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

幸福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青年:……哎呀,先生你必须感谢我的自制力。如果我再年轻上十岁,不,哪怕是五岁,也不会有这么强的自制力。如果是那样,这会儿你的鼻梁恐怕已经被我的拳头打断了。

哲人:呵呵呵,你很不冷静啊。的确如此。阿德勒也曾遭受过来自商谈者的暴力。

青年:也有这种可能啊!大肆宣扬这样的谬论,那也是应得的报应!

哲人:有一次,阿德勒被要求为一位患了重度精神障碍的少女治病。这位少女受病症折磨已长达8年,2年前开始不得不入院治疗。初次见面时候的她据说是“像狗一样狂吠不止,口水不断,一直想要撕衣服、吃手绢”。

青年:……这已经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了。

哲人:是的,这是就连入住医院的负责医生都束手无策的重度病症。于是,他们问阿德勒“你能治吗”?

青年:阿德勒治了吗?

哲人:是的。最终这位少女顺利回归社会,甚至恢复到可以自力更生的程度,并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阿德勒说“看到现在的她,恐怕没人相信她曾患过精神病”。

青年:究竟用了什么魔法呢?

哲人:阿德勒心理学并无魔法。阿德勒只是一直跟她谈话。最初的八天,他每天都去见她并对其谈话,但她总是一言不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理咨询持续了三十日之后,虽然是以非常混乱无法理解的形式,但她终于开口说话了。

关于她的行为举止像狗一样的原因,阿德勒这样理解,她感觉被自己的母亲“当狗对待”。是否真的被像狗一样对待,我们并不了解,但至少她“感觉”是这样。于是,作为对母亲的反抗,她下意识地决定“索性扮演狗给您看”。

青年: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残行为?

哲人:如你所言,正是自残行为。作为人的尊严被伤害,于是用自己的手再去不断撕裂伤口。所以,阿德勒就把她作为平等的人百折不挠地跟其谈话。

青年:……的确。

哲人:就这样一直不间断地进行心理咨询,某一天,她突然开始打阿德勒。这时候阿德勒是怎么做的呢?他没做任何反抗,任其拍打。然后,过于激动的她打破了玻璃窗户,手指受了伤。于是,阿德勒默默地为其包扎。

青年:呵呵呵,这简直就是圣经中的故事嘛!你是想借此把阿德勒装扮为圣人吧。哈哈哈,很可惜,我绝不会上当!

哲人:阿德勒不是圣人,这种情况下选择“不反抗”也不是出于道德角度考虑。

青年:那为什么不反抗呢?

哲人:阿德勒说当她开始讲话的时候,自己感到“我是他的朋友”。

于是,在被无故拍打的时候,也只是用“友好的眼神”注视着她。也就是说,阿德勒并非是作为工作、作为职业人来面对她,而是作为一个朋友与之相处。

长期处于苦恼之中的朋友出现了精神错乱,所以才来拍打自己……如果想一想这种情况,就能够理解阿德勒的行为一点儿都不奇怪。

青年:……哎呀,如果真是朋友的话。

哲人:那么,在这里我们还必须再回忆一下这些概念。“心理咨询就是面向自立的再教育,心理咨询师就是教育者”。还有,“教育者就是心理咨询师”。

既是心理咨询师又是教育者的阿德勒作为“一个朋友”来面对来访者。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也应该作为“一个朋友”来面对学生。因为你也是教育者、心理咨询师。

青年:啊?!

哲人:你在阿德勒式教育上的失败,以及至今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你一直在逃避由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项构成的“人生课题”。

青年:逃避人生课题?!

哲人:你现在是因为“工作”来面对学生。但是,正如阿德勒亲身示范的一样,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朋友”。如果弄错了这一点,教育不可能顺利。

青年:不要胡说!!像朋友一样对待那些孩子们?!

哲人:不是像朋友一样“对待”,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交友”关系。

青年:这根本不对!我可是专业教育者,正因为当成专业的、拿报酬的“工作”,才可以负起重大责任!

哲人: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我的意见不会变,你与学生们之间应该建立的是“交友”关系。

三年前,关于人生课题咱们没能细谈。如果理解了人生课题,你就一定能够明白我最初说的“人生最大的选择”这句话的意思,进而你也就能够理解你目前应该面对的“获得幸福的勇气”。

青年:如果理解不了呢?

哲人:那你可以抛弃阿德勒、抛弃我。

青年:……有意思,您就这么自信吗?

上一章:为什么... 下一章:第四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