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他人兴趣”

幸福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青年:您注意到了吗?先生您刚才说“尊重绝对不能强迫”。这一点确实如此,我也非常赞同。但是,您转而又说“要尊重学生”。哈哈,这不是很奇怪吗?!不能强迫的事情您却强迫我去做!这不叫矛盾,什么叫矛盾呢?!

哲人:的确,单单这两句话,听起来也许有些矛盾。但是,请你这样理解,尊重之球只会弹回到主动将其投出的人那里。这正像对着墙壁投球一样。如果你投出去的话,有可能弹回来。但是,仅仅对着墙壁大喊“把球给我”却无济于事。

青年:不,您不要用巧妙的比喻来敷衍了事。请好好回答!投出球的“我”的尊重来自哪里?球可不会凭空而生!

哲人:明白了。这是理解实践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点。你还记得“共同体感觉”这个说法吗?

青年:当然记得,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理解。

哲人:是的,这是一个相当难理解的概念,还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思考。现在请你先回忆一下,阿德勒把德语中的“共同体感觉”翻译成英语的时候采用了“social interest”这个词。它的意思就是“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讲就是对形成社会的“他人”的关心

青年:与德语不一样吧?

哲人:是的。德语中采用的是具有“共同体”意思的“gemeinschaft”与具有“感觉”意思的“gefühl”结合起来的“gemeinschaftsgefühl”一词,正是“共同体感觉”的意思。如果将该词英译时忠实于德语原文的话,那或许就会变成“community feeling”或者“community sense”了。

青年:哎呀,虽然我并不想听这种学术性的话,但还是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哲人:请你仔细思考一下。阿德勒把“共同体感觉”介绍到英语圈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忠实于德语原文的“community feeling”一词而是选择了“social interest”这个词?这其中隐含着非常重大的理由。

还在维也纳的阿德勒开始提倡“共同体感觉”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支持者都离他而去,这事我曾经说过吧?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这种东西不是科学,那些原本认为阿德勒心理学是科学的人开始怀疑其价值,于是阿德勒遭到非议,失去了支持者。

青年:是的,我听说过。

哲人:通过这件事,阿德勒也充分理解了“共同体感觉”推广的难度。因此,在将其介绍到英语圈的时候,他把“共同体感觉”这一概念置换成了更具实践性的行动指南,把抽象换成了具体。这种具体的行动指南正是“对他人的关心”这一说法。

青年:行动指南?

哲人:是的。也就是不要执着于自我,而要对他人给予关心。按照这种指南去做,自然就能找到“共同体感觉”。

青年:啊,我什么也不明白!这种说法已经很抽象了!对他人给予关心这种行动指南本身就很抽象!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哲人:那么,在这里请你再回忆一下弗洛姆的话:“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不做任何否定,不做任何强迫,接受并尊重“那个人真实的样子”。也就是,守护并关心对方的尊严。那么,这具体的第一步在哪里,你知道吗?

青年:第一步是什么?

哲人:这是一个非常合乎逻辑的归结:关心“他人兴趣”

青年:他人兴趣?!

哲人:例如,孩子们爱玩你根本无法理解的游戏,热衷于一些面向孩子的无聊玩具,有时还读一些与公共秩序和社会良俗相违背的书籍,沉迷于电子游戏……你也可以想到很多事例吧?

青年:是的,几乎每天都在亲眼看见类似的场景。

哲人:很多父母或者教育者都对此非常反感,希望能够带给孩子更多“有用的东西”或者是“有价值的东西”。劝阻其不良行为,没收书籍或者玩具,只给孩子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父母这么做是在“为孩子着想”。但这完全是一种缺乏“尊重”,只能逐渐拉远与孩子距离的行为。因为它否定了孩子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兴趣。

青年:那么,您的意思是说要给他们推荐一些低俗的游戏?

哲人:不是我们向其推荐什么。只是去关心“孩子们的兴趣”。无论在你看来是多么低俗的游戏,都首先试着去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也去尝试一下,偶尔再和他们一起玩玩。不是“陪你玩”,而是自己也投入其中愉快地享受。这时孩子们才会真正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人被认可、被“尊重”、被平等对待,而不是仅仅被当作一个孩子。

青年:但是,那……

哲人:并不仅仅是孩子。这是所有人际关系中都必需的尊重的具体的第一步。无论是公司里的人际关系还是恋人间的关系,抑或是国际关系,在各种关系中我们都需要对“他人兴趣”给予更多关心。

青年:不可能!先生您或许不知道,那些孩子们的兴趣有的非常下流!有的甚至极其粗俗、怪诞、丑恶!所以,为他们指出正确道路不正是我们大人的职责所在吗?!

哲人:不对。关于共同体感觉,阿德勒喜欢这样讲,我们需要“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青年:什么意思?

哲人:你现在是企图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所以才会用“粗俗”“丑恶”之类的词来形容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兴趣粗俗。那么,他们又看到了什么呢?首先就从理解他们这一点开始。

青年:哎呀,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哲人:为什么?

上一章:所谓尊... 下一章:假如拥...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