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说,荆轲最后被“体解”。 “体解”,即肢解之刑。因为荆轲在殿上已死,所以对其尸体实施此刑。 秦王为遇刺之事而震怒,命令将军王翦攻打燕国。 五年后[即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 翌年,秦国统一天下。秦王政自称“始皇帝”,即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始皇。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燕王为了平息秦王的怒气,杀死太子丹,献其首级;但《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说:秦王发兵攻打燕国,得太子丹之首级。 即使不派刺客行刺,燕国早晚也会被秦国所灭吧。 不过,假如荆轲的匕首刺中了秦王身体,历史也许会为之改变。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始皇帝到处搜捕太子丹和荆轲的余党。因此,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乔装打扮,隐姓埋名,藏身于一个叫宋子的地方给别人家当仆役。 然而,他的名声却渐渐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击筑名手,经常邀请他去演奏。 每当他击筑的时候,听者无不落泪。 这事终于传入秦始皇耳朵里,高渐离被召唤入宫。 不料宫中竟有人认出他来,知道他是荆轲的好友。他的身份终于暴露了。 秦始皇很欣赏高渐离的击筑才华,因此没有处死他,只是令人刺瞎了他的双目,仍时常召其进宫来演奏。 某日,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被召至秦始皇身旁时,突然抡起筑向始皇帝砸去——他想为荆轲报仇。可惜并没有击中秦始皇。 结果,高渐离被处死了。 这位高渐离,可谓侠义之士矣。 从此以后,秦始皇就不再让其他国家的人近身了。 荆轲的故事,充满了血腥之气——在赴秦行刺之前,已有田光、樊於期自杀;而后,主角荆轲行刺失败,太子丹身亡,连好友高渐离也惨遭诛灭。 简直悲惨之至。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如同废人一般的辛朔,为荆轲的壮举所感动,尤其是在易水送别时深受震撼,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做一个有用之人。 后来,辛朔发奋钻研铁制飞镖的技法,自成门派。 因为他是在荆轲临行前才初入燕国,所以没什么人知道他是荆轲余党;荆轲也从未向别人透露过曾与辛朔来往之事。所以,秦始皇追查余党时并没有牵连他。 辛朔因此得享天年,一直活到汉初,亲眼见证了秦朝的灭亡。 他时常把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讲述荆轲的事迹,却从未提及自己。也许,他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正是因为荆轲看见自己在松树林荫道上一展木钉暗器绝技,从此才疏于练剑,最终导致秦宫行刺的失手。 据说,辛朔晚年曾多次训诫儿孙们:“人专心做一件事时,技艺是最精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只能做这一件事。” 《史记》中也有如下记载: 鲁勾践听闻荆轲的壮举之后,慨叹道:“唉,我时常为他疏于练剑而感到可惜。不过,回想当年,和他下双六棋发生争执时,我曾怒斥他……我真是太没有眼光了。想必他当时很瞧不起我吧。” 至于从前常与荆轲在燕国闹市中开怀畅饮的那个宋意,后来命运如何,却不见任何史书记载。 即便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因而荆轲刺秦王之悲壮,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荆轲的“一片心”,永远留在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里。 陶渊明的《咏荆轲》,结尾几句是这样的: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
||||
上一章:5 | 下一章:孟尝君...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