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战国”这个词在日本容易产生歧义,因为中日两国历史上都有“战国时期”。

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53年(魏、赵、韩三家分晋),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大约两百多年。而日本的“战国时期”,则开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结束于1568年织田信长统一全国[关于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时间,史学界向来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分为以下五种:1. 1568年织田信长进入京都;2.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室町御所,室町幕府灭亡;3.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北条氏,收服奥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4.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5.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阪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本书作者采取第一种说法。],大约一百年。从起始年份来看,两者相差了一千九百二十年。刚好相当于基督诞生到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长度。[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从而掀起的一场自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的近现代化政治改革运动。]

提到中国的战国时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印象:这是个战乱频繁的悲惨时代。不过我认为,这大概是“战国”之名造成的错觉。用“群雄割据”一词来形容,或许更易理解。

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中游流域的中原地区,但文明圈并不仅限于此,而是不断向外扩张的。通常来说,扩张才会造成分裂。因此,伴随着发展,周王室对于局势逐渐失控,迎来春秋战国的大分裂时期。所以,战国时代也可以看作中国文明的扩张期。

战国初期,由晋国分裂而成的魏、赵、韩三国因地处中原,被视为各诸侯国的中心。这三个国家有“三晋”之称。三晋的北边是“燕”,南边是“楚”,东边是“齐”,西边是“秦”。这四个国家作为后起之国,以赶超三晋为目标,大力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七大国之间,虽说并非没完没了地打仗,可一旦力量均衡被打破,军事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为保持平衡,国与国之间签订了多层次、错综复杂的攻守同盟或互不侵犯条约。为了保证遵守条约,缔约双方会互相交换人质。此外,王族之间的通婚也十分盛行,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交换人质。

然而,身处弱肉强食的时代,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吞并。因此,各国在内政、外交、军事方面都不甘落后,其方法只有一个——不问出身,任用人才。可以说,这个时代,成功的机会也是最多的。只要你拥有一技之长,名声流传开来,诸侯就会争相聘用你。要想出人头地,只能依靠名声。所以这一时期也不乏虚张声势之人。当然,如果这种虚张声势达到过人的境界,那也算得上是一门学问了。为了获得更有利的地位,有才之士会周游列国,寻找“知己者”。并且,当时各国常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关于思想和治国策略的比赛来招纳人才。

因此,在战国时期,虽然七大国分裂割据,征战不休,但各地同样交流频繁,交通和商业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而且,中国的主要思想流派也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正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可以说,一方面战国时期确实战争频繁,动荡不安;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个朝气蓬勃的时代。虽然有些粗野之气,但同样绚烂豪华,充满了雄浑的气魄。

到处都处于旋涡之中,大旋涡吞并了小旋涡,然后又被更大的旋涡所吞并。

有人捋起袖子,扬言道:“就让我来推波助澜吧!”其中,既有真才实学者,也有滥竽充数者。正可谓鱼龙混杂,纤细与豪放并存,清纯与混浊交织。

战国后期,地处西边的秦国后来居上,逐渐发展成为超级大国。其余六国采取“合纵”之策,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而秦国则采取“连衡”之策,分别拉拢,各个击破。

本篇故事正发生在这一时期,即秦国将要统一天下的前夜。

战国时繁荣、世俗、杂乱的气息,在集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集市上熙熙攘攘。这里不光有买卖东西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表演,例如:变戏法的、杂耍的、讲相声的、说书的、玩游戏的……民间艺人纷纷使出绝活,一较高下。这里还是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顽皮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在各家摊档之间穿行追逐;老人们聚集在向阳之处,或畅谈往事,或发发牢骚……

信陵君的马车驶近时,必须先让手下士兵在前面开路,才能通行。

“咦,信陵君的马车怎么到这种地方来了?”人们惊讶地睁大眼睛,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王族成员很少来这种地方,也许偶尔会微服出行,但像这样乘坐华丽的马车招摇过市的,还真少见。

“请在那儿停一下。”侯爷说道。

信陵君依言在屠宰场前停下马车。这里弥漫着一股令人恶心的臭味,就连风也带着一股湿热之气。

侯爷下了车,大声呼喊:“朱亥在吗?我找他有事!”

集市上围观的人群已成黑压压一片。随行的士兵们不得不竭力维持秩序。

朱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快步走出来观看。这一看,顿时被停在眼前的贵人车马吸引住了,甚至没注意到旁边的侯爷。

“是我呀,是我呀!”侯爷走上前来,凑近朱亥耳边小声说话,朱亥边听边附和,这两人究竟说了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侯爷一边对朱亥耳语,一边不时地望向信陵君;时而仰望天空,时而背着双手踱来踱去。两人聊了很久,仿佛故意要让旁人等得发急。

信陵君的家臣们气恼得咬牙切齿:“此人竟如此无礼!”而信陵君却一直面带微笑。

侯爷终于谈完了事,回到马车前,连句“让您久等了”都没说,就满不在乎地又坐上了马车。

上一章:2 下一章:4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