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后记金惟纯人生总会有答案 作者:金惟纯 |
||||
读完我和两位女儿六十几封来往书信,有人会拿来与自己的父母对比,有人会拿来和自己的孩子对比;有人会对某些段落心有戚戚焉,有人会对某些陈述不以为然。这些都是必然的,但不是这本书的重点。 本书想展现的,不是内容,而是态度;想探索的,不是答案,而是可能性:亲子之间真实敞开、彼此好奇的可能性;亲子之间去角色化,成为共修伙伴的可能性。 我和两个女儿的关系,原来不是这样的,至今也不完全是这样的。但我们都有意识地这么做,走在这么做的过程中。 身为人父,我在这个过程中,尝到了和女儿互相滋养的幸福与满足感,放下了许多未经检查、没有必要的认知和担心,也明显感受到父女相处越来越自在。更不可思议的,是和女儿共修的过程中,我自己有显著的成长,甚至疗愈了若干童年创伤。 我知道这是难得的,因为在快速变迁的当今之世,亲子两代犹如活在两个世界。除非彼此都有肚量,愿意放下角色束缚,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否则不可能有共同语言,遑论沟通无碍。为此,我对两个女儿充满感激之情。 而亲子关系,恰恰有自动传承的特性。孩子自幼目睹父母和上一代的关系,必然有样学样。因此,与父母关系不好的人,与子女关系也很难好。如此代代相传,可谓兹事体大。我和女儿的关系好了,她们和自己孩子的关系也会好。这好处,将绵延子子孙孙,足以让人含笑而去。 此外,多数人在幼年时期都会形成自己的人生剧本,其中的灵感与素材,多半来自与父母的对待和解读。这剧本最后进入潜意识,在当事人无知觉的状态下,造成日后人生诸多限制和障碍。而亲子深度沟通,当然是破除人生剧本魔咒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非常期待看完本书的朋友们,无论是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者,都能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原有沟通模式的限制,探索各种不同的可能性。请相信我,只要愿意这么做,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收获! “原来,亲子之间可以这样讲话!原来亲子之间可以这样相处!”那时你也会笑着这么说。祝福你! |
||||
上一章:第30封信 | 完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