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认知障碍症是自作自受吗?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作者:上野千鹤子

木之下彻——认知障碍症方面的专家,对于认知障碍症患者的护理现状非常不满,时常抨击。他认为认知障碍症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的衰老现象,那些所谓“周边症状”根本称不上症状,只有出现了“核心症状”,才能认为老人患上了认知障碍症。如前所述,以不使用药物而著称的精神科医生高桥幸男,曾在《认知障碍症不可怕——基于正确知识与理解的护理》一书中指出,患者的“周边症状”深处一定有一个触发这些症状的“机关”。认知障碍症患者会生气、悲伤、悔恨……这些都是正常行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指出:“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当中,有不正常的反应才是正常的。”(《夜与雾》,美篶书房,1985年)诚哉斯言!那些被家人骗到养老机构的认知障碍症老人,叫嚷着“我要回家”,我们能说那是一种“不正常行为”吗?相反!那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声嘶力竭的正当诉求。

因此,木之下彻医生不认为认知障碍症是一种病。既然谁都可能患上认知障碍症,那所谓预防也没有什么意义。所谓预防认知障碍演练,不仅起不到预防作用,而且一点乐趣都没有。

每当我听到“预防认知障碍症”的时候,就觉得不舒服。我们的杂志上满是所谓预防认知障碍症的“清单”,号召你现在就做起来;而各种与认知障碍症相关的讲座也往往座无虚席,这些讲座都在跟你说,现在做些什么还来得及预防认知障碍症;各种报道也让人觉得认知障碍症是很可怕、很麻烦的病。这些都在不断加剧着人们对认知障碍症的恐惧感,以至于有了“早发现、早绝望”的说法。

那么,哪些病容易引发认知障碍症呢?经常被谈到的就是:糖尿病、耳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牙周病等。但这些病也只是流行病学上的相关因素而已,它们是不是认知障碍症的罪魁祸首还不清楚。即便有相同的症状,也是有些人会出现认知障碍,而有些人却没有出现认知障碍。比起这些,我更担心的是,随着这类相关性数据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患上认知障碍症是个人造成的。而这种想法是很恐怖的。

平时,人们会跟你说“你要每天多运动”,“要多跟人交流”,这样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但如果你得了认知障碍症呢?那人们可能会数落你:“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让你平时要多注意!你肯定没照做,所以才得了认知障碍症。”像多运动,多跟人交流,预防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什么的,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但不一定适用于预防认知障碍症。

我至今都记得,当我的母亲被诊断出癌症的时候,她的一位奉行糙米素食主义的朋友竟然跟她说:“所以,我早就跟你说了,你要吃糙米素食。(那样就不会得癌症了!)”简直胡说八道!后来,母亲的这位朋友自己也得了癌症。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如果有人跟他们说这是自作自受,那他们心里肯定会非常难受。

如前面提到的,我认识的好几个每天都散步、好奇心也强的朋友,还是患上了认知障碍症,包括提出被奉为认知障碍症诊断圭臬的“长谷川测量表”的长谷川和夫医生。2019年9月26日的《朝日新闻》报道了长谷川医生的日常生活。据他的妻子说,他即使犯了错也会马上忘记,所以他不会感到沮丧……我想这就是“痴呆的功效”,也就是“记忆障碍的功效”吧!

有的人说,如果他得了认知障碍症,他希望能够安乐死。可是,仅仅是患认知障碍症的话,根本没到要死要活的程度。最近,我们能够听到越来越多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声音,从而得以知晓认知障碍症患者有些什么感受,以及是如何感受的,旁人做了什么他们会不高兴,以及他们希望旁人为他们做些什么,等等。比如,佐藤雅彦[佐藤雅彦(1954— ),曾做过初中数学教师,后来在一家计算机公司担任系统工程师,51岁时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随即退休。不过,佐藤并未就此消沉,而是积极生活,坚持独自生活了大约十年,目前住在护理中心。代表作为《患上认知障碍症的我想对你说的话》(大月书店,2014年)。]说:“得了认知障碍症,生活上虽然不方便,但不意味着不幸福”,“只要有周围人的一点点帮助,我自己一个人也是可以活下去的”。再比如丹野智文,他在39岁时被诊断出患有青少年认知障碍症,之后记忆障碍不断加深,可是他说他的笑容反而比以前更多了。他的家庭医生、认知障碍症专家山崎英树说:“我们不应该问‘能为认知障碍症患者做什么’,而应该问‘能和认知障碍症患者做什么’。”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患上认知障碍症,大家能悲喜与共地活下去就足够了,当然如果可能,还要快乐地活下去。

上一章:患有认... 下一章:社区的...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