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7节诱僧 作者:李碧华 |
||||
尼姑无情无欲地下跪禀告: “慧青为先人‘水陆道场’七日夜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并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及六道四生,望早登极乐。善哉善哉。” “水陆道场”的内坛,布置了香花供养,十位圣贤,十位神灵。供桌罗列灯烛果品供物。 盛大的法会为期七日。 慧青与其他十二僧尼,搭绣衣、靼(革及)红鞋,在她亡夫灵前默诵: “诸修罗中,好行瞋恚,斗战不已,一切众生,当愿息诤,兴慈,早蒙解脱。诸饿鬼中,饥渴迫切,历劫受苦,一切众生,当愿渴恼蠲除,早蒙解脱。……” 僧尼各司其职。 只为众生得解脱。 内坛上一盏硕大的长明灯,映照着两侧的“水陆画像”。 如微波颤动的喃喃音调,夹杂慈悲而神秘的招引。一起一落。 香烟在半空织成一张白网。 直至夜晚。 最后的项目是“放焰口”。 六道轮回中,饿鬼极众。他们或枉死,或自杀,或作孽太多,或偿前生果报……,在此晚,见到法会高悬宝幡,九盏莲花灯,便都来了。他们之中,口中常吐猛焰,炽然无绝,而且腹大如山,却咽如针孔,虽遇饮食,苦不能受。 “放焰口”是施食。希化戾气为祥和。 天转为灰青时,风开始大了。 阵阵寒意袭人。 佛灯如昼,亦在风中摇闪。 十渡方丈在外坛主持。 取净器,盛净水,准备了饭粒、水果、豆腐、豆芽、素菜……衣纸折妥,金银叠放。慧青把先人附荐包点好,在方丈说法时,把食物撒在地,以作布施。 高大的纸船,用以盛载衣、物。就火攻衣,红焰一下冲天,舌变青蓝。 火势照在人面,气氛诡羿。 夜色渐浓,风不知来自何方了。 也许各方的孤魂野鬼都知道了。 念咒声中,有青磬红鱼呢喃相伴。 静一闭目诵念: “现今施放焰口,祈能免饥冻之苦,福寿增长。” 缓缓张目一看。 缥缥缈缈,影影绰绰。…… 来了。 饿。 有身体枯瘦的,有头发蓬乱的,有目光迷惘的,有爪牙长利的,有满脸悲戚的,有步履迟钝的,有急迫抢食的…… 都是苦。 阿弥陀佛。 静一蓦地见到他娘! 是娘! 阴阳相隔。 她脖子上有刀痕。祥和地浅笑。静一与她对望,双方不作一言。 心念一紧,悲怆不已。 娘也饥也冻。她瘦小、无助。 咫尺已天涯。 因人鬼殊途,一切模糊。但静一开始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某一天。 石彦生还是个抱在怀中的婴儿。 他童稚而奇异地牙牙学语: “……娘……娘……” “呀?彦生会喊‘娘’了!会说话了!” 娘狂喜。 如同天下的母亲一样,只要孩子喊她一声,极欢泫然。 母与子。 在母胎中,如草上珠,掌中血。五胞六精,骨节毛孔,一天一天地凝成。十月来,他吸取母胎精华来长大。着地时得破腹损骨,令她疼如千万搅万刃攒,血流如注,如屠宰一般地生产,死生一线间。 ――如何报恩? 母与子虽近却远,终于,他没能好好侍奉娘。她还为他一死。 心一酸,见娘神情忽转木然,她是一只鬼了。 影子冉退。再无觅处。 静一心神不定。 一下子,出现在衣食前的饿鬼都回过头来,是建成和元吉的后人,是石彦生的部属,是无辜被杀的军士、老百姓……,一身血污。 最后一个。回过头来。 |
||||
上一章:第26节 | 下一章:第28节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