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无所畏惧  作者:布琳·布朗

涌现的信任:扎根理论与我的研究过程

旅行者,脚下没有路,你必须边走边开辟道路。

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Antonio Machado)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我的研究过程的精髓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起初,我出发去寻找我所知道的真实的经验证据时,我以为我选择了一条别人走过的路。很快,我意识到,这种围绕着对受访者来说重要的事情进行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意味着没有前路可走,当然,也没有办法知道最终会有什么发现。

进行脚踏实地的理论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1. 承认在真正使用之前,想理解扎根理论方法论几乎不可能。

2. 敢于让受访者确定研究问题。

3. 放下自己的兴趣和先入为主的想法,去“相信眼前的事物”。

讽刺的是(或许不是),这些也是无所畏惧和勇敢生活所面临的挑战。

下面是我在研究中使用的构思、方法论、采样方法和编码过程的概述。在这之前,我想先感谢巴尼·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安塞姆·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定性研究和发展扎根理论方法论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特别感谢格拉泽博士(Dr. Glaser),愿意在加州和休斯敦大学之间来回往返,担任我的论文委员会的方法论专家:你确实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研究之旅

作为一名博士生,统计学的力量和清晰的定量研究思路吸引了我,但我爱上了定性研究的丰富性和深度。我从小就爱讲故事,我无法抗拒把研究当作故事素材的想法。故事是有灵魂的数据,没有什么方法论比扎根理论更有价值。扎根理论的任务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来发展理论,而不是证明或否定现有的理论。

行为研究员弗雷德·克林格(Fred Kerlinger)将理论定义为“一组相互关联的结构或概念、定义和命题,它们以解释和预测为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系统地看待指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在扎根理论中,我们不是从一个问题、一个假设或一篇文献综述开始的,而是从一个主题开始的。我们让受访者来确定问题或他们主要关注的话题,再由我们阐明理论,然后我们再在文献中查找与这个问题或话题相关的资料。

我没有签约参与研究羞耻感—这是我们经历过的最复杂、最多层面的情感(之一)。我用六年的时间才理解了羞耻感,它是一种如此强烈的情感,以至一提到“羞耻”这个词,就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和回避。我在不知不觉间对深入研究人际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十五年的社会工作教育让我确信一件事:联结是我们活着的原因,它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目的和意义。如果人们对联结的主要担忧体现为对疏离的恐惧,联结在我们生活中的力量就得到了证实。我们对自己曾经做过或从未做过的事情感到恐惧,对我们是谁或来自哪里感到恐惧,这些恐惧让我们变得不讨人喜欢、不值得联系。我发现,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脆弱,培养同理心、勇气和同情—我称之为羞耻感复原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发展出一套关于羞耻感复原力的理论,并清楚地认识到匮乏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后,我想更深入地挖掘—我想知道更多。问题是,通过询问,我们对羞耻感和匮乏感的了解极为有限。我需要通过另一种方法来获得经验。于是,从那时起我有了从化学中借鉴一些原理的想法。

在化学特别是热力学中,如果某一种元素或属性太不稳定因而无法测量时,你通常不得不依靠间接测量的方法。你可以通过结合和减少相关的、挥发性较低的化合物来测量其属性,直到这些关系和操作揭示出其原始属性。我的想法是,通过探究消除羞耻感和匮乏感后的情况,来进一步了解羞耻感和匮乏感。

我知道人们是如何体验并消除羞耻感的,但是,在羞耻感并没有不断地刺痛他们的喉咙,使他们感到自己不配与人建立联结时,人们的感受、行为和想法是什么样的呢?有些人与我们一样身处“匮乏文化”中,却坚信自己已经足够好,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知道有这样的人,因为我采访过他们,并利用他们提供的一些事例为同理心和羞耻感复原力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在深入研究相关数据之前,我把这项研究命名为“全心投入式生活”。我一直在寻找那些不顾风险和不确定性,全心投入生活并热爱生活的男男女女。我想知道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他们的全心投入式生活的模式和主题是什么?我在《不完美的礼物》和一篇学术期刊文章中报告了这项研究的结果。

脆弱一直是我工作中的核心类别。它是羞耻感和全心投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那篇研究人际联结的论文中,甚至有一章的篇幅都是讲脆弱的。我明白脆弱和我研究过的其他情感之间的关系,但是经过多年日益深入的研究,我想更多地了解脆弱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从这个调查中产生的扎根理论是本书和我的另一篇学术文章的主题。

构思

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扎根理论方法论最初是由格拉泽和施特劳斯提出并由格拉泽完善的,它为我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计划。扎根理论包含五个基本组成部分:理论敏感度、理论采样、编码、理论备忘录和排序。这五个组成部分通过数据分析中的持续比较法被整合在一起。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受访者在体验被试主题(如羞耻感、全心投入、脆弱)时的“主要关注点”。等主要关注点从数据中显现出来后,我会提出一个理论,解释受访者如何持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采样

理论采样,即能够生成理论的数据采集过程,是我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主要采样方法。在进行理论采样时,研究人员同时收集、编码和分析数据,并利用这个正在进行的过程来确定下一步要收集哪些数据以及在哪里能找到这些数据。在理论采样的基础上,我根据对访谈材料的分析和编码以及辅助数据选择受访者。

扎根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研究人员不应该假设身份数据的相关性,包括种族、年龄、性别、性取向、阶层和能力。虽然我没有假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但在使用理论采样的同时我也使用了目的性采样(有意跨身份数据采样),以确保对不同的群体进行采访。在我的研究过程中,在某些时候,身份数据确实是相关的。在这些情况下,目的性采样继续为理论样本提供信息。在身份数据没有出现相关性的类别中,我仅使用理论采样。

我采访了750名女性,其中约43%的人自称是高加索人种,30%的人认为自己是非洲裔美国人,18%的人认为自己是拉丁裔美国人,还有9%的人认为自己是亚裔美国人。女性受访者的年龄从18岁到8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岁。在接受采访的530名男性中,约40%的人认为自己是高加索人种,25%的人认为自己是非洲裔美国人,20%的人认为自己是拉丁裔美国人,剩下15%的人认为自己是亚裔美国人。受访男性的平均年龄为46岁(年龄段为18岁到80岁)。

虽然扎根理论方法论通常只需少量的样本就可达到理论性饱和(即在某一点上已无法形成新的概念上的结论,而且研究人员已经屡次为相关概念类别提供了证据),而且其所需的采访人数远远少于我在研究中采访的1280人,但我的研究形成了三个相互关联的理论,它们不仅有多个核心类别,而且每个类别都包含多种属性。羞耻感复原力、全心投入和脆弱的微妙而复杂的属性,需要大量的样本。

扎根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切都是数据”。格拉泽写道:“对最冗长的采访所做的最简短的评论,写在杂志、书本和报纸上的文字,公文,观察评论,对自己和他人的偏见,虚假的变量,以及研究者在实质性研究领域可能遇到的其他问题,都是扎根理论的数据。”

除了采访1280名受访者,我还分析了我在文献中所做的笔记、与内容专家的对话,以及参加访谈并协助我进行文献分析的研究生的会议记录。此外,我还记录并编码了现场笔记,记录了我在研究生课程中对大约400名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羞耻感、脆弱和同理心培训的经验,以及对大约1.5万名心理健康和成瘾专业人士的培训经验。

我还编码了3500多条辅助数据,包括临床案例研究和案例笔记、信件和期刊页。我使用持续比较法(逐行分析)对大约1.1万起事件(原始现场笔记中的原话)进行了编码。所有这些编码都是我手工编写的,因为格拉泽扎根理论不推荐使用软件。

我亲自收集了几乎所有的数据,只有215名受访者的访谈除外,这些采访是由在我指导下工作的社会工作研究生进行的。为了确保评估者的可靠性,我对所有研究生助理都进行了培训,并对他们所有的现场笔记进行了编码和分析。

大约一半的访谈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还有的是把受访者分成两人一组、三人一组,或多人一组。访谈时间从45分钟到3小时不等,平均约为60分钟。我所采用的是经调整的会话式访谈,因为它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扎根理论的访谈方法。

编码

我采用持续比较法逐行分析数据,然后制作备忘录来捕捉新出现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的重点是确定受访者的主要关注点和核心变量的出现。当进行其他采访时,我重新构建了类别,并确定了每个类别的属性。当核心概念出现,不同类别和属性的数据已经饱和时,我就会使用选择性编码。

扎根理论研究者需要从数据中生成概念。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定性方法有很大不同,传统的定性方法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和受访者的引述发现和得出结论的。为了将羞耻感、全心投入和脆弱概念化,并确定受访者对这些主题的主要关注点,我逐行分析了数据,同时提出了以下问题:受访者描述了什么?他们关心什么?他们担心什么?他们想要做什么?如何解释不同的表现、想法和行为?同样,我使用了持续比较法来重新检查那些针对新兴类别及其相关属性的数据。

文献分析

扎根理论研究者允许研究问题从数据中自动显现出来,因此,在理论从数据中生成之后,研究者要对重要文献进行全面的回顾。在定量研究和传统的定性研究中,文献综述为研究结果的正反两个方面都提供了支持—进行文献综述是为了支持新研究的需要,研究是独立于文献进行的,研究结果是独立于文献出现的,研究结果将再次得到文献的支持,以证明其对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的贡献。

在扎根理论中,数据支撑理论,文献是数据的一部分。我很快意识到,扎根理论的研究人员无法进入文献综述思维。这个理论出现了,我讲完了,它怎么适用?相反,扎根理论研究者必须明白,文献综述实际上是一种文献分析,它不是独立于研究之外的,而是一个过程的延续。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和相关研究都支持并启发了新兴的理论。

评估扎根理论

根据格拉泽的说法,对扎根理论的评估指的是评估它们的适用性、相关性、可操作性和可修改性。当理论的类别与数据相匹配时,该理论就达到了拟合。当数据被强制归入预先形成的类别或为了保持现有理论的完整性而被丢弃时,就会出现违反拟合的情况。

除了拟合之外,理论还必须与该领域的行为相关。当扎根理论允许核心问题和过程出现时,它们就是相关的。如果理论能够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并解释在实质或正式探究领域里正在发生的事情,那么可操作性就可以实现。有两个标准可用于评估理论是否有效—分类必须合适,理论必须“了解事情的核心”。“了解事情的核心”意味着研究人员已经将数据以正确的方式概念化,这种方式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受访者的主要关注点,以及他们是如何持续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后,可修改性原则规定,理论在解释资料及数据方面不可能做到完全正确,因此,随着资料在研究中不断表现出更多内容,理论必须不断被修改。

举个例子,我看了看我在本书里提出的各种概念(例如,武器库、关注鸿沟、破坏性创新等),然后问:“这些类别是否与数据相匹配?它们是否相关?它们处理数据吗?”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它们准确地反映了从数据中得出的结论。就像羞耻感复原力理论一样,我那些研究定量的同事会对我关于全心投入和脆弱的理论进行测试,推动知识发展的进程。

当我回顾这段旅程时,我意识到了我在附录开头分享的那句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脚下真的没有路。因为受访者有勇气分享他们的故事、经历和智慧,我开辟了一条定义我的职业和生活的道路。当我第一次意识到并痛恨接受脆弱和全心投入生活的重要性时,我告诉人们我被自己的数据绑架了。现在,我知道其实我是被它拯救了。

上一章:结语 下一章:感恩练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