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迷茫是艰难所在,也是意义所在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作者:陈海贤 |
||||
按:当美好的理想遇到冰冷的现实,该改变自己还是顺从现实?如果要改变,能如何改变?这封答读者信想跟你探讨这个问题。 陈老师: 您好!关注您很久了,一直想给您写信,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描述我内心的困惑。现在,我想把给您写信的想法变为行动,也借着这封信,理一理自己乱糟糟的思绪。 我的问题是,我对自己的工作很迷茫,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又不知道新的工作在哪里。对现在工作的厌恶、对寻找新工作的焦虑、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让我喘不过气。 我是一个26岁的女生,名校毕业快四年了。毕业时,顺利进入一家世界名企,一年后因为接受不了工作占据太多时间(大概是这个原因吧,我自己也理不太清楚了),选择离职。之后,尝试考研,可并没有完全投入。快两年的时间,没有收入,社交停滞,家庭变故,前路迷茫。对自己选择和能力的怀疑让我情绪几度失控。我开始重新找工作,想着第二份工作我一定要好好地干。工作找得并不顺利,可好歹最后还是找到了。 对于现在的工作,我讨厌它,我希望赶紧从这份工作中脱离。这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我压根儿没法提供。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我很抵触。我在这里,并没有长久发展的可能和意愿。在这份工作上坚持了一年,从没有合同到有了合同,从没有工资到有工资,我坚持的原因更多的是怕太折腾,简历不好看,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不好的影响,当然也因为我并没有找到新的理想的工作。 对下一份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我明明很想换一份新工作,却在无止境地拖延。我发现毕业四年,自己根本没有擅长的领域与技能,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我特别羡慕那些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然后投入去做的人。打开各种求职网站,我就头痛。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所以我连把简历投向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不清楚。一想到找工作,我就心烦、头痛、焦虑。 毕业四年,快奔三的年龄,两份工作,近两年的空白。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资本和能力立足社会。我也想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投入去做,却在“你连自己都养不活了,你有什么资本去喜欢、去投入?”“你毫无经验,从头开始的话,你大学所学还有什么意义?”的想法中避而远之。 理想的我,能全心投入自己喜欢的工作;而现实的我,却只能勉强做着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我为不能改变现状而烦躁,更为活了二十几年还这样浑浑噩噩、一无是处而懊恼。我总怀疑,如果是别人,一定会处理得比我好。我讨厌这样子的自己,我想救救自己。 谢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读完这封信。期待您的回复。 雨雨雨 陈老师: 您好。我现在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它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从这份工作中,我得不到任何成就感,有的只是拖延、焦虑和“终于又完成一点”的短暂的放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一点点困难,都会在我的消极情绪中被放大,让我不知所措。 但以前的我不是这样。那时的我,单纯自信,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做到。那时我文笔不错,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不像现在,经过几年工科培训,连日记都写不通顺了。那时的我很爱读书,对政治、哲学、法律、外国文化都很感兴趣。不像现在,一年都读不完十本书。那时的我精力充沛,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停不下来。不像现在,一天中有精力做事的时间不超过几个小时。那时的我勇敢果断,什么事都想尝试。不像现在,想做什么事会先想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危机四伏。可理论上不该是这样啊,我以前也没生活在月球上啊。 每天我都在不断自我反省。有时我对自己说:这是因为我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只要找到喜欢的工作,就能摆脱这种状况。但是在梦里,前男友对我大喊:“你根本没有努力,你只是想逃避责任!”是的,我现在很难长时间专注在应该做的事上。我的专注力、自信、意志力都大大下降了。我没有办法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状态。 突然,我意识到,是我把自己变成这样的。就像您说的,意志力的存在是为了承担责任和应对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力又得到了锻炼,就像肌肉一样。长期不使用意志力,什么都不想做,只会让意志退化,渐渐地,就什么都做不到了。我就是这样退化的。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感到无法遏制的悔恨和伤心。如果未来还要这样度过,那真是太可怕了。一个人迫于现实,做一份自己不喜欢,也没有成就感的工作,最可怕的不是做不好,而是它可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现在的我缺乏意志力,自信和精力都很有限,想要做到什么都很难。我想这就是答案。 可是,这个答案会不会只是我的一种幻想?幻想换一份感兴趣的工作,我就能打起精神,重新变回以前的自己? 说到这里,我好像已经有了答案。也许您也经常遇到说着说着自己就找到了答案的情况。我不能在现在这样的生活中停下来,我必须去寻找、尝试和改变。尽管还有些害怕,我必须开始做点工作之外的不很困难的事,一点点来恢复我的自信和意志力。我不会立即放弃现在的工作,但我会试着找实习、兼职,甚至去参加一些考试。我要去做这些,就像此刻的我,不再担心被质疑、被否定,给您写这封信一样。 祝好! Momoc 雨雨雨、Momoc: 你们好。我惊讶地发现,我的邮箱同时收到了两封信,相似得如复制粘贴一般。也许你们在不同的城市做不同的工作,但诉说的,却是相似的烦恼。我考虑了很久究竟选哪一封回,最终决定把这两封信同时贴出来。既然缘分如此神奇,我就应该把这种巧合呈现出来,好让你们看到彼此,并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此烦恼的人,并不止一个,也不止你们两个。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人,三十多岁吧,以前一直在经商,现在是音乐人。他从大学就开始组乐队,一直梦想以音乐为生,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觉得玩音乐是“不务正业”,以死相逼,让他放弃。后来他如父母所愿,开起了公司,成了商人。公司经营得还算成功,员工多的时候也有两三百人,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可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些东西,让他隐隐觉得不痛快。 在35岁那年,他一哥们儿患了尿毒症,原来好好的人,忽然就不行了。走之前,那哥们儿把他叫到身边,跟他说:“人生苦短,你还是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等那哥们儿一去世,他立马卖掉了公司,找了个音乐制作人,开始组乐队,做专辑。 如今他出了两张专辑,不算混得太有名,但也经常能在国内几个音乐节上看到他的名字。就普通的水平吧。但他坐在我面前跟我聊这些,整个人清澈通透极了。 我问他当商人和当音乐人有什么区别。他说: “以前我当商人的时候,跟人介绍自己,说我是某某公司的老总,心是很虚的。出入商务场合,总要再三给自己壮胆,才能劝服自己就属于这里。但我当了音乐人以后,就再也没有这种感觉。跟别人介绍说自己是做音乐的,一点儿都不别扭,心里坦荡极了。” 这大概就是“本该如此”的意思。我知道,我知道,这故事有点鸡汤,但它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提醒着我们,成为更好、更真实的自己是可能的。 你们的信其实都在说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有没有资格奢谈理想?” 没错,这个社会是很现实的,好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社会分工总会把一部分人摁到让人喜欢不起来的工作中。虽然我们也会反复劝诫自己要努力踏实,干一行爱一行,但白天碌碌无为的拖延和焦灼,半夜醒来后不知身在何处的空虚,都会准确无误地提醒我们,自己正在虚度光阴、浪费生命。 而一份糟糕的工作,最糟糕的地方,是它会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让我们觉得自己只配得上这么一点。 你们都有名校的背景,见识过好的,就更难忍受坏的。名校背景拿到就业市场说事,恐怕会被老板和HR耻笑。他们笑得不是没有道理。学校不是就业市场的金字招牌,更不是通往光明前途的通行证。它什么也保证不了,却在你们心里种下了骄傲的种子。这种骄傲,无论怎样的生活挫折都无法磨灭。 该怎么评价这种骄傲呢?如果不是这些不甘平庸的理想,你们也不会有这么多的迷茫、挫折和自我怀疑。可是如果没有这种骄傲,你们也不会这么固执地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自己换过好几次工作,每次换工作都经历过很多痛苦和迷茫。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停下来,安心做一份普通的工作? 后来我想到了。我总觉得,在我生命尽头的那一天,上帝会来找我谈话(我没信教啊,就这么随便一说)。他当然不会问我,你挣了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毕竟他不是家长里短的隔壁邻居。他大概会问我: “你有没有辜负我给你的生命?你有没有尽你所有的努力,来发挥你的才能,实现你的潜力和价值?” 我大概会答: “是的,我曾错过很多,也曾犹豫退缩,但我已经倾尽全力,从未放弃。” 上帝会说:“那么,证明给我看。” 那时候,我大概拿不出什么让人骄傲的成绩。即使有,在上帝面前,那也微不足道。但是,我会展示我的伤疤,那些焦灼的、犹豫的、悔恨的、拖延的、挣扎的、沸腾的、犯傻的,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夜,随着时光又慢慢平息的痛。我会把这些展示给他看,骄傲得如同展示一枚勋章。 我会说:“我已倾尽全力,这就是证明。我曾为理想所伤。” 现在,你们也正为理想所伤。无论普通人有没有资格奢谈理想,我们都已经谈了。而理想,也早已在我们身上刻下烙印。 一份理想的工作到底是怎样的?我相信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说法,理想的工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安全感、胜任力和自主性。简单地说,就是物质上有保障,能发挥才能和潜力,还能自己决定一些事。可是以现在的社会条件,理想的工作太奢侈了,所以才需要不断寻找。 我非常确定你们早晚会从这份不喜欢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无论是一年、两年还是三年,无论一波三折还是一帆风顺。虽然你们现在看起来有些迷茫、浮躁、自我怀疑,但这些迷茫的背后有骄傲在。这种骄傲不会允许你们一直做一份没法带来成就感的工作。 既然这是确定的,那我们就可以暂时把“能不能从这份工作中离开”的焦虑放下,从容地研究一下该如何度过这段过渡时期。无论过渡时期有多长,对于一个确定的结果而言,它都是暂时的。 你们喜欢读小说吗?大部分小说中的主角在练就绝世武功、成为盖世英雄之前,都有一段去一个憋屈的环境中受气的经历。比如:郭靖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了;杨过遇见小龙女之前,要在非常不待见他的全真教生活一段时间;哈利·波特去霍格沃兹上学之前,要先在姨妈家受些欺负。 为什么作者要安排这样的情节? 因为如果这些故事里的人,不懂生活的艰辛,就不会有渴望。如果没有渴望和追求,他们的成功也就没有意义。 现在,你们的人生正处于这样的故事情节中。在未来的路在你们眼前展开之前,你们至少可以先想想,这段艰苦的生活想要教给你们什么。也许你们会觉得,如果我不是那么迷茫、那么自我怀疑的话,我就能看清这段生活的意义。我觉得恰恰相反,迷茫和自我怀疑正是这段生活的艰难所在,也正是它的意义所在。 为了搞清楚这段艰苦生活的意义,在过渡期,你至少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1.假如我在将来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我能从现在这份工作中学到什么? 大部分能力都会迁移。既然我们已经打入敌人内部,总得偷师学艺,学点什么,才不会亏。 2.假如我将来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我今天所能迈出的最小的一步是什么? 所有的转变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期。迈出很小的一步并不容易,哪怕是最小的一步,也需要我们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这一小步无关成功,只关乎行动。而你现在的工作还给你发着工资,正好让你大胆去尝试,而不用管是否会失败。 祝早日成为理想的自己。 |
||||
上一章:就承认自... | 下一章:你是在努...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