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松本清张的缩影证明 作者:松本清张 |
||||
阿刀田高 从松本清张众多的作品中推出一部代表作无疑是件难事——即便将目标锁定在深受读者喜爱、令他声名大噪的推理小说范围内。 “究竟选哪部好呢?” 有人认为松本清张的代表作毋庸置疑是《砂器》。恕我直言,我不仅不能苟同,甚至想对他们说:《砂器》的影视化改编虽说很棒,但作为小说本身却是败笔——或许我的说法有些冒犯。 我认为一部虎头蛇尾的作品是谈不上优秀的,《砂器》前半部分的精彩丝毫掩盖不了后半部分的瑕疵。 那么,除了《砂器》,我们再从他的其他推理小说中找找吧。“《零的焦点》如何呢?”我觉得既然是选代表作,最好避开那些初期作品而选择能体现作家在漫长文学生涯中积淀下来的精华的东西,况且,《零的焦点》的缺陷亦十分明显。 相对他的长篇小说而言,松本清张的短篇小说倒是让人无可挑剔,拍案叫绝。我们可以从中选出诸多杰出的名篇,比如《埋伏》、《黑地之绘》、《潜在光景》等等。然而,用一两篇短篇小说来概括这位著名作家的文学成就似有以偏概全之嫌,真是让人犯难。 于是,我又想到了纪实文学,比如《日本的黑雾》、《昭和史的发掘》等。但是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发现,这些纪实文学作品也被指出存在些许纰漏。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否定了松本清张作为“小说家”的存在……因此,我断言选出松本清张的代表作绝非易事。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松本清张就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尽管如此,我心里却一直对松本清张是否擅长写推理小说存有疑虑。 仔细回想一下,松本清张并不是靠推理小说来确立文学地位的,至少初衷并非如此——他出道初期的作品就可以证明。比如《某〈小仓日记〉传》、《菊枕》、《火的记忆》、《啾啾吟》、《腹中之敌》等,这些都是揭露社会黑暗和人性邪恶的纯文学小说。而且,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历史题材居多,这在当时的小说写手中不足为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时的松本清张只能算作一个普通的写手,只是他一开始就对“设谜”“解谜”充满执着和好奇罢了。 这种好奇逐渐演变成对现实社会中潜在“谜题”的探究,而对于那些戏剧性、趣味性较浓的小说题材,比如诡异的杀人事件,名侦探破解罕见案情之类,松本清张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然而,巧合的是松本清张竟然凭借《点与线》一书而名声大噪(我倾向于认为此书为其创作的转折点)。《点与线》这部作品中有杀人事件,有作案,也有破案,确实是一部典型的侦探小说。之后,他又陆续发表了《隔墙有眼》、《零的焦点》等侦探类型的小说,同样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原来读者们喜欢的是这类作品啊! 之后,松本清张便一直沿袭了这种写作模式并将其贯穿整个创作生涯。他始终相信:“写作绝不可言之无物,所谓文学说到底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即便是充满悬疑的侦探小说,也是在洞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的基础上,对真实的社会和人性的描写。”他坚信并坚持在自己的创作中践行这一点。当然,这不是松本清张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文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当时的文坛已经出现了侦探小说向推理小说的转型。简单来说,就是从单纯的智力游戏类推理小说转向揭露现实社会黑暗面的推理小说,当然也可称之为从江户川乱步到松本清张的转型。 虽说是转型,但只要还是推理小说就少不了作案和破案,这样才会符合读者的预期。而松本清张真正想写的是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人性,读者想读的充满谜题的推理破案故事并不是他本人的第一要义,因此,松本清张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既要迎合大众的口味把作案手段虚构得五花八门,又要兼顾现实中作案手法的局限性;既要保证故事的逻辑性,又要体现作品思想的深刻性,而这些稍有不慎就会本末倒置。在我看来,倘若松本清张不是对推理小说样式推陈出新而是仍以传统的文学样式来达到揭示社会问题的目的,他会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作家。从其晚年作品中隐约可以看出这种倾向,如果他一直坚持下去,相信挑选他的代表作不会成为难题。 言归正传。这本由四篇短篇小说构成的小说集与我上述观点多少有些关联,或者说形成我上述内容的佐证。这四篇作品都是松本清张的中期作品,或许他写了太多的推理小说之后产生了倦怠心理,于是转而创作了这些作品(我是这么认为的)。假如推测一下创作的缘由,可能是某文学杂志编辑追着请求他:“先生,您也给我们写点东西吧?哪怕一个短篇也好。”“嗯,我有空就写。”松本清张满口应承下来。他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既不像连载短篇小说那样首先确定一个中心主题,然后再列出几个下属小标题之类的系列作品,也不是按照读者喜闻乐见的那种推理小说的模式来写,而是随心所欲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才是作家的本质,是自己的天赋被认可时的愉悦。在我看来,本书就是这样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对于追求推理过程和破案结局的读者来说本书或许不够尽兴,这四篇作品中只有《留守宅事件》一篇属于纯推理结构。作品讲述了东京的一位妇人在家中被杀,警察多番搜查发现最初的嫌疑犯并不是真正的凶手。那么,谁是真正的凶手呢?被害者的丈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然而他竟然有不在现场的证明,一般常理推断下,正在东北地区出差的他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赶回家中作案的。扑朔迷离的案情,逐渐深入的调查,应该符合推理小说爱好者的口味。还有出人意料的结局,无可挑剔的逻辑…… 但是,这样的结局对已经深谙推理小说套路的读者来说也许过于老套了。在构思离奇犯罪圈套这一方面,松本清张比不上埃勒里·奎因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也许这本不是他的创作目的。总的来说,在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中,既有不合逻辑让人觉得无厘头的设定,也有简单得让人一眼就能猜到结果的骗局,以推理小说的评判标准来评定的话,最多可以给他打九十分。这正是松本清张的特征,我们必须承认他有他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再来看看其他的三篇吧。 严格来说,对于充满谜团的推理小说创作,松本清张这三篇小说只能算是勉强达到及格线,充其量也只是创作笔记的水平。似乎他利用闪现的一点灵感绞尽脑汁地去构思——怎样才能使之变成小说? 案件发生——案件调查——出现第二嫌疑人——陷入僵局——继续深入调查——出人意料的圈套——凶手浮出水面——结案,这是一般推理小说的写作套路。这三篇作品如果是按这种套路展开而不是按现在的写法,肯定会成为有模有样的传统意义上的推理小说。 然而,松本清张并没有这样做(尽管他可以这样做)。因为他已经厌倦了这种套路,所以想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一些自己真正想要传达的东西。 《证明》就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画家守山的恐惧总有一天会让我们感同身受,体会同样的心路历程。松本清张在如实描述一对中年夫妇的感情危机时,不经意流露出一种真实可触的恐惧感,尽管在套路上与典型的推理小说迥异,但它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 《新开发的区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市井生活中常见的犯罪故事,街坊邻居的街谈巷议背后暗藏杀机,然而当事人却一直蒙在鼓里,毫不知情。这个故事将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经历的可怕事件描写得真实可感,读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密宗律仙教》一篇中,松本清张用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一个名为密宗律仙教的宗教团体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发展过程。仅凭此一点,《密宗律仙教》完全可以登上杰出作品的殿堂。最后一幕中关于注射留下针孔一说则在读者心中留下巨大的悬疑。这种以案情发展为主线的推理故事一般都有惯用的写作套路,松本清张显然是不落窠臼而独辟蹊径,使得作品特色跃然纸上。 总而言之,通过这部短篇小说集,我们窥见了一个真实的松本清张,这些作品可以称之为他整个文学创作生涯的缩影。 松本清张凭借推理小说风靡世界,为文学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如果没有遇见推理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或许他根本不会执着于各种扑朔迷离的案情而沉浸在以揭露社会和人性阴暗面为主题的纪实文学创作中,留下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作为其代表作。或许这只是我得陇望蜀的贪心,面对仅有的四个短篇,我不由自主地生出这样热切的期望吧。 |
||||
上一章:六 | 完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