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芬芳馥郁、出乎意料的谜团

阿津川辰海

绝对不在场谜案  作者:大山诚一郎

第1音

回忆

优秀的推理小说只需一句话,就能颠覆你眼中的世界。我手头的这本书就是一个例子。

从高中时代起,我就一直很喜欢大山诚一郎的本格推理小说。2010年由PSP发行的推理游戏《诡计×逻辑》,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游戏剧本由我孙子吾丸、绫辻行人、有栖川有栖、大山诚一郎、黑田研二、竹本健治、麻耶雄嵩等几位赫赫有名的作家创作。我和高中时代的朋友曾在放学后钻进麦当劳,如饥似渴地阅读大山创作的第四话《被切断的五首》。当我们两个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头绪,刷新了对案件的“看法”的那一刻,不禁同时大声欢呼,兴奋地击掌庆贺。对于我而言,大山诚一郎确实是能够带来“解谜”体验的骨干作家。

本作《绝对不在场谜案》(日文版书名《仮面幻双曲》)是作者目前唯一的长篇作品,同时也是充满了作者魅力的力作。初次阅读时,我对前所未有的核心诡计大感震撼,重新阅读之际,又对作者缜密的布局钦佩不已。就像本篇解说的后半部分指出的那样,这版在初版(2006年发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所以初次阅读的读者自不必说,哪怕是已经阅读过初版的读者,我也希望你们能够阅读一下这个文库版。

第2音

故事

昭和二十一年,战后不久的冬天。双胞胎弟弟占部武彦委托整形外科医生增尾为自己换上一张截然不同的脸。为了毁灭证据,他在杀害了增尾之后,偷偷地潜伏到了哥哥文彦的身边。而另一边,私家侦探川宫圭介、奈绪子兄妹来到了位于滋贺县长浜市的双龙站。他们受到占部兄弟的伯母贵和子的委托,在担任文彦贴身保镖的同时,寻找武彦的下落。可是——到底谁才是整容后的武彦呢?

本格推理小说是一种注重对前辈及先行作品致敬的题材,大山诚一郎的这种倾向尤其强烈。因此,在大山作品的世界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各种名作碰撞的魅力。“换脸杀人”这点就是对约翰·迪克森·卡尔的《夜行》的挑战,开篇就让双胞胎光明正大地出场,这样的展开方式也让人联想到在开篇就宣称“这篇推理小说的主要奥秘在于利用了双胞胎”的西村京太郎的《双曲线的杀人案》。本书受横沟正史的影响也很大,不光是整体的基调,在第七曲“复兴之街”中,为了获取某个信息去东京出差的情节,也令人联想到“金田一耕助系列”(《恶魔吹着笛子来》中的一章)。

作者作为小说家正式出道前是一位翻译家,译有埃德蒙·克里斯宾的《漫长的离婚》、尼古拉斯·布莱克的《死亡之壳》。在前作的译后记中,他称《漫长的离婚》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等英国作家常用的“poison pen letter theme(匿名诽谤信主题)”作品,并且列举了出现过此类“诽谤信”的相关作品。在《绝对不在场谜案》中也出现了“诽谤信”的元素,这为以昭和为舞台的日本推理小说增加了一些翻译小说的氛围,令这部作品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第3音

评价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这部作品的初版在2006年发行后,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评价。比如,千街晶之评价道:“作为本格是一部相当精巧的力作,然而作者独具特色的简练的角色刻画,却成了这部作品的弱点。”(《密室收藏家》解说)福井健太虽然高度评价了它的谜题,但也指责它“令人感觉不到时代性,年代的设定只是一种让构思成立的取巧做法”(《字母表谜案》解说)。在“2013本格推理小说Best10”的采访中,大山表示:“我觉得自己是典型的短篇作家……写长篇必须具备能够将各种想法组装到一起,让故事丰富起来的‘持久力’,但是我好像欠缺这种能力。”看来他对于这些评价是心怀惭愧的。

中文版《绝对不在场谜案》即译自大山诚一郎改稿后的新版。——编者注 我引用这些评价和发言,绝对不是想要贬低本书的价值,反而是想要强调——大山为了回应上述这些被指责的弱点,在2023年 再版本书时,对原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大山是勤于雕琢的作家。事实上,大山的作品在推出文库版时,经常为了提高推理的强度而改稿,《柳园》(收录于《密室收藏家》)、《面包的赎金》(收录于《诡计博物馆》)等就是代表性的例子,而本作的修改量远不是这些作品可以比拟的。

在我刚刚出道时,责任编辑曾告诉我:“对于小说家而言,‘写什么’很重要,但是‘怎么改’也很重要。”在这个意义上,探索《绝对不在场谜案》是如何修改——如何重新架构的,会成为一种罕见的体验。

••••••

第4音

改稿

“(……)单行本版本到处是漏洞(①),而且悬念不足(②),昭和二十年代前半期的时代氛围也几乎没有写出来(③),所以必须重写(……)”(摘自2016年6月30日大山诚一郎社交账号)

作者大山诚一郎针对《绝对不在场谜案》改稿的必要性,曾经说过上面的话。①②③是解说者为了方便而添加的。

带着作者本人认识到的这三个问题,我对比了初版和文库版,从开篇的“第一曲 隐藏的脸”开始就吓了一跳。关于本案件发生的舞台——滋贺县的风景和小镇的生活气息等,本章增加了丰富的描写(③。不光这一处,“第七曲”中对东京的描写也引人注目)。在初版中,侦探开篇就去了委托人贵和子夫人那里,但是在文库版中,作者却先漫不经心地描写了小夜子一周年忌日的光景,以及“小姐”咖啡馆的姐妹间的不吉利对话,等等。作者向我们证明,哪怕不依赖恐怖的描写,仅仅像这般给出信息,调整描述顺序,也能够酝酿出②的悬念。从小夜子的一周年忌日切入,被“诽谤信”逼死的小夜子的悲剧在故事当中贯穿始终。另外,通过比初版更浓墨重彩地描写小夜子的插曲,也更容易理清登场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也有助于改善②[在初版中,“小夜子”的本名首次出现于八十一页,即整本书(共二百五十页)的约三分之一处。在此之前,她一直被用“女工”等极为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因此名为小夜子的女性很难给人留下印象。尾声的余韵之所以比初版更为悠长,就是这个缘故]。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分量。初版换算成原稿用纸,共计三百七十五页,文库版略有增多,共计四百〇六页。但是根据我的印象,作者对插曲和时代描写的润色,比增加的页数要多。至于与①相关的“第二起谋杀案”的诡计,则几乎全部推翻重写。初版的犯罪计划风险极大,但是通过删除“食人沼”,并且参照参考文献中的芝木好子的《群青湖》,增加了“琵琶湖”的描写,使③得以丰富,还补充了凶手一方的风险。虽然留下了“可能败露”的瞬间,却粉碎了“事后”的风险。

尽管如此,页数却依然只有略微增加的程度。这是因为作者不仅做了扩写和润色,还毫不留恋地删除了没必要的元素,重新调整了插曲的顺序。比如在文库版中,将破案时锁定凶手的条件由五个删减到了四个。那么解谜的准确度下降了吗?答案是没有。反而由于删除了“第五个条件”,减少了凶手不自然的行为,降低了犯罪的风险。可以说作者不是单纯的删减,而是选择了有效的删减。

插曲变多了,页数却没有增加,这可谓最理想的改稿吧。这证明作者既提升了小说的强度,又删除了冗余的内容。《绝对不在场谜案》的改稿正是一个正面案例。

小说家过了一段时间重新修改作品,会在作品中同时呈现出“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一个是兼具翻译小说的风情和对古典致敬、为逻辑服务的“过去”的自己;另一个是在本书出版后,以推理的形式描写超越时光的感情的“诡计博物馆”系列之后的“未来”的自己。我认为,或许正是因为存在这两个自己,作者才会对本书的结构做出这样的调整,以“小夜子”这一女性为轴心,将她的悲剧安排在开篇与末尾,使她的故事贯穿始终。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大山诚一郎的“过去”与“未来”。

恰如一对双胞胎兄弟。

上一章:尾声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