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比山更高  作者:宋明蔚

与高考落榜的阿左相比,昊昕显然更适应中国的应试教育他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他在西工大的王牌专业里只读了一年,就潇洒地退学了。他回到高中复读,改读文科,又考上了北师大的中文系。2005年9月的一天,昊昕独自拖着行李,来到北师大报到。他把行李放进宿舍手忙脚乱地套不好被罩。最后在室友父母的帮助下,他才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他把几件衣服挂在床沿上当作帘子,就钻进铺位上睡觉了。这便是昊听留给室友们的第一印象。

李昊昕身上有一种无所谓的气质,不管啥事只要差不多就行,挺懒散的。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昊听的大学室友回忆道。在班上,昊昕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和其他同学样赶作业,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他喜欢喝酒,但并不喜欢喝醉。如果不是中学时期酒精刺激了皮肤,或许他的脸不会像现在这般满是青春的痘痕。昊昕很文艺,床边贴了一张唐朝乐队的海报。他喜欢摇滚,兴致好的时候,还能配着音响,来段电吉他。在宿舍里,昊昕与室友们一聊起姑娘就兴致勃勃。只要谈起他那丰富的情感经历,昊昕总会叼着烟说个没完,直到室友们都昏昏睡去也不停休。2009年,这名24岁的北师大毕业生结束了他青春时代的最后一段感情。

曾有个未经证实的传闻说,昊昕毕业后留校做了北师大中文系的讲师。有一天,他碰到班里有个男生正欺负女同学。昊昕出手替女生打抱不平,把男生的书包直接从楼上扔下去了。男生的家里有些背景,要求昊听道歉,否则就别想在北师大做老师了。昊昕再次潇洒地离开了学校。

昊昕先是去太原工作,之后又回到北京,在二环边的西藏人民出版社做编辑。他依然热爱着音乐,把房间布置得像个录音棚,屋里堆着吉他、音响和打口碟。没过多久,昊昕就离开了出版社。他离职的理由不由得让人怀疑,他说,如果用文学谋生,我觉得玷污了它的美好。

昊昕的新工作让朋友们颇感意外。他去了三里屯的苹果店做工程师。iPhone4s刚发布没多久,苹果店里人山人海。昊昕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Chuck”。“他跟我们显摆店里的小姑娘如何甜而嗲地喊他Chuck哥。”昊昕的大学室友回忆道。很快,昊昕又离职了。他就像在用人生演绎一场行为艺术。他选择在乔布斯逝世一周年的那一天离开。离职的理由再次让人怀疑,他说,Today Steven Jobs lost his life, then I lost my job.(今天乔布斯失去了生命,而我失去了工作。)

昊昕这次没有再去找工作,而是和朋友们去了趟西藏。他时常念起拜伦的一句诗:无径之林,常有情趣,无人之岸,几多惊喜;岸畔崖间,鼓涛为乐,无人驻足,是为桃源;吾爱世人,自然甚之。《北京日报》采访了昊昕,在那篇名为《野孩子》的人物报道中,昊昕说:“大自然给我的那种宁静,在城市中你无法找到。”这次,昊昕的这个理由倒很真诚。他留在了西藏。

昊昕加入了蔓峰户外探险旅行公司,定居在拉萨。王培嘉(蹄子)就是在那时认识昊昕的。他第一次见到昊昕时,觉得这哥们儿特像韩国动画片里的那个倒霉熊。“感觉就是挺憨的一个人。没什么心眼。挺纯粹的一个人。”王培嘉说。西藏蔓峰户外探险旅行公司专做中国西藏与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区的高海拔徒步活动。蔓峰公司还有个“千日寻峰”的探险计划:在三年内探索100座未知的山峰,并在探索过程中考察冰川消融的情况。昊昕和王培嘉都成了这个计划的领队。在做户外领队期间昊昕的攀登技术没有太大长进,但是体能和海拔适应能力被操练得很强。他徒步至中国西部最瑰丽险远的地方:西藏的卓木拉日康峰、珠峰东坡嘎玛沟、希夏邦马大本营、库拉岗日大环线、克勒青河谷,还有巴基斯坦的乔戈里峰大本营。有时公司会提供一些预算,但更多时候,大家会贴点钱组团一起去。昊昕的存款就在这几年差不多都花光了。

昊昕和同事合伙,在拉萨的仙足岛开了家客栈。在这期间他戒了烟,梳了个小辫。他有时睡在客栈里,打理一下生意有时当个甩手掌柜,出去徒步探险。他的收入并不多,好在自给自足,也自由自在。朋友圈里的昊昕越玩越专业。在大学同学们看来,曾经那个吊儿郎当的少年,如今也开始严肃起来昊昕甚至还上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虽然那张封面只是他的一张小到几乎看不见的背影。

接触久了,王培嘉渐渐发现,看似潇酒开朗的昊昕,在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些忧虑。这些忧虑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隐现出来。有一次,公司团队在双桥沟攀冰。晚上,王培嘉和昊昕住在同一个房间里。房间里播放着许飞唱的《父亲的散文诗》。在这伤感的旋律中,昊昕突然说,我父亲就没有这么关心过我。

关于自己的家庭,昊昕提及最多的就是对姨妈的感激。他时常回家看望母亲。在朋友眼中,他很孝顺妈妈,但有时也很无奈。有一次,母亲的病情恶化,昊昕几乎要崩溃了。在医院里,戒烟许久的昊昕买了包烟,一根一根地抽起来。但过了一阵,他又出现在大家面前,就像平常一样,满脸兴奋地开着一些不正经的玩笑。

'我觉得有些东西他不想提,我也不会多问。有些他家庭的东西,很明显他是不想提,”阿左说,“有时候我还开开玩笑,我还说一说。他可能就不太想去说这方面之类的。”就连面对阿左这样的生死搭档,昊昕也不想把心底的忧虑都吐露出来。当然,大雪塘那一晚可能是个例外。

在死神的门槛上走了一道后,昊昕和阿左畅聊了一整个晚上。遭遇雪崩后的第二天中午,曾山、古古率领多名协作进山,刘兴、张宇等许多朋友也都来了。朋友们都吓坏了,有的人还流下眼泪。如果触发雪崩可以说是个人经验不足,那么在雪崩中苟活下来纯粹是靠运气。阿左头发散乱,眼神憔悴,膝盖还不能打弯。大家搀扶着他,颤颤巍巍地走下山去,再把他连夜送往成都医院。昊昕和阿左在山里待了五天,终于出山了。

在医院检查过后,阿左除了韧带拉伤,身体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这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总的来说,这次大雪塘的经历让阿左体验到了自由攀登的乐趣,昊昕也借此得以一窥阿式攀登的酣畅。他们想起了进山路上的野生动物们,将这条新路线命名为“野生动物园”。阿左有所收获,但也有所失去。他刚出山的时候,得知从小照顾自己的奶奶去世了。

阿左和昊昕回到成都后,开始复盘这次攀登。他们疯狂地反思自己的问题:到底是哪做错了?是攀登能力不足?攀登效率太低?还是没把控好风险?两个人成了固定的搭档。在这对搭档关系里,昊昕的攀爬能力相对较弱。他明白自己要变得更强。过完春节后,昊昕去了趟丽江老君山,专门练习传统攀。之后他又带领蔓峰的队伍,深入荒蛮的喀喇昆仑山区。他辗转到喜马拉雅,再从尼泊尔抵达印度。在这里,昊昕和女朋友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阿左在感情上也有所突破。春天,当得知阿左要来上海治疗拉伤的韧带时,小树(王倜鑫)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个好机会。小树是在上海工作的白领,在一家营销咨询公司上班几年前,在这名江南姑娘的生活中,唯一与探险的交集就是喜欢看户外电影。她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山地户外电影节了。她被这些户外纪录片中的冒险气质深深吸引着。2014年底,小树赌气决定要让自己平淡的人生改变一点点。她报名参加了元旦的攀冰跨年活动。她来到四姑娘山双桥沟,第一次尝试在3000多米的高海拔攀冰,还认识了助教阿左和刘兴。

初见面时,她觉得阿左是个做事认真、可爱又腼腆的男孩。但也仅此而已。是后来的一张照片在小树的心里产生了化学反应。有一天,在领攀学校的微信群里,有人把阿左流浪时和在领攀工作时的前后对比照片发了出来。流浪时的阿左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稚气未脱的娃娃脸上,大眼睛亮亮的,闪着与少年人相伴的不安与彷徨;来领工作后,阿左穿着冲锋衣拎着冰镐、戴着头盔站在山巅上,显得自信满满。大家在群里嬉笑调侃着阿左的蜕变。“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他之前经历很丰富,”小树说,“我觉得是那个部分让我对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在之后的一年里,小树又报了两次领攀的登山课程。学员包括她在内只有两个人,教练也只有两个人。阿左成了小树的“私教”。在都日峰的雪山和勒多曼因的冰川上--当然还有私下里的微信聊天--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些朦朦胧胧的情感。小树很笃定他们之间的感觉不是凭空想象的,而阿左却很犹豫,迟迟不敢开口表白。他与其说是胆怯,不如说是恐惧。阿左总是会想,就我?人家凭什么会看上我?他害怕万一自己想多了:岂不是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也许那场死里逃生的雪崩让阿左更加珍惜这份情感,也许他依旧在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但当小树得知阿左要来上海治疗拉伤的膝盖韧带时,算是把他堵到家门口了。“我心想,好开心。”小树后来说。她找了各种理由--“你在上海肯定很无聊,我就给你送点书。”--时不时和阿左碰面。他们还相约去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两个人逛了一整天。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约会笙棣。撄

打一开始认识阿左时,小树就知道阿左身边最好的朋友是刘兴,阿左的固定搭档是昊听。一直以来,昊昕的登目标 --同时也是许多自由登者、阿式攀登者、技术攀登者的目标--就是幺妹峰。至于阿左,尽管他多次来到四姑娘山,眺望过宏伟的幺妹峰山体,却从没有被这座山峰所打动。“以前想都没敢想,以为它非常难,没有想。不想。就没有在那个考虑范围内。”阿左说。幺妹峰仅停留在阿左的视线与昊昕的憧中,直到古古用行动说服他们放手去实践。

这一年11月,自由攀登者古古和罗彪,在幺妹峰南壁上开辟了一条新路线“向导之路”。向导之路的名字源于旨在培养中国阿式攀登向导的CMDI。古古和罗彪都是CMDI的学员。罗彪曾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首届CMDI,后来又与孙斌多次尝试登幺妹峰。第二届CMDI对公众开放后,古古报名参加了,而后作为培训班的教练,培养之后几届的学员。

早在1999年,古古就在四姑娘山见到了幺妹峰,“当时就在心里对自己说,总有一天要去攀登这座山峰。幺妹峰对我起了很大的转折作用,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这名重庆的小个子后来又完成了许多了不起的攀登成就,他也许是被金犀牛奖提名次数最多的攀登者:2007年,古古与彭晓龙搭档:完成了婆缪峰的“自由扶梯”路线,拿下了那一年的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奖;2012年,古古与搭档重复攀登了布达拉峰首登者的路线“达赖喇嘛”,成为首位登顶布达拉峰的中国登山者;2013年,古古与王二、邱江、张勇等人搭档,开辟了双桥沟鹰嘴岩的新路线;2014年,古古与搭档开辟了鲨鱼峰的新路线,2015年,古古与王二等人搭档完成了华山南峰的大岩壁攀登。于古古而言,2016年的幺妹峰攀登与其说是个严肃的挑战,不如说是一次水到渠成的过程。

古古从来没有固定搭档,就像个无踪无影的游侠。古古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只是偶尔帮领攀教课。这一年,完成了幺妹峰之后,古古就留在双桥沟,继续给领攀带攀冰课程。古古和阿左住在了同一个房间。那几天,古古不停地对阿左说,以他现在的能力,完全能胜任幺妹峰的攀登。阿左有些被说动了。两天后,昊昕也来进沟训练。古古又游说着这对年轻的自由登者,你们两个去爬一下幺妹峰,可以的,没问题。

古古的话就像个钩子,把隐藏在昊听心底的攀登欲望勾了出来。昊昕和阿左商量着,或许他们真的可以试试幺妹峰。

上一章:7 下一章:9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