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6 拂袖而去很容易,难的是留下来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作者:费勇 |
||||
王阳明一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里,把儒家的自我担当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心学,就是他在生活里不断自我担当的过程里渐渐形成的。在个人兴趣和社会责任之间,王阳明更重社会责任,并通过修行把自己的兴趣融入社会责任之中。 王阳明的态度,其实是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继承。现实确实不尽如人意,社会确实有种种弊端,但作为知识分子,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但是,问题在于,中国古代从秦朝到清朝,在以皇权为核心的人治制度下,总是小人当道,官场总是腐败,怎么办呢? 东晋时候的陶渊明犹豫再三,最后拂袖而去,归隐田园。在陶渊明看来,为了尊严和自由,也为了安全和稳定,实在没有必要在官场这样一个处处是陷阱、时时有危险的地方做无谓的努力,不如做一个农民逍遥自在。陶渊明的活法,打动了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之乱后,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他没有得到皇帝的嘉奖,反而被皇帝身边的人诬陷,几乎面临生命危险。王阳明写过一首诗,最后一句是:“若待完名始归隐,桃花笑杀武陵人。”大意是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再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就已经晚了;内心隐隐有归隐的萌动。 其实,在当年被贬去贵州龙场的路上,王阳明在忧伤痛苦中,想起的是:“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翻用了陶渊明那一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但王阳明最终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而是坚持在官场活出了自己。如果说陶渊明成就了一种自由而有尊严的诗意人格,那么,王阳明成就的圣人人格,其实是自律而有尊严的现实人格。 大多数人,尤其今天的大多数人,很难做到陶渊明那样,拂袖而去,归隐田园。我们总要考虑对家庭的责任,也要考虑对别人的责任。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到八十岁还要出家。但在他的一生中,他把佛法的慈悲、精进、禅定等修行方法,用在了企业管理上,表现出来的是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企业员工的责任。 所以即使是佛教,也不是像王阳明说的那样,完全逃避,也可以很精进,可以很入世。乔布斯年轻的时候,也想过过一种灵性的生活,但当他咨询他的禅宗师父时,师父却觉得没有必要,以他的天赋,做商业,也可以很好地利益他人。他就一心做了苹果这个企业。他的个性在年轻时候很嬉皮士,很自我,但慢慢地,在人生的晚期,他学会了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任,对自己的员工负责任。 也许,对稻盛和夫和乔布斯来说,出家是容易的。一个人去山里、寺庙里逍遥,但做企业是不容易的,是要担当很多责任。这个世界上,需要一些人出家,更需要我们大家有所担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很难学习陶渊明,不愿意当官了,就拂袖而去,也很难学习六祖,一听到《金刚经》就跑去黄梅学佛。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要学习王阳明在兴趣和责任、原则和世故之间,找到平衡。 |
||||
上一章:05 | 下一章:07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