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
||||
在古代中国的某些地区,文身被视为野蛮的习俗,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比如,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即所谓的“中原”,只有囚犯的身上才会被刺字或图案,以起到辨认或警诫的效果,这在古代被称为黥刑。而在江苏、浙江及其以南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以渔业为生的人则有文身的习俗。他们文身是为了驱邪——传说,在水中遇到可怕的妖怪时,文身可保护自己免受其害。地处中原的长安一带,文身自然相当罕见,特别是在与囚犯毫不相干的宫城内,应该是见不到有人文身的。 那女子的后背上,文着一大片山水楼阁,臀部则文着弥勒佛…… “我后背上其实是宫殿的局部景观图。”她轻声细语地说道。 安生恍然大悟,他首先辨认出池塘。池塘旁边是咸池殿,南边是淑景殿,北边有景福台,还有望云亭。一排排守夜卫士宿舍所在的千步廊,穿过女子腋下。这就是宫城北部的景观图。这块原本横向的地区,现在纵向文在了狭长的后背上。 女子便将自己的故事说给安生听。 “武则天去世的时候,一百多名宫女被传唤到甘露殿。这次被传唤来的,都是皮肤白净、身体健康的宫女。” 从这一百多名宫女当中,最后选出了一名宫女——就是她。然后,她的背部被文上了景观图,在某处被植入了朱砂。这种痛苦无法形容。她起初并不知道为什么。之后,她被关在宫城东北角的小佛堂里。从那时开始,她就不必再做其他杂务了。虽然是禁闭室,但里面有三个房间,空间倒不算狭小。一开始时,她并没有感到行动受拘束,而且有吃有住,倒也自得其乐。但时间一长,她也不禁感到奇怪。 “为什么不能放我出去呢?”她问看守的老女仆。 “因为你是很重要的人。”老女仆回答。 但到底为什么重要呢?不管怎么追问,对方就是不肯说,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 半年后的一天,那个老女仆突然说要辞职返乡——似乎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而是另有原因。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老女仆似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告诉宫女:“如果你和男人交合,背后某个地方就会出现红点,那里就是逃往宫城外的地道入口。除了韦皇后之外,只有个别人知道这件事。”这位老女仆之所以会知道,是因为她曾当过韦氏一族某高官的儿子的乳母。万一发生紧急情况,她可以抱着婴儿逃跑。 几个月后,接替老女仆看守任务的新宫女带来一个噩耗:那个老女仆暴毙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宫廷阴谋与权力倾轧间,变成了一张图纸。韦氏一族为了给自己留后路,竟然就这样牺牲一个女人的一生!因此,文身女子一直期盼着动乱早日到来。 女子叙述之间,已与安生合而为一。在她背上,望云亭和景福台之间放置木炭的棚屋变成了红色。 地道既已找到,两人放火烧掉仓库,趁着兵变的将士们被大火吸引的时机,安生背起女子跑向木炭棚屋。 “找到了!找到了!”女子先看见了入口。 入口处摆放着一尊大弥勒佛像——这是安生的师傅文远之的塑像作品,佛像的左手和右膝有破损,需要修补。安生是因为看见这佛像摆在棚屋里,觉得奇怪,才把它移开。移开之后,就发现了地道入口。 后来,安生回到了故乡山西。 据说,在故乡山西,安生和美貌的妻子一起过着和睦美满的生活。 又据说,五台山文殊院内那尊建造于唐玄宗时期的文殊菩萨像就是出自安生之手。僧人法云和安生诚心祈求文殊菩萨现身。精诚所至,文殊菩萨终于现身,安生和法云将其姿态记于脑海中,并最终塑出这文殊菩萨像。法云所见的文殊菩萨是什么样的,不得而知;不过,安生所见到的文殊菩萨,一定是和那文身女子一模一样吧。 据《景德传灯录》[《景德传灯录》:宋真宗年间(997~1022年)释道原所撰,为禅宗灯史。]记载:慧能大师在国恩寺建造报恩塔时,弟子方辩曾为其塑像。慧能看了塑像之后,摇头说道:“你的塑像技巧虽然高超,却缺少佛性,太可惜了……”方辩,就是文远之的弟子郭玄出家之后的法名。 唐代传奇《游仙窟》的作者张鷟所著的另外一部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其中有一篇这么写道:“景龙年间,瀛洲献上一女子。女子身上隐约可见佛塔、寺庙、佛像等各种图案……”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瀛洲献上的,并非女子,而是文身师。 也许是性情气质遗传的缘故吧,这位张鷟的孙子就是唐代传奇作家张荐,而张荐的孙子,正是写下法喜寺白龙逸事的张读。这一家族的编故事才能,似乎是祖孙隔代相传的。 |
||||
上一章:5 | 下一章:杨贵妃...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