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力”为名的交流

幸福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青年: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呢?

哲人:假设你的班级里发生了暴力事件,琐碎的口角之争演变成了拳脚相向的斗殴事件,你会如何处置这两个学生呢?

青年: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我就不会大声斥责了,而是冷静地听一听双方的说法。首先让双方都平静下来,然后再慢慢询问,比如“为什么吵架”或者“为何会打起来”等。

哲人:学生们会怎么回答呢?

青年:哎呀,无非是“因为他说了这样的话,所以我才会生气”或者“他对我做得太过分了”之类的理由吧。

哲人:那你接下来又会怎么做呢?

青年:听听双方的说法,看看是谁的错,然后让有错的一方向另一方道歉。不过,几乎所有的争吵都是双方都有错,所以就让他们互相道歉。

哲人:双方都能接受吗?

青年:一般都会各执己见。不过,经过一番劝说,往往都能认识到“自己也有错”并答应道歉。这就是所谓的“各打五十大板”吧。

哲人:的确如此。那么,假设你的手上拿着刚才的三棱柱。

青年:三棱柱?

哲人:是的。一面写着“可恶的他人”,另一面写着“可怜的自己”,最后一面写着“以后怎么做”。就像我们心理咨询师使用的三棱柱一样,你在听学生们说吵架理由的时候脑子里也想象着三棱柱。

青年:……什么意思呢?

哲人:学生们所说的“因为他说这样的话,所以我才会生气”或者“他对我做得太过分了”之类的吵架理由,如果用三棱柱对其进行分析的话,是不是最终都是“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呢?

青年:……是的,哎呀。

哲人:你只问学生们“原因”,无论怎么挖掘,都无非是一些推卸责任的辩解之词。你应该做的是关注他们的“目的”,与他们一起思考“以后怎么做”。

青年:吵架的目的?而不是原因?

哲人:咱们按顺序来解释一下。首先,通常我们是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吧?

青年:是的,就像我现在正在和先生交谈一样。

哲人:还有,交流的目的、目标是什么呢?

青年:意思传达,表达自己的想法吧。

哲人:不对,“传达”只不过是交流的入口,最终目标是达成协议。如果仅仅是传达,那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传达的内容被理解并达成一定协议的时候,交流才有意义。你我在此交谈的目标也是达成某种一致见解。青年:哎呀,这可是相当耗费时间啊!

哲人:是的,通过语言进行的交流要达成一致意见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仅仅是自以为是的要求根本行不通,还需要准备一些客观数据之类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并且,虽然耗费的成本很高,但速度和可靠性相当低。

青年:正如您所说,我都有些厌烦了。

哲人:所以,厌烦了争论的人或者在争论中无望获胜的人会怎么做呢?你知道吗?

青年:哎呀,应该会撤退吧?

哲人:他们最后选择的交流手段往往是暴力。

青年:哈哈,真有意思!会发展到这一步吗?!

哲人:如果诉诸暴力,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推行自己的要求,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能够令对方屈服。暴力始终是成本低、廉价的交流手段。在讨论道德是否允许之前,首先不得不说它是人类非常不成熟的行为。

青年:您的意思是说不认可它并不是基于道德观点,而是因为它属于不成熟的愚蠢行为?

哲人:是的。道德标准往往会随着时代或情况而发生变化,仅仅靠道德标准去评判他人,这很危险,因为过去也有崇尚暴力的时代。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还得回到我们人类必须从不成熟的状态中慢慢成长这一原点上。绝不可以依靠暴力这种不成熟的交流手段,必须摸索出其他的交流方式。作为暴力“原因”被列举出来的对方说了什么或者是态度如何具有挑衅性,事实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暴力的“目的”只有一个,应该考虑的是“以后怎么做”。

青年:的确,这真是对暴力很有意思的洞察。

哲人:你怎么可以像是在说他人的事情一样呢?现在说的事也可以说是在说你自己。

青年:不不,我根本不使用暴力。请您不要莫名其妙地找碴!

上一章:有“罚”便... 下一章:发怒和...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