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校价值的再发现厌女 作者:上野千鹤子 |
||||
送女儿进女校的家长,大多是希望把女儿培养得“有女人味”吧。可是经验证明,这是天大的误会。与女校生相比,男女同校女生的异性恋性别身份的认同确立更早。比如让男生当学生会会长、自己甘居副会长等等。而女校学生反倒有很多机会自由地发挥统率才干。在没有男生来领头的女人世界里,力气活儿也好,统率角色也好,都得女人自己干。我在女子短期大学教了十年书,看到在和其他大学的学生共同野餐郊游时,男女同校的女生们娇滴滴地把砍柴、取水的力气活推给男生们做,事后被女校学生嘲笑。不过,女校生们并非不知如何在异性恋制度之下利用自己的性别资源,她们只不过看到其他女生在自己眼前表演得太露骨而败了兴而已。她们明白男女同校文化与女校文化的“规则”差异,把对两者间落差的操纵调节视为一种生存技能。作为女子短期大学的教员,因为与学生性别相同,当时年龄也接近,学生们在我面前不用设防,所以我有充分的机会对她们进行近距离观察,看她们如何生存于两种文化的落差之间。 在战后GHQ(驻日盟军总司令——译者)的教育改革之后,日本各地还长期保留了公立的男女分校,但进入1990年代以后,在政府的“男女共同参与”政策的推动之下,许多学校受当时潮流的影响,开始了男女同校的改革。在这个潮流中,F县的名门公立女子高中也决定改为男女同校。这个千载一遇、百年一度的变革,不拿来做社会学的研究课题实在可惜。我煽动班里一位来自这所学校的毕业生,结果她交来一份让我眼前一亮的毕业论文。我推荐她向杂志投稿,论文被登载出来了,就是白井裕子的《男生的出现带给女生外观的变化》〔2006〕一文。白井本人大学毕业后做了新闻记者。 白井是这所女子高中的最后一届毕业生,她妹妹则是该校男女同校后的在校生。她的研究的精彩之处,是避开了用问卷调查当事人的意识变化,而是彻底地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以第三者也能客观判断的“外观”为指标来展开调查和分析。 在她念高中的时候,女生们的惯例是:去上学时穿校服的裙子,到学校后换为运动服的裤子。这不是学校的强制,是学生们自己的选择。裙子是最易懂、也最顽固的女性符号。男人没有穿裙子的选择,但女人既可以穿裙子也可以穿裤子,这意味着女人穿裙子就是在选择“扮女装”。白井以经验数据证明,在男女同校改革的前后,这一惯例发生了急剧变化。男女同校后的女生们,无论上学途中还是在校园内,一直都“扮女装”。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lter)说:“女人味”是一种“展演”(performative),那么可以说,女人是通过持续地“扮女装”而“成为女人”的。男女同校的女生们,是在用女装符号来实践将自己与男生们区别开来的差异化。 白井的研究虽然单纯,但着眼点很好,出示了不容置疑的实证数据,极具说服力。她还从其他数据发现,在男女生共处的场面,女生倾向于退居辅助位置。节制、客气、为他人着想……所谓的“女性美德”! 从已有经验可知,一般来说,名门女校“共学化”之后,入学者的成绩数值呈下降倾向。因为成绩好的女生流向名门的男女同校,来填补这个空缺的男生,把男女同校后的原名门女校当作较名门男校次一等的选择。所以,对名门女校来说,共学化不是一个值得欢迎的选择。而且,女校文化的环境本来能够自然地培养女生的积极性和领袖才干,这一长处也因共学化而丧失。名门女校在共学化的选择面前显出犹豫之色,是有道理的。 可是,女校并非社会的真空地带。女生们知道,只要迈出学校一步,四周全被“男女同校文化”包围。所以,她们放学时要把运动服换为校服的裙子。不仅如此,对女校内部,我们也不能幻想为一个充满少女们无忧无虑的欢声笑语的纯净花园。在那里面,展开着围绕“女人味”的霸权争斗。不同于男人同性社会,女人世界里的霸权争斗更加扭曲。 |
||||
上一章:男人视... | 下一章:女校文...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