逻辑思维上的缺陷,跟我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是密切相关的。 在我的知识结构中,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数理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显得比较薄弱,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薄弱。但是我的形象思维能力、人文思维能力、社会思想思维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所以大家会发现,形象思维、想象力思维、社会发散性思维都跟思维的自由度、随意性相关,这样一来,新东方就形成了以比较自由、随意、发散性的思维框架为核心的组织结构。 这个组织结构在公司规模小的时候特别有用,因为大家经过发散性的讨论可以产生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观点,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去做新的实验。但是形成一个严密的组织结构以后,在这个组织结构需要往一个方向发展才能产生力量和动力的时候,这样的组织结构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你会发现,新东方到今天依然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任何一个校长或者子公司负责人想做什么的时候,就会自己发散性地去做,等做完了我们才发现,他做的完全不是新东方总部所要求的,或者说跟总部的要求根本不是同一个方向上的,但是他已经去做了,这也说明了随意性比较大。 这也是近两年新东方越来越多地吸收理工科背景的管理干部以充实管理队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沿着新东方原来的高自由度和发散性管理框架一直往前发展的话,那么到一定程度,组织结构就会崩盘,因为它是膨胀型的,不是像一列火车一样各车厢都是朝同一个方向前进的。 我最后想说的就是,尽管我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但是对于我,新东方的第一领导者和责任人来说,要做的事情无疑就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迅速弥补。新东方也是一样,我们现在确实已经意识到了系统化思维、逻辑思维对于新东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
||||
上一章:我的个... | 下一章:新东方...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